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经的报道,并没有引起香江市民的注意,只当是炒冷饭,或者是发错了文稿;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影响了东方财经日报的信誉。
东方财经日报的销量从30万日销量,降到了20万,跌幅为30%多,这样的情况,让报社也没有难受。
这件事被上报给了钟田文,他听后立刻说道:“这点压力都受不了吗?如果是我错了,那就不必扣除你们的工资。但如果将来销量增长,这难道不是我的功劳吗?那还要你们干什么呢?只有顶住压力,才能展现出你们的能力。”
东方报业的管理层们听到这话便不再言语。
毕竟,老板是和记的重要董事,拥有较大的股份权重,自然了解许多内部机密。那些人不急着购买九龙仓储和置地的股份,反而责怪报社。
这时,有人冷哼一声道:“这些人真是可笑。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购买九龙仓储和置地的股票。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并补充道:“还是购买九龙仓储的股票吧,置地那边,怡禾肯定不会轻易放手的。”
接着又有人附和道:“没错,我们就购买九龙仓储的股票,让他们明白到底谁是正确的。”最后,大家齐声高呼:“对,东方财经,香江第一!”
钟田文根本不在乎自己公司的人会不会去购买那两支股票,从而影响他收购的计划。
现在,他心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让手下的人加速收购九龙仓储、香江置地、怡禾的股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手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予他们沉重一击。
此时,九龙仓储、香江置地以及怡禾的股价都开始上扬,但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不禁心生疑虑:难道这次又是和上次一样吗?难道这只是个陷阱,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他们的钱财,让他们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靠,居然还有人相信这种鬼话,东方财经真是堕落了,竟然也帮着这些投机分子来骗我们的钱。"
"哼,这次我可不会再上当了,他们想要就拿去吧,反正我是不会再买了。"
"嘿,他们还真敢这么干啊,简直就是一群蠢货!"
"对啊,把股票全都卖给他们吧,看他们怎么亏到跳楼啊。"
"没错,别理他们,让他们死扑街。"
……
这次上涨,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嘲笑,他们感觉居然还真有人信,自然是把股票都给他们好了。
“哈哈……等他们发现,原来只是狼来了,看他们怎么收场,哈哈……”
九龙仓储与香江置地、怡禾都涨了许多,但在5%-10%这个区间波动。成交量上升的很快,时间很快到了下周。
周二的时候,东方财经的头版头条上,出现了一张熟悉的照片,祁德尊进入半岛酒店的照片。
标题醒目地写道:“和记密会怡禾,不知结果如何!”
然而,读者们对这样的报道已经感到厌倦和失望。东方财经日报的日销量已经腰斩,人们开始质疑这家报纸的可信度和专业性。
在公众眼中,东方财经日报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不断重复相同的故事,却始终未能给出实质性的答案或结果。
对于这次的报道,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又一次虚假的炒作,毫无价值可言。有些人甚至表示,他们再也不会购买东方财经日报,因为它失去了信用。
“天天狼来了,也没见有什么动静,当我们索嗨?丢~扑街啊!”有人愤怒地评论道,表示对这种不断制造悬念却无实际进展的做法感到厌烦。
另一些人则嘲笑说:“哈哈……看来东方财经没有可报的了。”
他们认为这证明了东方财经的无能,无法挖掘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更糟糕的是,这种负面评价不仅局限于东方财经日报本身,还波及到整个东方报业集团。
“我以后才不会买东方财经,嗯,东方报业的都不会买。”有人表示将全面抵制东方报业的产品。
“对,我们抵制他们。”其他人纷纷响应,形成了一股抵制的浪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信誉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恢复声誉将会异常艰难。
东方财经日报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报道方式,追求真实、客观和有深度的新闻,才能重新赢得读者的心。否则,它们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成为历史的尘埃。
有人开心有人愁,开心的是星岛报业,而愁得的是东方报业上下所有人,他们的王牌居然就这样日渐颓废,让他们很急啊。
总编不能坐视不理,他站了出来,说道:“你们有钱,就去买九龙仓储,我们的报纸,不会弄虚作假。”
东方报业的人,听说总编这么说,有人信了,直接当着他的面,让他们将自己二万港元买入九龙仓储。
“总编,我信你。”
那位编辑放下电话,对着总编吼道;其他人马上鼓掌起来,纷纷效仿,仅他们,就购买了七十多万港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