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若说崇祯大帝还有什么害怕的,那排在第二的,绝对非言官莫属。
尤其是那些一手握着礼法,一手握着大义,固执倔强、打死不肯低头的言官。
见自家皇爷怒气难消,且又回想起来以前的种种不痛快,王承恩默默站在一旁,也不敢劝。否则一句话说不好,便画蛇添足、火上浇油了。
崇祯宣泄完自己的愤怒,见王承恩不敢接茬,便渐渐冷静了下来,对刚刚的父子对答做起了总结:
“老四到底年轻,缺乏城府,他的心思朕已经都试出来了:心怀怨怼,是肯定的。觊觎储位,这个没有。
有小心机,谋求自保,但没什么大奸大恶的害人心思。
至于他对军国大事的看法,哼,纸上谈兵、华而不实。
所以说,赶紧把他打发出去,远离宫廷斗争,远离朝堂漩涡,以后安安稳稳做个富贵闲王吧。”
听到这话,王承恩心里老大不赞同:
汉王缺乏城府?他看似被皇爷您老人家一步一步牵着鼻子走,但是最后呢,既让您觉得他缺乏城府、纸上谈兵、没有觊觎之心,又让您觉得他心怀怨怼,将来可能会祸起萧墙,伤及皇家体面。
汉王对您的心思把控极为精妙,不着痕迹地引导着您,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赶紧让汉王出宫的结论。
于是汉王既达成了出宫的目的,又消除了对他觊觎储位的猜忌,还给皇后娘娘找了个大大的不痛快。
一举三得,这叫做缺乏城府?
见王承恩不接话,崇祯继续叹道:“四哥儿是庶子,对嫡母心存怨怼,朕能理解他,也不怪他。这里没有别人,有些心里话,朕也只能跟你说说。
要知道,朕也是庶子,而朕的生母,是被父皇活活打死的。父皇怕皇祖父知道后责罚,于是禁止宫人声张,将朕的母亲草草葬于西山。
朕当时年幼,连母亲长什么样子都记不得了。后来也只能偷偷地给近侍银钱,让其替我到母亲坟前祭奠清扫。
等朕登极当了皇帝,再找宫人问时,连宫人都记不得母亲样貌了,朕想要一张生母画像而不可得。
后来还是与母亲相熟的傅懿妃,寻来与母亲样貌相似的宫女,命画师照着画,且由瀛国太夫人从旁指正,才终于画成一幅。让年老宫女们辩认,有说画的很像母亲,有说画的不像。
子欲养而亲不在,你说朕不恨吗。
当年母亲是怎么死的,朕不想查,不想报复吗?哎,可惜碍于礼法,朕又能拿父皇和父皇的嫔妃们如何呢。”
提起往事,崇祯勾起心中无限哀伤,不觉滚下泪来。
王承恩感同身受,也陪着一起落泪。哭着哭着,王承恩猛然一愣,忽的想到:
莫非这一点也早在汉王算计之中?他知道皇爷庶子出身、幼年丧母的悲痛经历,算准了皇爷会感同身受,不计较他心怀怨怼。
汉王对人心的拿捏,真是一环扣一环,处处严丝合缝。
王承恩正想着,只听崇祯吩咐道:“承恩,你一会去传旨,就说汉王妄议军国大事,君前失仪。罚他迁居十王府,闭门读书、静思己过。”
“是。”
听到这话,王承恩差点拍案叫绝:汉王的算计真可谓丝丝入扣、精妙绝伦,他就知道皇爷重礼法,好面子。
若是无缘无故让一个年幼亲王出宫居住,肯定又招来礼部和言官的质疑,又是没完没了的扯皮。而且这事确实于礼不合,让人为难。
现在好了,汉王连理由和台阶都给皇爷安排好了。反正所有的锅汉王来背,妄议国事、君前失仪,被罚禁闭,合情合理。
错都是汉王一个人的,而皇爷则是公正严明、铁面无私的圣主。
当然了,王承恩选择了看破不说破,一来自己正在还皇贵妃娘娘的人情,不全力以赴也就算了,胡乱给人家拆台算怎么回事。
二来,一个没娘的孩子想要自保,这不是人之常情嘛,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无所谓了。
最重要的是疏不间亲,离间天家父子亲情,那可是大罪。为了这种小事,犯不着。
所以王承恩不仅不点破,还顺着话茬奉承了一句:
“皇爷圣聪英睿、烛照万里,汉王那点小心思,在皇爷跟前无处遁形。如今皇爷一片苦心,命汉王在幽静之所闭门读书,用不了多久,汉王的学问必定大有进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崇祯得意地冷哼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小孩子家家的哪里会懂。朕连教他读书的人选早就物色好了,前年的进士、翰林院检讨方以智,乃至情至孝之人。
而且他学的东西很杂,喜欢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正适合教导老四。
作为一个亲王,多学学书法、琴箫、围棋、医术之类的东西才是正道。”
听到这话,王承恩顿觉后背有些发冷:‘这个方以智,他的父亲方孔炤在湖广巡抚任上被弹劾下狱,而方以智中进士后,怀血疏讼冤。
皇爷感其至孝,释放方孔炤,一时传为佳话。当时皇贵妃娘娘在皇爷面前盛赞方以智孝道,并为其父求情,这自己可是亲耳听到的。
皇贵妃娘娘和汉王殿下莫非那时候就已经对方以智有意了,这布局之长远也太吓人了吧。
为了让汉王安安稳稳好好活着,皇贵妃娘娘可是真拼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果然不错。’
王承恩正想的出神,崇祯催促道:“承恩,你今天怎么老是发呆,还不快去传旨。另外你先去嘱咐嘱咐王德化,让他别真把老四打坏了。”
王承恩连忙领命,急吼吼地出了承乾宫,一路小跑着赶到平台。
平时召对用的平台,上面已经摆了条长凳。
王承恩赶到的时候,就见汉王正趴在长凳上,一边叫着撞天屈,一边怒斥王德化。王德化一边反驳,一边替皇爷申斥汉王的过失。稍远之处,还时不时有路过的内侍驻足观望。
见王承恩过来,王德化问道:“王公,皇爷没改主意吧,那我可要行刑了。”
王承恩被气笑了:“德化,你是不是当东厂提督当魔怔了。怎么行刑二字都出来了,皇爷虽然没改主意,但意思不过是小惩大诫而已,你还真想玩命打啊。”
王德化无奈地摊摊手:“王公刚刚没看到皇爷是何等的震怒吗?既然皇爷命令狠狠地打,我们这做奴婢的自然要坚决执行。
更何况汉王殿下不仅妄议国事、君前失仪,而且还不思悔改、非议圣上。”
王承恩听明白了,这位二王公要么是脑袋被驴踢了,要么是想讨好皇后娘娘。
于是王承恩左右看看,准备找个可靠的自己人,随便挥几板子意思意思得了。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王德化已经自顾自地拿起竹板打了起来。
朱慈炤还很倔强,作咬牙切齿愤恨状,却强忍着不肯叫出声来。
竹板翻飞,往来之人皆侧目而视。连王承恩都不敢上前阻拦,生怕一不小心被二王公给开了瓢。无心之失,打了白打。
不过这都是旁人的视角,而王德化却是想笑不敢笑,心里憋得难受:自家汉王殿下真是面面俱到、算无遗策,每处细节都考虑到了,竟然还往孝服下面垫了不知道什么东西。
反正打起来叭叭作响,听着挺热闹,实则板子打身上就跟挠痒痒差不多。
再加上王德化当了好几年东厂提督,别的没学会,就学会打板子了。打半天看着穷凶极恶,其实啥事没有。
三十板子,很快就结束了,王德化还多打了三板子才解气,然后一边擦汗,一边吩咐心腹把汉王抬回慈庆宫。
懿安皇后搬走前,还叫慈庆宫。只要懿安皇后一般走,马上改叫端本宫。新名字早都取好了,里里外外的宫门殿阁全都改名。
再过两三天,就要上演人走茶凉,新人换旧人的戏码了。
王德化的心腹们可不知道自己干爹心里是怎么想的,还以为是真的要跟汉王划清界限呢。所以把汉王抬进清正轩,长凳都不要了,把人扔下就跑。
慈庆宫的内侍宫女看完笑话,才慢悠悠去禀报懿安皇后。
清正轩里,朱慈炤的贴身太监方正化一脸焦急地扑了上来,跪在长凳旁就要掉眼泪。
朱慈炤摆摆手:”稳住,别慌。让所有人都退出去,把门别上,就说我要闭门思过,不见任何人。”
方正化依言打发走宫人,插上门栓,然后把朱慈炤扶到床上。
躺好之后,朱慈炤长舒一口气:“累死本大王了,斗智斗勇这半天,我这个精神紧绷的啊,生怕出一点错。”
方正化急切问道:“殿下,您真挨打了?奴婢去给您找药。”
“不用,打肯定是挨了,但就跟挠痒痒似的。知道我为什么今天执意不带你了吗,你要是去了,父皇一迁怒,你就得结结实实挨顿板子。”
方正化闻言一阵感动,办着今天这么难的事情,殿下还有精神在乎自己挨不挨打。
朱慈炤又吩咐道:“太累了,我睡会。不要让人进来,谁来都轰走,给人造成一种我在跟父皇置气的印象即可。”
“那若是懿安皇后来探视呢?”
朱慈炤摆摆手:“放心吧,她不会来的。最多派个女官来,你打发走就是了。”
说罢,朱慈炤拉了拉被子,转过身去闭目养神了。
方正化只得搬把椅子,到靠近门口的地方守着去了。
终于安静了,朱慈炤也不是真要睡觉,而是在心中默默复盘:首先最关键的一步已完成,总算可以出宫去了。
其次再盘点下自己手里的牌吧:内侍里,一共有三个嫡系。
王德化算半个嫡系。
方正化是高时明名下太监,前年靠自己母妃运作,调到身边来的。毕竟是半路出家的主仆,还不敢说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所以目前方正化也只算半个嫡系。
但是靠着方正化,好歹有了跟高时明沟通的稳定渠道,能不能拉拢动高时明,还要费一番周章。
而且方正化才三十出头,好舞枪弄棒,武力值还是挺高的。
另外还有两个嫡系死忠潜伏在内廷,这才是我真正的杀手锏,要留到两年后的关键时刻再用。
到时候李自成进京,这两个嫡系死忠有天大用处,但现在不能有丝毫的联系,得当他们不存在一样。
朱慈炤叹了口气,即便人走茶凉,遗泽消散的极快,但自己母妃当年以第一的成绩杀进了信王选妃的决赛,虽说被懿安皇后和刘昭妃联手打压成了妾室。可毕竟混了这十五年,怎么也算信邸元老了。
俗话说耗子还有三个朋友呢,一个如此老资历的皇妃有两个死忠不过分吧。
最妙之处在于,这两个死忠还不是承乾宫的,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不主动联系,敌人想把他们翻出来,难于登天。
总之,忠于自己的内官就这些人了:王德化半个,方正化半个,再加两个潜伏的死忠。
多的再也没有了,就连王承恩的人情都用掉了,从此两清。
至于外朝,武将里一个死忠没有,勋贵里一个死忠没有;外戚里就一个田家,还是自身难保了。
只有文臣里,有一个硕果仅存的死忠。
盘点到这里,朱慈炤自己都乐了,说到文臣,就不得不提我的金手指了。
其他穿越者的金手指,都是什么系统、加点、仓库之类的,但我的金手指与众不同,是个活人。
而且别人的系统、仓库之类的金手指说不清是怎么来的,但我的金手指却能说清出处:八成归功于东林和复社,两成归功于自己母妃。
他就是在历史上本该已经死去,因为我的缘固,此时还好好活着,正在湖广督师的杨嗣昌。
能够得到杨嗣昌,首先要感谢东林和复社的正人君子们。这帮人,什么脏水都往杨嗣昌身上泼。卢象升之死,硬安在杨嗣昌头上;‘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也硬安在杨嗣昌头上。
反正杨嗣昌就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搞得杨嗣昌谤满天下。
都那样了,杨嗣昌还想着忠于崇祯,实心用事呢,也真是可怜可叹。
朱慈炤无奈地摇了摇头,最后是自己拿祖坟威胁杨嗣昌,他才总算从死牛角尖里钻出来了。
为什么说杨嗣昌没有东林抹黑得那样坏呢?
光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出发,就能看到反常之处。
因为杨嗣昌他祖父是武陵名士,他父亲杨鹤做到了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而杨嗣昌本人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
这个出身、背景,就算不干实事,整天瞎混,硬熬资历都能熬到尚书。
如果上进一点,投靠东林,那还不是飞黄腾达,要名有名,要权有权。
如果杨嗣昌不是真心想为大明做实事,那他舒舒服服当高官不好吗,何苦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
历史上杨嗣昌可是尸骨未寒,就被张献忠挖出来戮尸,祖坟也被刨开扬了。
你说他这是何苦呢,学钱谦益水太凉不好吗,结党营私玩女人不香吗。
东林栽赃手段,既可笑,又有效。编首《西江月》,来句‘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一下就把杨嗣昌身后名搞臭了。
真亏了有人能信,道理很简单,《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
《满江红》不是岳飞写的,凭什么《西江月》就是杨嗣昌写的呢。
朱慈炤能得到杨嗣昌的支持,还得益于自己母妃跟崇祯举荐过杨嗣昌。
东林已经认定了皇贵妃跟杨嗣昌是一伙的。所以在政治上,杨嗣昌已经和我们娘俩撇不清了。
那就没办法了,政治倾轧、残酷至极;立场之争、你死我活。
要么东林江山一统,要么汉王重征天下。
大乱将至,集体发颠的时代正式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