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雪刚下不久,还不是很大,地上还没啥积雪,出行还是可以的。
如果雪下太大,就不适合让三妮赶路,毕竟才六岁,下这么大的雪可是很危险的。
听二妮的话,她娘的情况不是很妙,张汉水打算早点去她家给二妮娘看看病,救救她们的娘也好。
“小枣、招弟你们就在家待着,我和二妮她们去刘家屯子一趟。”
张汉水说着就进入自己卧室,避开她们的目光,从空间里面取出一些营养品、粮食与食材,装入编织袋内,带去二妮家。
不然缺衣少食的,去了她家也没啥好吃的,再说,病人也要点营养品补补身子,好的更快。
本来不需多此一举,去了那边从空间里面取出就行,只是有二妮和三妮一路同行,这个懒也就偷不得。
张汉水一边把二八大杠自行车推出家门,一边对女孩子们道:“如果今天晚上不回来,估计会在那边住下,晚饭就不用等我回来再吃,知道了吗?”
“嗯嗯,我们知道了!”女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水哥,你们路上小心。”招弟也关心的道。
“嗯嗯”,小枣、引弟她们也点点头,和招弟一样叫他们三个路上注意安全。
“知道了!”张汉水也回了句,就和二妮姐妹俩一起向院门口走去。
下山的路太陡峭,太小,不好骑自行车走,张汉水就推着自行车走在前边,二妮、三妮就跟在自行车后面一起向山下走去。
他寻思着,有时间这条上山的路与村里连接的路真要修一修才好。
不说通汽车,卡车那么大的路,最起码自行车可以骑着上下山才行。
但要修,还是要修大一点,以后弄辆农用拖拉机来开开也好。
“小枣,二妮她们真可怜!”招弟看着姐妹俩如今的遭遇,有种同病相怜的感受。
她的奶奶与娘是在逃饥荒的路上没的,而她的父亲是在路上走失,下落不明,不知生死,已经无处去寻。
以后还能不能相遇,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在十姐妹的心中,希望会有这一天,也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觉得她们的爹只是走失,或许还好好的活着,并没有死,或许有一天爹会来寻她们,团聚。
小枣点点头,也是早有体会,她爹已经没了多年,日子过的有多难她是亲身经历过的:
“看到她们,就像看到我爹当年没的时候,我和姐姐与我娘当时是多么无助!”
“好在如今已经挺过来,我和姐姐也已长大,又有水哥的帮助,我们的日子比之前过的更好,现在也不缺粮食吃,偶尔还能吃顿肉。”
“嗯嗯”,招弟和九个妹妹同时点点头,没有张汉水收留她们十姐妹,这个冬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如何撑下去,有没有粮食过冬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十姐妹对于张汉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这里就是她们的新家,这个男人就是她们的依靠,虽然院子里只有几间小木屋,但起码能遮风挡雨,粮食够吃,这大冬天的也不需要再忍饥挨饿。
比起她们之前逃荒出来,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好了不知多少倍。
一大二小来到山下,路平坦了,张汉水才停下二八大杠自行车对姐妹俩道:“二妮,你坐后面,三妮坐前面。”
“我载着你们骑车走,速度快的多,个把小时就能到你们村。”
嗯嗯,二姐妹应声,二妮十二岁,坐车后面正好,三妮才六岁,正好坐前面的单杠上。
这在六、七、八、九十年代,甚至是在两千年初期的乡下,别的出行交通工具少的情况下,用自行车载人出行的画面并不少见。
六十年代的话,有自行车的人家还是少之又少的。
特别是七、八十年代,普遍自行车,别的交通工具少,这个时期,基本上是自行车当道。
八十年代,也有了摩托车,但能买的起的人家非常少,自然主要还是以自行车为主。
到了九十年代后,摩托车开始盛行,但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以自行车为主,原因很简单,摩托车几千块钱一辆,还要加油啥的,一般人家也买不起,自行车勉勉强强百来块,普通老百姓咬咬牙还是能买的起的。
小车,九十年代开始上市,到了两千年后已经盛行,之后就是路上的车比人多,自行车渐渐的被汽车、二轮电动车取代。
当然,虽然被取代,但自行车的市场还在,还是有小部分人骑的,虽然骑的人少,却也把这种人力交通工具保留了下来,没有绝迹。
自行车载人,上坡太费力,下坡怕太快刹不住车。
但他的速度不减,飞驰向前,这就是他如今的过人之处,力气和耐力已经不是一般的大。
不到一个小时,张汉水搭着姐妹俩已经到刘家屯子二妮家门口。
马上,大妮迎出来:“水哥,呜呜……”
冲上来抱住他,已经破防哭出声音。
张汉水拍了拍少女的肩膀,叫她安心:“嗯,问题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