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意见夏莹莹没有说什么,让他们自己选,说了自己的想法后便出门去了。
秦青峰这个名字宋如意有太久没有听到了,自从来了清水县,秦青峰这个人仿佛就消失了,现在又在夏莹莹的嘴里听到熟悉的名字宋如意心里砰砰的跳着。
才认识秦青峰的时候,宋如意一直觉得很烦,家里养了个吃白食的家伙,心烦眼更烦。
自从秦青峰离开后,日子照常过,但宋如意始终觉得生活里少了些什么,不得劲。
因为这段时间夏莹莹开糕点店忙得不亦乐乎,宋如意也尽心尽力的帮忙,忙得天昏地暗,一时之间也把秦青峰这个名字抛在脑后,猛然一听到秦青峰这个名字,宋如意被掩埋的记忆像潮水一般纷至沓来。
当初赶秦青峰走,并不是宋如意的本意,宋如意也只是嘴上想过过嘴瘾,和秦青峰斗斗嘴,没想到真的把秦青峰赶走了。
秦青峰一定是恨着她的吧?
不然像秦青峰那张那么爱吃的嘴,从来了清水县他们吵了一架后,再也没有见他来夏莹莹这蹭吃蹭喝,这不正好说明了秦青峰是恨着她吗?
宋如意一直想对秦青峰说声对不起,只是,这迟来的道歉会不会太迟?
夏莹莹让陆浩然再想想,陆浩然知道夏莹莹的顾虑,他知道唐青叶带他回京城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想用他是陆子仁儿子这一身份,迫使那些站在陆子仁身边的官员投身太子一党之下。
太子现在跟六皇子斗得如火如荼,支持太子的没有武将,基本上都是文臣,太子与六皇子的斗争可以说一直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这次太子手下的一个官员行权益之事,没有按照相关章程来,被六皇子手下官员抓到把柄,一直揪着这个小把柄不放。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堂堂太子竟然像被野狗咬了似的,甩都甩不开,究其根本,是他们从来不把太子当回事儿,也是为了破坏太子在君王面前的形象。
太子仁德宽厚,被六皇子宣传成懦弱无能的形象,有一些在太子手下的官员转身投了六皇子营下。
可禹州今年恰逢冻灾,棉花麦子全被冻死,房屋倒塌,禹州城的百姓死伤无数。
朝廷得知消息第一时间派人开仓赈灾。一般赈灾这种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差事,可朝廷里面的官员将赈灾这种肥差弄得肠满肚肥,百姓却饿死不少,哀鸿遍野。
对于这种赈灾之事,太子跟六皇子的向来分秒必争。
禹州城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太子争取的主要原因是想为民办事,把那些正在救济灾民的粮款全部用到正途上,尽早还禹州百姓一个安宁。
可六皇子不一样,他手下有无数贪官污吏,用手中柄权欺压商户大肆征税,搜刮民脂民膏,帮六皇子私下养兵,妄图颠覆江山社稷。
即便太子殿下多次上书奏请皇上彻查此事,可皇上最后对此事总是不了了之。
皇帝心思不在朝政之上,一心求长生,想将大梁朝的基业延长至千秋万代,丝毫不在意因为他的不作为把一个朝廷被弄得乌烟瘴气。朝廷奸佞当道,皇帝陛下一叶障目,就算他能活到那么久,他的江山恐怕也不再是他的江山。
太子苦于没有直接强有力的只能任由六皇子嚣张。
现在当务之急是把禹州的赈灾权捏在手里,不让六皇子有机可乘。
可六皇子实在是太狡猾,太子不能保证这次赈灾权一定能万无一失地落到他头上,这才求助到了唐青叶身上。
唐青叶也知道,太子他拿到赈灾权主要是想真正开仓救济灾民,而六皇子却不一样,他是为了夺取江山,把那些赈灾粮全部换成军饷好用作养兵之用。
好在虽然皇帝陛下昏聩,但对于北疆之事还是很理智,没有被奸邪蒙蔽双眼,重用陆子仁平定北疆,没有动摇国之根本,因为北疆安定指望陆子仁,所以现在朝中陆子仁的声望最高。
六皇子太子一党都在积极争取陆子仁的支持,可陆子仁一向只站在中立的位置,根本不参与他们其中任何一派争斗之下。
唐青叶想让天下安宁,便想从陆浩然身上着手,让陆子仁名义上站在太子一方,这样六皇子一党至少不敢轻举妄动。
唐青叶便打算以陆浩然为筹码,暂时说服陆子仁帮助太子拿下赈灾一事,让禹州百姓度过这次难关。
六皇子一心想谋取私利,根本不适合赈灾之事。
陆子仁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将军,如果赈灾有他坐镇也极好,至少陆子仁在赈灾之事不会犯糊涂。
有了陆浩然跟唐青叶一起进京,唐青叶与陆子仁谈判的时候也有了更多的筹码。
陆浩然自然是嗅到了唐青叶传递出来的消息,虽然他年纪小,但他看的书可不少。
陆浩然一向鄙夷六皇子一派。
他是坚定的站在太子一党,在他看来,太子是个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好“引领者”,等将来太子继承大统也竟然会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