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二百三十章 这才是双管齐下!(第二更)

( ) 朱元璋面容如常,喜怒不形于色。

让人看不出神色变化。

他高坐其上,淡然的听着梅思祖的话,良久才点了点头,似对梅思祖的话有些意动。

见状。

梅思祖连忙道:“至于夏之白说的那些,很多都是无的放矢,迁移人口,当真有那么好迁移,问过地方灶户没有?若是他们不愿,到时岂不是更激起民怨?”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轻易大动。”

“夏之白焉能这点道理都不懂?”

梅思祖冷眼望着夏之白,带着浓浓的不屑跟讥讽。

夏之白目光扫了梅思祖几眼,冷笑道:“那敢问梅大人,朝廷当如何安定南方?”

梅思祖笑着抚须,嘴角闪过一抹得意,笑呵呵道:“既然你没有办法,那我就来说说我的想法,首先,盐政不易大动,地方本就不稳,又在盐政上乱下功夫,只会适得其反。”

“因而朝廷当适时接济,以安定人心,稳定地方局势。”

“此外。”

“朝廷当下令地方,积极吸纳无业灶户,给他们腾出一定的田地,或者给与一定的谋生之处,让他们能有糊口机会,双管齐下,这次南方引起的动乱,才能悉数平息。”

“南方也才能因此稳定。”

“治理地方,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操之过切。”

“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需要恰到好处,将地方激动情绪平复,又给予地方百姓一定安抚,同时为他们谋求一定的生路,如此情况下,百姓才会生出希望,才会对朝廷生出感激。”

“我大明朝才能长久。”

梅思祖朝着朱元璋恭敬一礼,满脸的笑容。

他自认自己给出的解决之策,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不仅能妥善解决地方之乱,还能安定地方百姓,而且朝廷付出的代价极小。

他相信陛下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李善长笑着抚须。

原本脸上的担忧,此时也彻底消失,变成了镇定自若。

梅思祖是有急智的人,虽田靖、夏之白发难突然,但在短时的手忙脚乱下,他们很快就稳定了阵脚,也飞快的想到了应付之策,而且这些处置之策,明显更符合‘上意’,也更切实可行。

李善长挑眉看了眼田靖,最终把目光移向了夏之白。

他很清楚。

田靖没有这个胆子。

真正指使这一切的,只可能是这夏之白。

他倒想看看。

这个夏之白还能弄出什么幺蛾子。

夏之白轻笑着摇摇头,讥讽道:“敢为梅大人,当真用过脑?”

“你这是什么话?!”梅思祖一愣,随即面露恼色,怒目瞪向夏之白,夏之白竟敢当众骂他没脑子!

夏之白道:“既然梅大人动过脑,不可能发现不了,自己话中的漏洞,这些人是灶户,是单列为一户籍,在朝廷严格的户籍制下,灶户只能制盐,不能从事其他。”

“不废除灶户制,就让灶户从事其他,岂不是牝鸡司晨?”

“敢问依据何在,道理何在,王法何在?”

“你是在乱法!”

梅思祖脸色微变,恶狠狠的瞪了夏之白一眼,冷声道:“非常时候当行非常之法,便宜行事有时也未尝不可?”

夏之白漠然道:“但他们依旧是灶户,他们的子孙同样只能为灶户。”

“难道朝廷还要为灶户长开门路?”

梅思祖一时哑然。

这自然不能。

但如果不这样,那就要废除灶户制,这一旦废除,牵涉到的人跟钱,就太多了,梅思祖沉默下来,目光带着几分祈求的望向四周官员,只是其余官员也都不由双目望天,一副不要牵涉到自己的模样。

夏之白看向四周,淡然道:“从任何角度来看,灶户制都已不合适了。”

“对朝廷只会是一个负担。”

“灶户制存在的越久,对朝廷的负担就越重。”

“而且梅大人的想法,看似是为国为民,实则不然,因为代价都是朝廷在承担,而且根本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只是对当下发生的事,做了草草的遮掩,试图将事情往后拖延,但拖就能把问题拖没?”

“即是说。”

“朝廷花了数十万银两,就为了把事情草草拖延下去,就为了让事情不在这时闹大,但拖解决不了问题,早晚有一日还会爆发,到时朝廷又得拿出数十万银两安抚,一次复一次,朝廷还要为这糟糕的盐政,投入多少钱粮?”

“梅大人你当真是在为朝廷考虑?”

“而非只想尽快息事宁人!”

“如果大明朝的臣子,全都做这些‘赔钱赚吆喝’的事,那我大明朝岂不彻底烂下去了,今日烂一点,明日烂一点,早晚有一日,大明上上下下就全烂了,等朝廷给不出这么多银两,那地方岂不就彻底动乱了?”

“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当以朝廷为重。”

“岂能顾小节而失大义!”

“若是连我等都不尽心尽力为朝廷考虑、为天下着想,难道就光指望着地方官员自己解决?就全等着事情自己消失?我们身为朝廷官员,最重要的职能,便是解决天下事,而且是要切实的解决,而非是自欺欺人。”

“废旧盐政势在必行。”

“灶户制已明显跟不上大明的局势。”

“我等作为朝廷官员,着眼于盐政,除了要顾及民生,还要考虑到‘税收’。”

“过往盐铁都是税源大户,而今南方乱政之下,朝廷在食盐上的税收已明显不明,虽然眼下还能收的上税,但对于南方究竟产盐多少,又有多少盐上缴了盐税,地方官府真有审核落实?”

“这一切都需我等为国出力。”

“现在的盐政,于国不利,于灶户不利,于地方不利,已成明显的乱政恶政,改政又有何不可?”

“我认为不仅要改,还要大改。”

夏之白长身而立。

他的声音在殿内久久回荡着。

没有其他人开口,所有人保持着缄默。

梅思祖一脸的羞恼,只是并不敢再随意的发声了。

他已察觉到了,夏之白是铁了心要动盐政,而且很可能就是他推动的这次朝堂发难,虽然心中愤恨至极,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决然不敢发作,只能将这口闷气憋着。

朱元璋嘴角的笑容已有些压不住。

他轻咳一声,把目光重新吸引到自己身上,不冷不淡道:“咱不想听你说这些大道理,咱就想知道,你既然口口声声说着咱大明的盐政当改,那就将你心中改的盐政说出来,对或者错,等百官听完了,自然就明白了。”

夏之白点头。

他拱手道:“臣的确对盐政有些想法。”

“首先便是废除灶户制,解放生产力提高下多出的‘盈余’人口,让这些灶户能从事到其他行业,让他们能维持一定的生计生活,目前南方已不太合适,因而迁移人口便是众望所归。”

“这是其一。”

“其二,大明对于食盐的生产份额其实是有限制的。”

“而限制的手段,往往是通过计算人口,然后再规定食盐的配给制度,对各地的食盐生产进行限制。”

“以当下四川的盐井为例,四川共计约有盐井一千五百多处,正在开采的约莫四百多处,剩下的盐井,在户部计算人口后,并没有启用,而是直接下令将剩余的盐井封闭。”

“这种量入而出的开采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但在蒸汽机制盐的冲击下,天下绝大多数盐井都会被关闭。”

“而且在臣跟周王的联手开创下,已成功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日后蒸汽机的效率只会更高,到时生产出的食盐也会更多,以当下的情况,一个蒸汽机往往能抵得上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盐井的产量。”

“盐井大量封闭是必然的。”

“而大型盐企的设立,同样是肉眼可见的。”

“因为大明百姓人口是固定的,若是真的将各地的蒸汽机火力全开,只怕仅南方生产出的盐,就足以供应天下许久,而大明又不能真的开采一段时间,就封闭一段时间,因而.”

“臣接下来会拿出新式图纸,在南方推广,同时整合南方的盐企。”

“将南方的小型盐厂合并到一个大厂。”

“统一进行食盐生产。”

“大型盐厂有一个好处,便是朝廷便于核查各项数据,无论是产盐量,还是出盐量,亦或者纳税额,这些朝廷都能轻而易举的进行检查。”

“人可以跑,但厂子跑不了。”

“如此以来,朝廷征税查税方便,也因为灶户制的废除,减轻了负担,而且因为蒸汽机制盐对市场的倾轧,灶户的私下产量,已难以对盐市造成太大影响,但为了避免有人走私,影响到朝廷税收,臣坚定的建议朝廷迁移人口。”

“灶户被迁走,南方就算想走私,也找不到制盐的人。”

“除非是靠机器。”

“因而盐争改革下,下一步就是对盐企进行合法管理,唯有被官府认可的盐企,才能得到朝廷分配的制盐产量,其余不被认可的一律认为为非法,地方官府有权有责任清理并对其治罪。”

“这才是双管齐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