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元璋声音很洪亮。
其中的怒火,近乎没有遮掩。
朱标面色一白,但还是坚持道:“儿臣知道夏之白说的不全对,知晓他有自己的心思,甚至也知晓,夏之白说的这些话是带有一定的偏向。”
“然就如儿臣所说,夏之白的目的是盘活北方经济,他自身并不会长久在北方,而北方的发展,都会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朝廷能看的更清楚。”
“若是真发现问题,也能及时的喝止。”
“儿臣不奢望陛下立即答应。”
“但儿臣有个不情之请,便是请父皇准许儿臣,私下调查一番南方的盐企。”
朱元璋眉头一皱,沉声道:“你这是要做什么?”
朱标道:“夏之白给儿臣说了几个可能,如今江南的这些官吏士绅,或许借着朝廷提供的钱粮生铁,想法设法的在谋取私利,而且是以一种合情合理的方式。”
“建造蒸汽机的图纸来源于李笙。”
“儿臣目前并没拿到地方建设盐企的相关情况,但如果地方官员借说李笙的图纸有问题,制造了一批食盐‘损耗’,而且将这批‘损耗’堂堂正正的写在了奏疏中,朝廷可有办法核查?”
“儿臣想私下调查一番。”
“过往走私,多是地方百姓走私,而这是官府走私。”
“其中性质更为恶劣。”
“若当真如夏之白所说,江南的官吏这么贪得无厌,只怕南方将会生出一场动乱。”
朱标一脸严肃。
眼神中带着几分冷冽跟凝重。
朱元璋目光微凝,他狐疑的看着朱标,他听明白了官员的‘中饱私囊’,但没有听明白,为什么南方会生出一场动乱。
方孝孺同样是一脸疑惑。
朱标道:“儿臣对蒸汽机有过了解。”
“蒸汽机的出现,能大幅提高制盐效率,与此同时,也会大幅减少用人数量,南方制盐发达,天下的几个盐运司,大多位于南方,若是地方官员借着蒸汽机大肆敛财,甚至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只怕南方数十万灶户,都会变成无业之人。”
方孝孺道:“这有什么不好吗?”
“南方节省下这么多劳力,天下的可用之人就多了。”
朱标摇头。
他沉声道:“南方人多地少,几十万人口的生计生活,是一个大问题,但地方官吏贪婪无度,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人死活,到时这些无业之人,要么沦为长工,要么沦为佣工、佃农,但只怕依旧吸纳不够。”
“这么多人断了生计,地方又岂会不出事?”
“而且很有可能,这些灶户还要继续生产食盐,只不过沦为走私,到时花费朝廷大量钱粮的蒸汽机制盐,一下子就失去了本来意义,到时地方官员,还能变着法的将这些盐企低价卖出去。”
“到头来只肥了官吏跟商贾。”
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想起了,魏衡给自己上的奏疏,就有写过这方面的内容,等地方盐企建立起来,大量产盐之下,地方的盐价就会下降,不仅能安抚动乱的民心,也能减轻朝廷负担,因为供养数十万灶户,对朝廷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这些失业灶户如何安置,魏衡等官员并没有提到。
只怕这些人根本就没想过。
朱元璋心中浮现一抹恼怒跟杀意。
他就知道。
这些官员没一个好东西。
全都想变着法的骗自己、坑自己。
方孝孺沉思了一阵,犹豫道:“那按殿下所说,朝廷当阻止南方建设盐企?”
朱标摇头,道:“自然不用。”
“南方人多,但北方却缺人,若是能把这些多出来的人,送到北方,不仅能加快南北两地的融合,还能提高北方人口,而这个办法,就是夏之白的‘经商’,通过一定办法,将南方‘结余’下的人,送到北方。”
“北方缺人。”
“煤铁盐等都需要用人。”
“以北方的人口数量,根本就支持不起,但若是将南方的人送过去,就能彻底解决这些事了。”
“而且我隐隐也察觉到一件事。”
“夏之白似想利用‘蒸汽机’这些东西,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借此填补北方人口短缺的情况,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收益。”
朱元璋目光隐情不定。
朱标提出的想法,他也想到了。
只是想迁移人口,哪有那么容易?
他这些年费尽心思的迁移,也就只迁了十几万户,就靠一些商业,就能迁过去十几万户?
他不信。
有一点他是认可的。
大明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
而今的灶户、驿员,的确人数有些多了。
这么庞大的数量,一旦出了状况,很容易动摇到大明的稳定,他过去却是没有考虑到,方才经过朱标的提醒,霍然惊醒了。
只是开海。
他心中还是有些不愿。
海路的确能广聚天下之财,但这些走海路的商人,太精通怎么逃税了,朝廷很难从这些人手中收到钱,而且开海,对大明的国土安全也是个隐患,尤其是周边沿海时有倭寇侵扰。
据他派人调查,很多还是附近渔民,在私通倭寇。
彼此私易货物更是如云。
洪武十七年,他颁布了诏令‘以防倭故’‘禁民入海捕鱼’,不过他依旧感觉不够,还想要进一步打击,同时正因为朝廷大力禁海,大量海外诸国的财物,最终都落到了自己手中。
他对此是甘之如饴。
一旦开海,边海只怕又会多事。
但只是开沿海商路,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朱元璋暗暗思忖着。
他其实清楚,夏之白说的这些,其实都不无道理,但跟他的理念相悖,他想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天下,一个‘定制定额’的天下,不需要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变动,他也很厌恶这种改动。
只是夏之白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告诉他,他这套理论是行不通的。
或许在他手中能行,但其他人手中不行。
他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夏之白会一而再的,给自己说这些话了,因为有些事,只有自己能做,其他人都不行,即便是朱标都不行,他可以杀尽江南百万兵,因为他有这个威望,也有这个狠劲。
但朱标不行。
朱标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但他成不了第二个自己,不是朱标不够狠,而是朱标达不到自己这样的威望,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别看老二、老三、蓝玉、常升这些人对朱标毕恭毕敬,这其实主要是因为自己。
若是自己没了。
朱标真能像现在这样死死压着?
不可能的。
他重农抑商的事没少做。
夏之白不可能不知道的,但夏之白根本没在意,依旧在不断的开口。
朱元璋颔首。
他不想改,也不愿改。
他设计的这套体系汲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
可谓是无比的精妙。
一旦改,要动的地方就太多了,势必会官府扩张,也势必会多出很多的苛捐杂税,到时大明就步了其他朝代的后路,如今的大明,虽然看起来问题颇多,但都是小问题。
只要他的这套低税体系,跟一整套节省税收支出的配套保障体系,能正常运行,大明就能始终平稳的存在下去。
只要大明的后续帝王能举得起刀,大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朱元璋的目光渐渐坚毅。
他抬起头,望着一脸期盼的朱标,冷声道:“好了,咱不想听这些废话,咱也没有心思去听,你不是想派人调查吗?咱就让锦衣卫去查,至于你说的这些,咱会跟户部的官员讨论,将盐企数量限制住。”
“至于开海也好,还是其他的。”
“咱不想再听到了。”
“咱之所以给夏之白在北方这么大的权利,就是让他替咱解决北方人口紧缺的事,而且咱是看蒸汽机能解决一定问题,所以才同意的,但咱不是让他去胡作非为的。”
“咱也不希望有人对咱指手画脚。”
朱标面露苦涩。
他望着神色冷漠的朱元璋,知道父皇根本没听进去。
父皇根本就没改的想法。
但天下形势既然已经发生了变化,又岂能这么轻易停下?
朱标垂着头,继续道:“父皇三思,儿臣或许是表述不清,让父皇生出了误会,儿臣恳请父皇,召见夏之白,让夏之白亲自为父皇讲解,儿臣以为,大明不能始终这么迟滞。”
朱标的心跳动的厉害。
他隐隐能听到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以往父皇动怒,他鲜少敢争执,但这一次,他选择了坚持。
他知道。
父皇也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父皇骨子里的骄傲跟自尊,不容许自己承认自己错了。
但治国不能这么强横。
朱元璋双眸猛地瞪大,如同一头发怒的狮子,他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朱标,瞳孔间充斥着血色跟怒色。
朱标白着脸,无力道:“父皇,儿臣有些累了。”
闻言。
朱元璋愣了一下。
原本压得四周喘不过气的威势瞬间消散。
望着面色憔悴,满头大汗的朱标,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心疼,轻声道:“咱咱没想那么多,既然老大伱想让咱见夏之白,那咱依你,咱见。”
“你回去给咱好好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