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后勤总部迎来了第二次覆灭。
第一次覆灭,在其他未参战的国家眼里,这姑且也算是情有可原的一件事。
因为人类还没有做好面对傀儡军的准备。
傀儡军虽然通过一系列战绩成为了阿诺德大陆最受欢迎的武器,但是人类对它的真实数据其实并不了解。
人们了解它的渠道是通过以往的战役,而撰写在期刊上的,用四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摧枯拉朽。
人们只知道傀儡很强大, 性能很优越,但是具体到了哪一个阶段,心里并没有明确的数据。
指挥官和各**事评论员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因为他们会通过各种细节来进行推算,得出的数据或许不是最精准的,但离最终答案不会差太多。
不过这里又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八足傀儡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一直在进化。
虽然成品推出后八足傀儡便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项目改进,但每一次战斗结束,老萨里都会根据八足傀儡在战场上的表现对其进行细微调整。
一次两次微调带来的变化虽然并不明显,但积少成多,目前为止八足傀儡在性能上已经比刚推行时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些都是隐藏在幕后的数据,不是直接接触者,光从纸面数据是很难看出来的。
这也导致阿诺德各国指挥官对傀儡的印象还保留在刚推出的那个阶段。
并且由于魔导炮和狼族傀儡版本的推出,又吸引了一大波注意力。
人们都是喜新厌旧的性格,新推出的版本表现远比前者优秀,自然而然的便掩盖了前者的光芒。
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各国、包括圣教国和盟军,很快接受了后勤总部沦陷的结果。
不甘心,肯定有的,但办法属实也没有。
因为傀儡军的突进速度真的太快了,一晚上的时间就能横穿整个北境,这样的行军速度,就算是以速度见长的人类轻骑兵,都很难追得上。
敌我实力本就悬殊,再加上事后的自我安慰,后勤总部沦陷,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这也是战后盟军并没有发动舆论攻势的原因。
换做其他情况,比如一战歼灭几十万大军这种,事后圣教国必然会发钱让圈养的二鬼子们制造舆论压力。
不把傀儡军抹黑成深渊里的恶魔,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而第一次之所以没有这么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把盟军打痛了。
一座要塞的沦陷,仅仅只是让他们损失一点颜面,无法做到真正的伤筋动骨。
并且当时还是盟军谋取南境的关键节点,不太适合大肆报道己方的败绩,不然影响了军心,到时候谁来负这个责任?
所以最后盟军只是发表了一篇模板化的谴责公函,便没有了下文。
然而这一次却不一样。
傀儡军是在盟军有防备的情况下硬生生突破了百万联军防线!
接着先是摧毁了易守难攻的巨石城要塞,接着又以雷霆之势强势击溃了赶来的十万罪军,最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溃兵吸引后勤总部守军注意力,然后迂回到右侧,不费吹灰之力再次拿下后勤总部。
第一次还能用不熟悉、没有准备好等借口来掩饰,第二次...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一点不单单是观战一方如此认为, 盟军内部一些成员国、以及圣教国也是如此。
傀儡军专挑后勤总部揍的行为已经上升到了当面打脸的程度,如果不找回场子,那么将会对盟军凝聚力产生巨大的打击。
更深入一点说,圣教国在盟军的领头地位都会受到挑战。
盟军看似铁板一块,其实也是草台班子聚在一块。
就好似各地的黑帮因为利益走到了一块,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内部也有诸多的矛盾。
而其中最无法缓和的,就是利益。
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点,我就得少吃一点,一些坐末尾的甚至只能吃点边角料,这如何能让人信服?
也就是圣教国势大,不然各国代表早就闹起来了。
并且像盟军这样内部充满算计的联盟,老大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在关键时刻老大必须得作出表率,一旦老大在外地面前露了怯,或者是显露弱势,那么第一个咬老大的,可能不是敌人,而是他的手下。
所以今日的艾瑞希,未尝不是明日的圣教国。
*
*
*
盟军先头部队抵达时,傀儡军已经不见踪影,后勤总部也化为了废墟。
覆盖整座城市的白焰仍未熄灭,还在熊熊燃烧着,透过扭曲的火浪,可以看到内部堆叠成小山的漆黑焦块。
这种焦块盟军士兵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攻破一座城市后,也会制造这样的画面。
但数量如此之多的,还是第一次见。
可能是因为不陌生的缘故,一些士兵甚至能够脑补出人类尖叫着扑打白焰的画面。
一些经验比较少的士兵,胃里翻涌,忍不住发出了干呕声。
穿着普通士兵铠甲的耶格尔缓缓从人群背后走出,他看着眼前的惨景,眼里酝酿着暴雨将至般的阴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