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以虽然刘昊嘉不想参与其中,但是他必须帮助申时行稳住阵线。因为稳不住的话很容易形成党争,彻底破坏他刚刚搞出来的局面!所以他一直在暗地里,凭着和申时行之间的默契在稳定朝局!同时两个人时不时还在朝廷上演一出相争的戏码,倒是瞒过了大部分的文官。
不过万历帝却不肯接受刘昊嘉的意见,要急于收拢一批朝臣为己用!可是没想到的是,那些官员们在对待万历帝的态度上还是相当一致的!虽然他们出现了分化的苗头,但却不肯投向万历帝,让他白白碰了一鼻子灰!
事情过后,刘昊嘉还不得不安慰发脾气的万历帝。等他安静下来,能听进话了,刘昊嘉才告诉他现在不是搞党争的时候!而且支持开海的官员还不够多,贸然兴起争斗的话,只会把这些力量白白消耗掉!
而且现在还是文官势力最强大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文官是不会背叛整个阶层的,那会让整个家族的路都走死了!所以碰了一鼻子灰的万历帝终于接受了现实开始安静下来。而刘昊嘉也开始全身心的训练起丰台大营的新军。
不过为了不引起各方的反弹,新军人数从来没变过,始终保持在十万上下的数量。但是他们的装备同最早开始的时候有了极大的改变,战斗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骑兵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让新军有了更大的机动打击能力。其次就是军队骡马化的比例提高了!这让军队的辎重运输得到了有力的提高。
同时刘昊嘉还安排人研制了一批炮车。就是将小型火炮组合进了车辆之内。平时行军的时候和辎重车辆混在一起,一旦有事直接可以和辎重车辆一起编组成防线,成为防线上的支撑点!
还有就是火炮的数量极大的增加了,让火力密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整支军队的开销也变得更大了!所以刘昊嘉在回到京师之后,除了偶尔露面和申时行吵吵嘴以外,朝廷里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不过他一直通过锦衣卫在暗中影响着朝局,因为他知道即将把万历朝拖垮的三大征马上就要到来了!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是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这三大征彻底掏空了万里朝的国库,所以后世不少史学家都说明亡于万历!但是在有刘昊嘉的这个时代当中,事情已经出现了一些转变!
在刘昊嘉玩儿命的捞钱和打击文官的双重作用下,万历朝的年收入比张居正所在的时候要充沛许多!但是刘昊嘉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三场大仗打下来国库依旧会不堪负重!
要形容一下的话,也只能说是由衣不蔽体变成了仅剩一件长衫罩身!只是面子上好看一点儿,寒风吹来的时候还是冷得要死!所以在他看来,当务之急就是在事情开端之初就快速的击败他们,不能让战事长久的拖延下去!所以呀他针对这种情况做了不少预案!
对于播州杨家,他就一个字儿,杀!这种世袭的土司根本就是大名的毒瘤!他们不向大明纳税,还不断的压榨自己的领民。同时在内部笼络人心,十分的团结!对外则十分残忍!
只有把他们打怕了,打疼了,这些土司们才会老实下来。到手顺便推行一下改土归流的策略,借机在西南修出一条路来直通缅甸!如果能在缅甸取得一条道路直通印度洋的话,整个西南地区就很容易盘活起来了!
至于西北的哱拜更是让刘昊嘉深恶痛绝!这种人完全属于地方的军头,整天想着的就是独霸一方不说,对中央也是听宣不停调!而且偏偏那些文官们对待这样的人毫无办法,只能是养虎为患!
尤其这些人和穆斯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所以让他们做大的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就更加不利了!尤其是在西北,回汉相争得很厉害,就更不能让他们闹起来!
至于朝鲜这个地方,刘昊嘉一直没有拿定主意怎么处理?他最初的想法是借机会将朝朝鲜抹掉,彻底纳入大明的领土之内!要知道当时在朝鲜国王已经带着大臣跑到大明境内跪求内附,他们已经觉得朝鲜没有复国的希望了!
只是不知道当时的万历帝和百官是怎么想的,居然出兵出银子帮着朝鲜复国,而没有拿一文钱的好处!这是多么令人敬仰的国际主义精神啊!
不过刘昊嘉也知道这个办法面对的反对声绝对不小!首先就要面对大明朝廷内部的压力!不少官员肯定会扶着孔夫子的牌位,大谈什么伦理道德来显示他们的存在!至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对国家是否有利,他们是不在乎的!
其二就是朝鲜人的反扑!虽然他们的国王决定内附了,但是他们的大臣和国民却未必能赞同!他们当中一些人是真正热爱朝鲜的爱国人士,他们大概率是希望朝鲜是一个永久独立的国家!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家权势的贵族了!要知道朝鲜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一旦融入大明的话也就是一省之地,他们的地位会一落千丈!所以他们会坚决地反对,甚至会利用手中的权利蛊惑朝鲜百姓起来反对!
再有就是大明人和朝鲜人如何相处的问题。在大明人看来,朝鲜的内附就是等于穷亲戚来投靠,难免会带着高人一等的感觉去看朝鲜人。而朝鲜人自然不愿意被人看扁,所以双方民间的矛盾就一定会很大!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融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刘昊嘉最不担心的问题。因为朝鲜事事都是模仿中国,号称小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