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徐昊就去了京城,本以为要谈很久。
毕竟就算杨乾出钱,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方论证,甚至还要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性讨论和调研。
结果没想到仅仅三天时间,就谈妥了,效率之高连杨乾都感觉不可思议。
徐昊回来后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国家其实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就算没有杨乾出钱,将来国家也要这么做。
黄河治理主要面临四大难题。
第一个就是入河泥沙,这些年国家对上游水土保持持续性投入,进入黄河的泥沙其实已经大幅减少。
这项工作只需要继续做下去即可,而现在流入的泥沙量已经不再构成治理难题。
第二个就是水路落差大,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在落差大的地方建立大型水利设施,将落差填平即可。
真正难得是第三点,就是土方量太大了。
以往技术连造一条运河都千难万难,投入的资金规模庞大,而黄河全线长达两千多公里,想要全部疏浚,工程量之大难以想象。
但现在天玑实业公司研发的超大型土方作业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四个就是以往径流量没那么大,只要保证不决堤,没有洪涝灾害即可,并没有深挖的迫切需求。
而现在有了这个需求,一旦两条运河全线贯通,意味着向西北输送海量的水资源,同时还有庞大的边境森林长城在。
将来北方的降雨量非常可观,很可能往西北运送5000亿吨的水资源,导致增加的降水量超过上万亿吨。
排除再次蒸发和土地渗透的水资源,依然有庞大的水资源需要通过大川大河流入大海,其中黄河水系承担了主要压力。
因为两条新建的运河,为了避免水倒流的情况,特意将堤岸设计高于地面,只要不是大洪水,很少有地表水流入运河。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在天枢资管提出要建设“引渤入疆”工程后,就已经组织专家调研和讨论过。
更何况天枢资管也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早在建设“引渤入疆”工程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过气象模拟,后来超级量子计算机出来了,模拟更加精确。
所以很多数据都是现成的,拿出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因此这项工程,由天枢资管提出来,政府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更何况杨乾出钱,更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随着项目的确定,很多准备工作就要开始了。
其中天玑实业公司增加了相关设备的生产和水利枢纽建设需要的材料供应能力,天枢资管也从运河的资源里面,临时划拨了一些。
“引渤入疆”工程内部预定时3年完成,实际对外公布的是5年内完成,所以往后延长半年并不存在问题。
当这项工程公布之后,国内立即议论纷纷。
虽然这是件好事,但同时开启三条水道建设,而且还都是超大规模工程,涉及总金额更是高达50万亿元,将来很可能是60万亿元。
很多人都怀疑是否存在这个必要。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天枢资管不得不举行了说明会,阐述这些工程的必要性。
政府是从“引渤入疆”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导致的气象变化着手,论证存在的必要性,甚至表示很急迫。
当然,再获得一条黄金水道,对沿线经济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天枢资管则是从运输需求着手阐述,特别是玉衡生物在西北的碳砂年运输量高达200亿吨以上,任何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都无法完成这个运输目标。
同时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了阐述,围绕着碳砂初级产业,年产值规模超过30万亿元。
按照10%的水运成本来计算,光是碳砂年运输产值规模超过2万亿元。
所以不管是两条运河的经营效益,还是黄河水道疏浚治理效益,都完全不用担心。
最后就是黄河疏浚工程的费用,将由杨乾个人捐赠10万亿元。
这个消息一出来,舆论风向立即偏了。
既然杨乾个人捐款,那么就没人在意是否值得,反正国家肯定是不吃亏。
所以后续的新闻,都在论证和猜测杨乾个人的资产规模。
不过都是从北极星控股旗下的产业规模和估值进行讨论,这注定是水中看花,看不真切。
因为到现在为止,除了国家部门知道一些数据,外界根本就不清楚北极星控股旗下到底有多少资产。
就算零零碎碎拼凑出来的数据,也和实际数据相差甚远。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富豪排名,杨乾从来没登上过的原因,因为他们也算不清楚杨乾个人资产是多少。
但一个结论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那就是富可敌国。
以前这话只是用来形容商人的富裕程度,夸张的成分居多,但放在杨乾身上,可没有一点夸张的意思,甚至还有点保守了。
当然也不乏阴阳怪气的人,觉得这些钱都是百姓的血汗钱,结果被很多人怼了,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