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你们想学什么,我一定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们。”陈德忠爽快地答应道。
他详细地给村民们讲解了规模化养殖的要点,从场地选择、设施建设,到饲料配比、疫病防控,事无巨细地传授经验。
他还特别提醒大家,在开始规模养殖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陆续建立起自己的养殖场。有的开始规模养鸡,有的则选择养鸭子和鹅,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养殖产业链。
村里原本寂静的土地上,渐渐出现了一片片新的养殖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场面充满了生机。
陈德忠自己也没有停下脚步。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仅是购买鸡和鸡蛋,还对鸭子和鹅等其他家禽有需求,他决定在自己的养鸡场旁边开辟出一块新的区域,开始附带养殖鸭和鹅。
他购买了优质的鸭苗和鹅苗,将它们引入到新建的养殖区。
在这里,鸭和鹅有着宽敞的活动空间和专门设计的池塘,可以自由地游泳和觅食。
陈德忠还为它们准备了科学的饲料配方,确保它们能健康成长,肉质鲜美。
新养殖的鸭和鹅很快受到市场的欢迎。
陈德忠的养殖场不再只是一个“养鸡场”,而是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养殖基地,客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鸡、鸭还是鹅,都成为了抢手货。许多客商纷纷上门订购,不少老客户也介绍新客户来,生意一片红火。
“德忠,这鸭和鹅卖得也不错啊!”二叔看着满场的鸭群和鹅群,欣慰地笑道。
“是啊,二叔,咱们养的东西越多,选择的客户也就越多,这样一来,生意自然更好做。”陈德忠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且村里人也都跟着学起来了,大家日子越来越好,咱们也算是做了点好事。”
随着养殖项目的多样化,陈家村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村民们通过学习规模化养殖,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形成了一个互帮互助的产业链。
陈德忠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引领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陈德忠忙完一天的活计,正准备坐下来歇歇脚,突然听到院子外传来几声招呼:“德忠,德忠在家吗?”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走到院门口,看到村里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正站在门外,手里提着几只鸡鸭,脸上带着些许腼腆的笑意。
“哟,李大爷,张叔,您几位怎么都来了?”陈德忠赶紧迎了上去,笑着问道。
“德忠啊,我们这儿的鸡鸭都养得差不多了,想着这两天赶集去卖,可这集市离得远,走一趟得好几小时,我们这把老骨头有点扛不住了。”
李大爷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合计着,要不就卖给你,你这儿的生意红火,我们也省得跑远路了。”
张叔也点了点头,补充道:“是啊,德忠,我们知道你这儿要货量大,还能按市场价收,省心又省力。你看,这能不能行?”
陈德忠听后,心里一暖。这几位都是陈家村的老实人,平日里跟自己家关系不错,乡里乡亲的,有什么能帮忙的,他自然不会推脱。
他看了看几位老人的神情,心中已有了决定。他轻轻一笑,拍拍李大爷的肩膀,说道:“大爷,您这话见外了。咱们都是一个村的,您们有困难我哪能不帮呢?这样吧,您们把鸡鸭都留在这儿,我全收了,按市场价来,您们也别跑集市了。”
听到陈德忠这么爽快地答应,几位老人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张叔赶紧接话:“德忠,还是你厚道!有你这样的好人,我们这心里踏实多了。”
“嗨,大爷,您们别说这话了,都是一家人,帮点忙是应该的。”陈德忠笑着说,随后招呼着工人们上前,将几位老人的鸡鸭接了过来。
几位老人站在一旁,看着自家的鸡鸭被工人们小心地收好,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知道,陈德忠收购的不只是鸡鸭,更是对他们这些乡亲的关照。
“德忠啊,你是咱村的好儿子,干事儿踏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信得过你。”李大爷语气中满是感激。
“李大爷,您这样说,我就更不好意思了。”陈德忠有些腼腆地笑了笑,随后问道:“对了,家里还有啥困难没?需要我帮忙的,您就尽管说。”
“没有,没有,你忙你的就好,咱们家里都挺好的。”李大爷连连摆手,显然不想再给陈德忠添麻烦。
陈德忠点了点头,转身对一旁的工人吩咐道:“把这些鸡鸭安排好,按市场价给几位老人结账,别少给他们一分。”
工人们应声而去,几位老人站在一旁,目光中满是欣慰和感激。
“德忠,有你这样的好人,咱们陈家村可真是有福气。”张叔感慨道。
陈德忠听后,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张叔,您们都太客气了。我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儿,咱们都是乡亲,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以后有啥困难,尽管来找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