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哈利波特:迟来的母爱谁稀罕? > 第170章 书中完全未提及韦斯莱兄弟

罗恩交谈后,洛克哈特再次开始重写,并使其变得更加有趣。

与丽塔和罗恩之间的温度差令整个故事更加绝妙,十分有趣。

若把它当作创作故事来读,这是一部让人止不住大笑的喜剧;若把它当作真实故事来读,它就是彻头彻尾的恐怖故事。

因此,这本书可以读两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因而非常受欢迎。

韦斯莱双胞胎设计的机关让它在海外魔法界大受欢迎,最终成为了全球畅销书。

关于身份方面的描写都是虚构的,但书中提到一个装满稀奇古怪东西的家,还提到实验台的情节。

若以真实事件看待,读者会立刻猜到这是布莱克家。

书中还写到实验台上的日子,尽管悲惨,却让人忍俊不禁。

相比这些悲惨的日子,故事里描写的饮食却极其奢华,这种对比反倒显得格外有趣。

少年会说:“因为我是女性,食物要既健康又美味!”然后他就为自己准备了精致的餐点。

事实上,当丽塔从金龟子变成人之后,由于她远离了记者不健康的生活数月,体重增加了几公斤,但并没有变得过胖,反而头发光泽亮丽,皮肤也变得很好。

据说,许久未见的朋友们还称赞她变得更加年轻和美丽。

我也在她变回人类的现场,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会相信她之前经历了几个月的虫子生活,因为她看上去十分健康。

如果将此故事当作真实事件来看,韦斯莱兄弟的好奇心过于旺盛,显然他们就是故事的原型。

书中还提到之前无意中养了一只未注册的动物变形者,所以稍加调查便能发现那就是彼得,韦斯莱家的一些孩子曾经养过他。

因此,养动物变形者的无所谓态度也可以理解。

书中详细描写了未注册动物变形者所带来的恐怖后果,着实让人感到惊悚。洛克哈特的写作手法非常巧妙。

读了这本书后,许多家庭开始检查自家宠物,确认是否混入了动物变形者。顺便一提,魔法部的工作人员早已知道彼得是变形者并伪装成宠物,因此他们早就完成了检查。

不久前,韦斯莱双胞胎创办了一家公司,推出了各种能够防御魔法的织物。书中提到多次实验的结果其实就是这些防护织物的原型。书中还暗示了这种织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御黑暗物品。兄弟俩擅长发明创造,他们的实验对象一直是周围的人,虽然那些日子充满恐惧,但他们并没有只针对某一人,比如金龟子。实验台的日子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跟随兄弟们一起清理贵族家庭的藏书,寻找丢失的物品,观察他们长兄的解咒工作,便会被卷入各种麻烦之中,即便还是虫子的状态。

尽管如此,他们至少会展示出最基本的关怀,并不草率对待实验对象。相反,实验对象被他们十分珍视。这些都是少年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肩上总是挂着虫笼,随时携带出去,因此他们在兄弟们制造的麻烦漩涡中不断挣扎。

顺便提一句,故事的结局是,主角终于摆脱虫子的生活,哭泣着第一时间跑到魔法部,完成了动物变形者的注册。由于这本书的影响,注册者数量激增,麦格教授作为老师的评价也大大提高。

读者从书中了解到,若未注册动物变形者,则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因此很多人读完书后急忙跑去魔法部进行注册。

丽塔在人变回来后,也立刻去了魔法部完成注册。她还被麦格教授和理事会邀请,有时会去教授变形课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世界各地都向她发出演讲邀请,推广动物变形者的注册,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如今她的名声和财富显着提升。不过,书中完全未提及韦斯莱兄弟(尤其是罗恩),丽塔也不愿再提起虫子生活,称再多的细节也不愿再谈。

这次经历让丽塔意识到,自己更适合收集资料后让他人代笔,然后自己负责审核,露修斯也说她比作家更具编辑天赋。丽塔自己也承认,与洛克哈特写的部分相比,自己写的内容实在无趣。然而,她再也不愿见到韦斯莱兄弟,明确表示如果他们入学,她只会教他们不在的班级。

洛克哈特根据罗恩的建议完成的原创作品,也获得了露修斯的许可,不仅在魔法界出版,还在麻瓜界发行,并且在麻瓜界大卖。尽管魔法界更偏爱真实故事,但作为创作书籍,它的销量依然不错,最终成为世界畅销书,甚至被改编成电影,洛克哈特因此成了两界知名的畅销作家。露修斯因此笑得合不拢嘴。

洛克哈特目前住在马尔福家拥有的宅邸中,那里舒适并配有家养小精灵。虽然他如今可以自由出入,但为了创作,他更多地选择宅在家里。以前他喜欢被人追捧、围着签名,而现在他则倾向于拒绝这些活动,只参加不可避免的签售会和研究者的旅行。

喜欢哈利波特:迟来的母爱谁稀罕?请大家收藏:()哈利波特:迟来的母爱谁稀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