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十一章 朱标的气度!

( ) 朱标猛地站起身,脸色怒红,眼中久违的露出了一抹不安跟紧张,仿佛真被这些话激怒中伤了。

赵瑁等官员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一抹惊惶跟淡淡的恍惚,全都垂着头,没有再开口,如今的场面,不是他们能开口的了。

任意一句话,落到朱标耳中,都可能变成火上浇油,亦或者变成是在指桑骂槐,他们入朝多年,深谙为官之道,自不敢以身犯险。

只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这篇‘反文’说的一些话,的确有几分道理,大明相较其他朝代,立国之初,的确太严跟太死板了。

毫无变通。

完全只能由着陛下的想法。

大明当初之所以停办科举,除了选拔的士人良莠不齐、不堪实用外,更大的原因,还是这些士人,对于大明并无认同之感。

大明立国之初,天下的士人,对大明很多都持着观望、怀疑甚至是敌对不合作的姿态,很多士人也根本不愿出仕仕明。

究其原因。

便在于陛下对待科举制以及士大夫的态度,天下的儒生,在陛下那都得不到真正的亲近跟实心委任。

而这或许真就如这篇文章所说。

与陛下的出身有关。

当今陛下对贤才的渴求,很早就表露了出来,为吴国公、吴王时,便发布了‘兹欲上稽古制,设文、武二科,以广求天下之贤。’

但求来的贤能之士,并不能人尽其用,也不能真如诏书上的那般得到重用,反而被百般挑剔。

陛下多次以‘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且不堪实用,无法‘以所学措诸行事’,指责这些官员,无法实现陛下想要的‘责实求贤’。

陛下的确有很强烈的求治国贤才之心,但陛下要的所谓治国贤才,只是想让这些人去按陛下的想法做事。

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跟心思。

只让其为自家家奴!

这就当真如农人一般,很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却又很担心别人惦记上自己的东西,故始终怀着极强的戒心跟提防。

稍有不满,便粗鲁的用强权的形式压制,以做威慑,以防贼的心态去用人,又如何能让人心安?

朱标冷冷的看向下方百官,冷声道:“你们也认可这些话?”

李善长拱手道:“回殿下,臣只听到了对陛下的污蔑,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论,当杀!当诛!”

李善长一脸怒气,仿佛真为朱元璋在打抱不平,义愤填膺。

朱标冷冷的看了李善长几眼,又看了几眼下方沉默不语的百官,脸色已阴沉至极。

他又如何看不出,这些官员的心思,分明是对这番话有认同,也真以为当今陛下有的决策有错。

只是他很费解,既然百官对陛下的一些决策有不同看法,为什么就不敢说出来?

李善长满心忐忑。

已不知自己该不该继续念了。

只是一脸恳切的看向朱标,想让朱标拿个主意。

朱标脸色变了又变。

最终。

他消瘦的脸颊上恢复了一抹血色,也重新恢复了寻常的淡定自若,淡淡道:“继续念吧。”

“孤也想听听,在这些乱贼口中,我大明还有哪些积弊?而且孤从不认为大明尽善尽美。”

“错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也是孤一直以来的态度。”

“念。”

朱标展现出了身为储君应有的气度跟豁达,也彻底扭转了想法,不再只是将这篇文章视为反文。

而是视作一份谏书。

李善长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洪武帝对为给自己办事的官员,尚且如此苛峻?何况是对百姓?终是假以爱民之举,行虐民之行罢了。”

“空有爱民之心,无爱民之举,具天下为私有。”

“由此观之,明得于农民起义,也注定会失于农民起义,只不过是从开局的一个碗,换来结尾时尸体的直硬罢了。”

“以治家的方式治国,只会越治越差,越来越残暴不仁,因为‘忤逆’的臣民,只会越来越多。”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只教臣民一味的顺从,一味的去遵循所谓的祖宗之法,最终只会将天下带入到无尽的黑暗深渊。”

“民不聊生!”

“洪武帝为何对民如此注重,甚至三言两句都不离民,非是真的对民报以宽怀,而是只懂得民。”

“或许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洪武帝学了很多的谋略和军事,但对于具体的儒家六艺,涉猎并不完整。”

“士农工商兵,只知晓农兵。”

“因为懂农,所以对农业相关抓的最紧,而对于其他,则只能延续着旧制。”

“很多时候非是不想改,不想变,而是不知道,不敢,怕被骗。”

“更担心为大臣蛊惑诱骗。”

“因出身的缘故,洪武帝对于其他的社会阶层都充斥着敌意,认为其心怀不轨,也始终抱着最大的恶意去揣度,这其实不算大问题。”

“但为君不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更当权衡朝堂,以天下为重。”

“非只有农、民。”

“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世人大多无利不起早。”

“要么图名,要么图利。”

“而最终的决定权,一直都掌握在当权者手中。”

“然洪武帝却连选择判断的机会都不给,只视百官为其长工,万民为其奴隶,想世代供其驱使。”

“长此以往,天下只会充满谄上欺下者,官员懒政庸政懈政的情况,会进一步扩散。”

“因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与其如此。”

“何必给自己惹麻烦?”

“正因为此,大明立国十几年,除了重定天下秩序,天下各地的矛盾依旧充斥,利益不均,未来不明,人心浮动难定。”

“尤其洪武帝喜欢以强权形式,粗鲁的对待天下臣民,如此情况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大明又岂会真有长足的进步?”

“贾谊所写的《过秦论》中,有这么几句话。”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这跟大明的做法有何异同?”

“以一人而定万世之事,又岂能得到好的下场?”

“只是在重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奈何奈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