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派来的使者,仍旧是清悟上人元觉和尚。
“宝光如来”邓元觉去年出使后,就对梁山的一些做法很是推崇,回去后就向方腊建议:宜以民间弓箭社的名义,先派教内信徒,各自操练,秘密训练一支可用的兵力出来,人数也不需要太多,百余人左右就可以。
然后继续派信徒和练就的精锐,前往各州,开枝散叶一般,先用半年时间,练出来一二千人,如此往复。
好消息是,方腊的确照做了,坏消息是,举事之后,这件事就再也推动不下去了。
实在是大宋朝在两浙、江南的州兵弱不堪战,方腊举事以后,攻县占州太过于轻松和迅速,大量官兵投降,大量民众入伍,于是方腊的军队人数,迅速膨胀到了数万人。
梁山扩军一向很是谨慎,若无足够的马匹、武器、衣甲,王伦是无论如何都不肯随意就扩大军队人数的。
似方腊这样短时间内就将兵力倍数式地扩大,带来的唯一后果就是,战斗力并不比朝廷禁军高,也就吓唬一下久不经战事的江南州兵而已。
邓元觉于是再次提议,宜在军中淘汰一批羸弱不能战的士卒,却遭到了许多反对。方腊起义与王伦不同,他本家人足够多,个个身居高位,别的才能或许没有,争权夺势的本领那就是生来就会的。
而兵力迅速膨胀的同时,方腊的心态也莫名膨胀了起来。他打出的旗号是“诛朱勔”,却不攻苏州,反而先把杭州给烧了。
这让两浙路的百姓民心大失,方腊却不以为意。邓元觉数次苦口婆心劝谏,他却不肯听从。好在方腊并未因此怀疑,而是仍旧对邓元觉信任如初。
但邓元觉只被封为“国师元帅”,他这一次出行前,被封为“灵应天师”的包道乙前来送行,却对他说:“世间万事,唯尽力而已!”
这一趟出使,邓元觉本不愿意前来,他见识过梁山一班好汉,对方凭什么要接受大吴国的册封?所以他本来是一直反对的,但是没办法,方腊希望王伦接受自己的册封,从而显示自己取代赵宋王朝的正统,邓元觉是非来不可的。
童贯大军跨过长江,已经将方腊势力的北面拦住,谭稹又以两浙制置使的名义调集州兵,在南面汇集,这种情况下,邓元觉也不得不乔装打扮,绕道而行,一路迤逦向梁山而来。
他到了单州,却发现一路上不见官兵设卡,州城紧闭,风声鹤唳一般,以为是梁山要南下,心中大喜,便餐风露宿向济州赶来。
赶到济州才知道,并非是梁山大军要南下,而是一支人马北上了。
芒砀山的樊瑞、项充、李衮最近很不好过,北面有梁山这样战功显赫的势力,民间有心的百姓青壮,都情愿去投梁山,他那里始终发展不起来。
但好在与梁山攀了关系,可以售卖私盐、私酒,日子也还过得去。但樊瑞聚拢了三四千人,就此发展到了瓶颈。
除非他与梁山翻脸,彼此争斗一番,决出输赢,否则芒砀山势力的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偏偏前次童贯领大军南下,听闻芒砀山有贼寇,生怕从东京城的粮道被劫,干脆顺手领兵围剿了一番。
于是樊瑞辛辛苦苦聚拢了三千余喽啰,一战就损失、逃亡了过半,没奈何在山间四处躲藏,好在童贯着急平定江南,就此放过,又给了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现实面前,樊瑞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为着千余手下未来考虑,与项、李二人一商议,干脆领兵来投梁山得了。
他领着芒砀山喽啰一路北上,却吓得单州官员不敢阻拦和迎战,就这么顺利地到达了济州。
樊瑞进了济州,先被郝思文领兵迎着,与他先行派来的项充一起,却向巨野县城而去。
王伦领兵依次平定了两州八县之后,并没有将指挥部放在梁山,而是仍旧回到了济州。梁山泊四面环水,自有天险,但朝廷总归是要派兵来攻的,王伦作为首领,自然不可能躲在水泊之中。
于是樊瑞一行人就在巨野县外的一处大营寨,见到了王伦。
梁山从八县之地一共征召了四千人,王伦在巨野县外,就设立一处新兵训练营寨,济州原本的官办作坊也都被接收,开始运行投产,许多武器装备也陆续从梁山泊运来,分发给被招募的士卒。
新招募了士卒,就是扩了军,各营也是要调整的,于是王伦便命吕方、焦挺组建亲卫营,各领五百骑兵和五百步兵,同时又将步兵第十二营的混编营兵额提高到了两千。
总之王伦与许贯忠、萧嘉穗等军师商议的对策,就是每占领一处州县,就要消化稳固一段时间,至少要先将郓、济二州变为梁山踏实的根据地。
樊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了王伦,看到单一个新兵营里,就有两千左右的新兵在操练,樊瑞的心气彻底消了,自己数年间苦心经营,不过聚拢了三四千人,梁山随随便便就占领两个大州,这还怎么比?
故而樊瑞真心实意地向王伦下跪拜倒,说:“小人穷困无途,来投已晚,望将军收纳!”王伦将他扶起,觉得这位也算是顺应大势了,说:“樊兄弟快快请起。”
便命三人为头领,组建步兵第十三营,芒砀山带来的喽啰,全部接受训练,兵员重新调整,但仍旧以芒砀山喽啰为主。
樊瑞自无不可,只看梁山士卒,个个彪悍精锐,带这样的一支千人队,胜似三千人,他又如何不情愿呢?
而就在芒砀山势力刚刚投靠梁山不久,邓元觉一行人就风尘仆仆地赶来。
喜欢夺宋:水浒也称王请大家收藏:()夺宋:水浒也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