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标:我不类父?(第一更)

( ) 朱元璋紧捏着手中玉如意,指骨更是在嘎嘎作响。

他自起兵以来,见过不少能人异士,麾下更是没少谋臣文士,但还是第一次见到,把自己的所有心思,这么直白清楚说出来的人。

夏之白是第一个。

朱元璋压着心头的震惊,面上并未浮现太多怒色,不怒自威的看着夏之白,眼神第一次变得凝重,但眼中依旧流露着不屑跟傲意,,朱元璋道:“你让咱越来越意外了。”

“一个士人。”

“一个二十出头的文人。”

“过去始终待在开封府,未曾真正涉入朝堂,竟能比朝中大臣,还了解咱所做的布置。”

“咱真是小瞧你了。”

“你既然对咱的制度这么了解,那咱倒真想来听听,咱创建的这套体系,在伱眼里,有什么问题?”朱元璋身子前倾,睥睨的看着夏之白,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

朱标却不敢让夏之白开口。

他主动道:“父皇,夏之白从未踏足朝堂,对天下事也知之甚少,根本不知大明全貌,岂能任由他妄议国家大政?”

“请父皇三思。”

朱标的话,在此刻,无人在意。

朱元璋听不进去,夏之白更不会理会。

夏之白长身而立,没有丝毫的露怯,更没有半点退缩之意。

朱元璋是时候去清醒一下了。

夏之白拱手道:“既然陛下想听,臣自当遵命。”

“在臣眼中,陛下的治国理念,从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陛下出身贫寒农家,从小饱受极寒困苦,对官僚**和地方豪强的作恶是深有体会,因而大明的制度,很大程度,源于陛下过往生活阅历下的真实感受。”

“陛下的财政思路,简单而已,便是量入为出,均徭薄赋,节俭国用,藏富于民等。”

“但正因为此,才更见矛盾。”

“陛下作为开国之君,经手的是一个久经战乱、人口锐减、土地大量抛售、百废待兴的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既想让百姓达到生活富足、民力不困的理想状态,另一边又迫切的要百姓为陛下贡献余力,以实现陛下想要达成的‘国计恒舒’的目标。”

“陛下要做的事又太多。”

“营建京都、中都,对功臣赏赐,百官俸禄、军队粮饷、还有陛下的不世之功‘弥合南北’、兴建学校教育等,这都是需要大量的财力支出的。”

“前者显而易见是需要与民休息,后者又需要丰厚国家财政进行强力支撑。”

“但这两者明显不能兼得。”

“陛下这十八年来,明显坚定选择了后者。”

“陛下引以为傲的定税制跟低商业税,只是陛下用来遮掩,大明背地残酷剥削的安慰罢了,大明对百姓在农商上的低税,最终都通过无偿徭役和逐年增加的赋税找补回来了。”

“陛下之所以这么重农轻商。”

“并不是真爱农。”

“而是陛下很清楚,大明的财政收入,几乎都会是来自农民,至于商人?只是朝廷养着的猪羊罢了,等时机成熟,商贾兜里有盈余,就是朝廷大举屠刀,直接强取豪夺的时候。”

“这就是陛下为商贾豪强,早早就定下的宿命。”

“就目前而言。”

“陛下创建的这套体制是能正常运行的,虽然地方百姓多有怨念,但臣若是没猜错,这一次陛下的目的,并非是郭桓这些官员,而是户部财政下家有余粮的商户跟富农豪强。”

“陛下理想的天下很早便言明。”

“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

“自古以来,百姓都厌贫喜富。”

“因而这些‘富’人,都是要铲除的。”

“天下从来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以朝廷要做的,只要将这些富农豪强的财富拿掉,让他们重新变成‘贫农’,那天下的百姓,就看不到别人跟自己有差别,能够安定在田地里,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了,也不会再有那么多事端,天下也就能大治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并没提出反对。

他的确重农。

让他认为的国富民安便是‘为治之先务,立国之根本’,只有百姓尽力田亩,国家才能有资费可用,大明‘欲财用之不竭,国家之常裕,鬼神之常享’,必须依赖农业。

而且从国家和社会治理来论,天下最急的事莫过于衣食,最重的事情则莫过于教化。

他其实很欣赏孟子的‘薄赋思想’。

但正因为看的越透彻,才必须把孟子从孔庙移出。

因为孟子的这些思想,跟他推行的制度相悖,若是让太多读书人认识到,这对大明的统治,将会造成极大的动摇。

夏之白一直盯着朱元璋。

见朱元璋并未露出任何深思神色,也知道朱元璋旧有观念早已入骨。

自古以来,农民种田交税、以身应役理所应当。

且不容置疑。

民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役,历代相承,皆循其旧。

田赋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农民尽到这个本分,方为仁义忠孝之民,反之,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亦不容。

这种观念早就深入人心,更是让朱元璋深以为然。

而这也是古代重农的原因。

不仅能提供大量田租赋税,还能提供无偿的大量劳力。

如何不让帝王甘之如饴?

夏之白又道:“以陛下的角度,天下一直在正道上,只要继续保持,便能始终长久,但陛下一直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一件事,便是陛下之所以能让这套体系这么顺畅的运行,便在于陛下能长期的保持高压强权状态。”

“但这种高压强权,只为陛下一人打造。”

“或许日后陛下会连连出手,将任何可能威胁皇权,任何可能威胁到帝王统治的存在给清除,甚至也会颁布各种律令,对后世帝王严加控制,让他们必须沿着陛下指明的方向去做。”

“然陛下可还记得自己如何评价太子的吗?”

闻言。

朱标却是一愣。

他也是没想到,夏之白会提到自己。

朱标抬起头,偷偷的看了朱元璋一眼,又连忙将目光收回了。

“评价咱家老大?”朱元璋也面露异色,他扫了眼朱标,又狐疑的看向夏之白,直接开口夸道:“咱家老大自然是样样都好,有勇有谋,有谋略,有决断,兄友弟恭,天下谁不称赞?”

夏之白笑了笑。

似乎对这句话并不怎么认可。

夏之白道:“太子殿下的确名声在外,也的确为天下人敬仰。”

“但我要说的非是这个方面。”

“而是‘仁’。”

“太子殿下比陛下要仁。”

“而这就是陛下设立的制度最大的问题。”

一语落下,殿内瞬静。

朱标狐疑的看着夏之白,并不理解这句话。

唯有朱元璋目光一沉。

眼中再度闪过一抹强烈的杀意。

夏之白看着朱元璋,缓缓道:“陛下对太子殿下是寄予厚望,早早便确立为储君,更是悉心培养,古往今来,能得到当今太子这般权柄跟信任的储君,古今少之又少。”

“殿下也很早便开始批阅奏章,陛下也一直在教导殿下处理政务的能力。”

“某种程度而言。”

“陛下的确废除了宰相。”

“但本质上,又没有废除,只是把宰相的工作,交到了太子头上。”

“父子合、君臣契。”

“如今的陛下跟太子,跟历朝历代的相处模式都不同,陛下跟太子一定程度,是互相配合的关系,并没有过去帝王父子的明争暗斗,互相提防算计警惕。”

“这是陛下之用心良苦。”

“天下典范。”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这句话很受用。

他熟读历史,对于帝王家父子的提防算计,深恶痛绝。

这才设计出如此制度。

不仅能让太子提早接触政务,还能帮着自己处理奏疏,更不用担心为权臣专权,可谓是一举多得。

夏之白笑了笑,把目光移向了朱标。

他摇头道:“陛下为子孙后代可谓是操尽了心思,但臣若是没有记错,陛下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殿下心‘仁’,只是殿下当真‘仁义’吗?以陛下作为对比,太子确实算得上仁义。”

“但胡惟庸案、空印案,都是陛下操办的。”

“杀人夷族都是数万起。”

“这般处置,落到陛下心中,依旧是个‘仁’。”

“因为在陛下心中,这两起案子,本该杀得更多,杀得更狠,而不该只是杀了几万人就停手。”

“太子不该停手,更不该心慈手软。”

“以殿下的冷冽手段,任何大臣来说,都算不上是仁义。”

“但陛下却依旧有不满,甚至是不安。”

“因为‘子不类父’!”

子不类父四个字一出,朱标只觉头皮发麻。

这四个字太重了。

翻翻史书,这四个字,背着太多鲜血。

只是朱标不解,为什么夏之白,对自己的评价,会是这四个字?

他从任何角度都不该得到这个评价。

夏之白道:“或许殿下会很吃惊,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不过陛下一定知道原因。”

“殿下准确来说,并不是不类父,而是殿下注定成不了下一个当今陛下,但大明的制度,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朱元璋’,而这便是陛下创建的体制,最大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