金虞姬缩在被褥中,娇艳欲滴。
大街上响起熙熙攘攘人声。
温存片刻,起床梳洗。
芍药备好茶食,两人边吃边说些闲话,耳鬓相磨,亲如形影。
“娘子在读什么书?”
“《北宋志传》。”
“杨家将抗辽?”
金虞姬凝望夫君:
“官人也看过?”
刘招孙自然知道杨家将,儿时奶奶天天带他听豫剧。杨家将是重点曲目。
不过后世豫剧和金虞姬看的这本明代小说,情节估计会有很多出入。
“娘子知晓这么多忠义节烈故事,怪不得也成个巾帼英雄!哈哈哈!因缘际会,妙不可言。对了,那杨家将到底讲的是什么?”
金虞姬放下筷箸,如资深书迷,念念有词:
“大郎替了宋太宗,二郎替了南清宫。三郎马踏如齑粉,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出家破红尘,六郎执着……我愿今人多努力,不复崖山无中国。”
刘招孙听到最后一句,又惊又喜,击节称赞:
“好一个不复崖山无中国!”
金虞姬杏眼含春:
“都是妾在书上看到的,官人,崖山是什么?妾在好几本书里都看见过。”
“是汉人魂魄,如故国月明,沧海恒生。”
金虞姬露出满眼向往:
“好啊,以后要带我去崖山看看!”
“会的,会的。”
刘招孙心中叹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娘子读了这么多书,就没想过自己也写一本?”
“啊?”
金虞姬愣了半晌才道:
“有啊,只是奴家不会写,不知从何下笔,也不懂遣词造句。”
刘招孙心中打定主意,对妻子道:“唐宋元,还有本朝,最喜哪朝?”
金虞姬思考良久,才道:
“这个,妾不知道哎。”
“唐宋太远,奴家不知;元,听说打过朝鲜,妾不喜欢····官人问这做什么?”
刘招孙得意一笑:“那就从本朝写起,也写本话本小说,仿《北宋志传》,多写几次就会了,等写完本官自费刊行,让天下说书人给你说去。”
“官人可是钱多的没处花?可别消遣。”
“哪里是消遣,真的,我要让天下人都记得义父他们当年援朝的故事,还有你死去的父亲,他们都是英雄。”
“可恨倭寇至今还不时侵扰朝鲜。”
金虞姬说着,眼圈有些红润。
刘招孙握住她手,郑重其事道:
“娘子放心,等局势稳定,开原军第一个收拾的,便是日本。”
他又对金虞姬笑说:
“康应乾总是嫌我不好女色,没点烟火气,说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人。哈哈哈,成亲那日还要给我下药……以后,也要有点自己的喜好了。”
金虞姬大笑,或许夫君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否则怎会这般爱恋自己。
“听官人如此,奴家倒真有想写的。”
“想写什么?《金瓶梅》就别了,哈哈哈!写不来的。”
金虞姬举起筷子便敲刘招孙脑袋,气得柳眉倒竖。
“你跟着康应乾都在看什么书啊!”
“壬辰抗倭,那时好多英雄,父亲在平壤杀过倭寇……只怕写得不好惹人笑话。”
刘招孙勉励道:
“不妨不妨,小说本是自娱自乐,不必在乎外人看法。义父生前讲过好多万历援朝故事,遇到你不知道的细节,问我便好。”
“此话当真?”
“当然。”
~~~~~~
新婚过后,平辽侯又像蜜蜂一般忙忙碌碌。
新兵训练、屯田开垦、武器研发、商铺扩张,所有事情都要由他拍板决定。
四月初的一天,天蒙蒙亮,刘招孙带着卫兵前往军营查看新兵训练情况。
戚金和秦建勋早已在瓮城校场练兵。
第四千总部新兵在各营旗队长的竹哨声中,迅速排成整齐方阵。
经过两个月训练筛选,眼前这这三千多名新兵经过严格考核,成为开原军新鲜血液。
长枪兵正在练习突刺。
戚家军长枪技法主要源自宋末杨家枪法,当时称之为“梨花枪”。梨花枪枪法奥妙之处在于练习精熟,浑然圆熟而不呆板生滞。
戚继光在梨花枪基础上加以归纳演化,形成了自己戚家枪枪法。
刘招孙看他们一招一式,大开大合,突刺精准狠,便知这些天,戚金下了苦功夫。
两位教官见刘总兵巡营,连忙过来行礼。
“忙你们自己的。”刘招孙拍了拍戚金肩膀,让他继续专心练兵。
自己带上卫兵来到火铳营,找到把总询问新式火铳的试用情况。
新式火铳装备各营才一个多月,据说有了很大改进。
火铳营把总姓谷,是宣大镇过来的,他皮肤黝黑,沉默寡言,比林宇还要闷。
刘招孙问了几句,不得要领。
于是索性拿起把火铳,准备亲自试试新武器。
新式燧发枪被命名为20式,开原各类火器都按照研发年份命名。
该枪属于狗锁式的一种,用带弹簧的阻铁而非制轮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