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五十二章 白银,就是百姓们的血汗钱

( ) 白银就是白银,是天然的货币,朱翊钧没有听懂题面,倒是对王国光、汪道昆这两个尚书的研究更加感兴趣了,大明当下学者和官员是高度重合的,尤其是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因为他们总结的内容,不是基于幻想,而是经验结合了实践的总结。

朱翊钧对他们的研究是极为重视的。

皇帝并没有动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去询问,而是静静的等待他们研究明白,而后写成奏疏,上奏到他这里。

汪道昆是浙党,当初为胡宗宪平反,奔走的众人里面就有汪道昆,而王国光是晋党的叛徒,王崇古在离开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将晋党党魁交给他。

无论从个人才智,还是地位,他们两个合起伙来,在折腾的东西,稍微想一想就知道,绝不简单。

陈成毅在通和宫用了一顿晚膳,主要是陛下问的问题很多,陈成毅小心回答,朱翊钧收获满满。

这一聊就到了晚膳的时间,朱翊钧索性留陈成毅用膳,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陈成毅带领的匠人,今年将会为大明输送1200万斤的赤铜,再加上滇铜的650万斤,今年大明可以铸万历通宝高达13亿枚,如果火耗较少,甚至可能铸钱到14亿枚。

朱翊钧作为皇帝,管陈成毅一顿饭,这是应该,也是圣眷。

万历通宝有二钱、五钱、四钱、八钱、九钱等规制,其中二钱最多,在二钱之下,还试制了一种小平,大约只有一钱,隶属于工部宝源局的铸钱局曾经呈送过这种小平钱,大抵和市面上私铸的飞钱一样,这种钱实在是过于容易损坏,所以最终定为了二钱。

二钱重的万历通宝大约等于五铢,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一两也是十钱。

朱翊钧询问了南洋诸事。

大明总督府和果阿总督府之间的冲突,果阿总督府在马六甲海峡经营了长达六十年,但凡是险要的地方,都有红毛番的营堡,这都是硬骨头只能一点点的啃;南洋元绪群岛已经建立了超过一百五十个落脚点,这些落脚点正在逐渐演化为种植园;棉兰老岛的西班牙殖民者非常的老实,以前这些殖民者还试图夺回宿务群岛,现在也懒得出动了。

打又打不过,还不如做点生意靠谱。

总之,南洋在殷正茂的开拓下,正在逐渐变成大明的后花园。

陈成毅拜别了陛下,离开了通和宫,这段时间在京师,陈成毅可算是好好的了解了一下陛下,不像是传闻中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反倒是颇为和善,而且笑起来阳光灿烂,也不知道为何传闻之中,陛下睡觉都在杀人,这种坊间怪谈,不足为信。

汪道昆和王国光再次来到了全楚会馆,找到了大明太傅元辅,因为有本奏疏,想先给张居正先看看,再上奏言事,张居正连连摆手,示意二人不要这样做!无冤无仇,为何要害他张居正到如此地步?

因为上一個这么干的人,名字叫胡惟庸。

汪道昆和王国光立刻去请了万士和,张居正才让几位明公进门。

万士和是铁杆帝党,万士和加入,讨论的问题,就不是避着陛下讨论,在想法不成熟的时候,轻易上奏给陛下是极为草率的做法,可是陛下对他们到底在聊什么一无所知,也很危险,加入了万士和这个万金油之后,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朱翊钧不止一次强调,朝中需要这么一个万金油一样的人物。

“具体要聊些什么,吏户工礼,四部尚书都在。”万士和喝了口茶,他正在钻研徐九皋的航海札记,用来编纂《海外番国志》,这突然被叫到了全楚会馆,颇为好奇的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白银到底是什么。”汪道昆面色严肃的说道:“白银是什么?大明贫银,大明银山加起来一年不过十万两,白银皆为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是大明百姓劳动的具体体现,更加明确的说,白银,是大明老百姓们勤勤恳恳劳动的血汗钱。”

汪道昆入京这七个月的时间,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就是白银究竟是什么,大明的白银产量很低,所以白银都是流入大明,他到松江府,把松江府经营成为了大明第一港,源源不断的货物,换取了白银流入。

这些货物,千丝万缕和大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丝绸上养蚕的妇孺、走街串巷收蚕丝的贩货郎、把蚕茧加工成生丝的织工、织造局的织娘将其织造绫罗绸缎、染色的染坊工匠、搬运货物的力夫、瓷窑里的窑工、造船厂的船工、伐木的百姓、桐油上的漫长的产业链等等,所有的货物和大明百姓息息相关。

汪道昆在松江府这九年时间,亲眼见证了无数行业在松江府从无到有,见证了货物的诞生,新港港口遮天蔽日的船帆,就是大明海贸的奇迹。

而大明百姓辛勤的劳动,创造了海贸的奇迹。

而白银流入就是劳动的具体体现。

“大司空所言有理。”万士和沉默了片刻,总觉得汪道昆这番话,恐怕会引出腥风血雨来!

“元辅以为呢?”汪道昆询问张居正的意见,他和王国光争吵了无数次,最终确定了流入大明白银的本质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钱这一事实。

张居正喝了口茶,他没有马上回答,因为他知道他的表态将直接影响朝廷的风向,电光火石之间,张居正思虑万千,他看着汪道昆,又看着王国光,摆了摆手说道:“别说了,别说了。”

“先生!”汪道昆猛地站了起来,他设想了无数种可能,但唯一没想到,张居正做起了装糊涂的师爷!

张居正,真的是让人太失望了!

王国光拉了拉汪道昆的衣服,劝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元辅是国朝首辅,他要以大局为重,这不是小事儿,你这样的定性,很多东西都要改变,元辅也有元辅的难处。”

张居正是帝国太傅元辅,他这个地位决定了他不能轻易的表态,他的表态会影响到大明未来的走向,张居正其实知道,汪道昆说得对,白银,就是百姓们的血汗钱。

他一直在写《阶级论》的第二卷,也就是分配卷。

他写不出来,不是没想明白,是不知道写出来会造成何等影响,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他不是喋喋不休、懂或者不懂都要说两句的科道言官,他是拥有部分决策权的首辅。

汪道昆这句话一出,连皇帝都一起给打了,皇帝用的每一厘真金白银,都是民脂民膏,就以这次潞王大婚,靡费颇重,类似的问题,汪道昆这段话,恐怕会成为刺向皇帝的刀。

而且这句话一出,那世袭官阶级,武勋、宗亲,凭什么世袭罔替?

这话的意思,等同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确定了,谭纶走后,大明朝最大的激进派,就是汪道昆!

这浙党是打算从头到尾激进到底不成?

“具体问题,具体讨论。”张居正思索了一番,决定给汪道昆设限,白银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不能把陛下给套进去。

汪道昆眉头一皱,他不知道这个具体到哪个范围,不是他愚钝,实在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困于这个问题,忽然想明白,整个人都兴奋无比,没有想过这句话的可怕威力。

王国光看了看万士和,汪道昆立刻了然,具体到什么范围,他已经心里有数。

臣民之事,不要上升到君王!

大明反对开海的都是保守派,保守派最讨厌的就是变化,保守派也素来以保皇为主张,这大量白银流入,人心思动,人文思想、财经事物、政治制度的大思辨,稍有不慎,就会波及皇权。

汪道昆卡壳了,他一时间语塞,因为他接下来要讲的话,一定会涉及到不能触碰的话题。

“大司空所思所想,就是大明老百姓的血汗钱在浪费。”王国光点破了汪道昆具体想说的话,陛下尚节俭,这么多年来,已经是天下皆知,所以讨论浪费不会波及到陛下,是安全的话题。

“对!浪费!”汪道昆眼前一亮,具体到这个范围,绝不会牵扯到穿青衣的陛下了!

经验丰富的大司徒,还是懂说话的艺术。

没有人可以指责大明皇帝奢靡无度,因为陛下穿青衣,哪家皇帝穿青衣。

“大明的白银,都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钱,而这些血汗钱正在被浪费,这浪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堰塞空转、第二个是重复沉没、第三个是流失海外。”汪道昆打开了话匣子。

堰塞空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汪道昆并没有进一步论述,大抵便是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地方。

重复就是大明的手工作坊总是在重复的事情重复做,明明一家已经完全攻克了或者偶然间找到了提高生产力的方法,但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用,旁人稍加打听都是忌讳莫深,缺少一种机制来减少重复投入。

而沉没,则是让汪道昆极为心痛之事,大明手工工坊投入,却经营不力,最后空置,巨大的投入被搁置,宛如良田没人耕种那般令人心痛,还有大量的白银被埋到了猪圈里!

流失海外,则是当下大明开海后的新矛盾,大明遮奢户畏惧朝廷威严,反对朝廷干涉,将大明的血汗钱带出了海外,元绪群岛的开发,轰轰烈烈,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大明的白银在流失,在出逃。

“你要说浪费的话,这是可以谈的。”张居正放心了,感情不是要奔着皇帝去的,那就可以谈。

“在松江巡抚九年,今日观夕日,大司空已非当年了,当年大司空最擅长的是撰些杂剧。”张居正颇为感慨的看着汪道昆,这个家伙当初最擅长写杂曲,是个戏曲家,在松江府任事多年,时光荏苒,现在已然变成了激进派中的激进派。

白银问题,汪道昆思考的很好。

现象、现象背后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汪道昆侃侃而谈,但是到了这一步,仍然是袖手空谈,汪道昆必须拿出具体可行的办法来,最少也有个明确的纲领。

“那这个白银浪费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张居正好奇的问道,他多少有些思路,但不成熟。

汪道昆站了起来,面红耳赤的大声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资产增殖!只要流动资产的白银,能够固定为大明的固定资产,海外的种植园、大明腹地的桐园、垦荒土地、手工工坊、家宅田舍、大型工场、官厂团造,甚至是培养舟师、工匠,都算是让大明资产增殖。”

“只要让固定资产增殖,那就是没有浪费!”

张居正颔首,开始理解汪道昆这番话,其实让贱儒和国子监的监生听去,都听明不白汪道昆在讲什么,张居正能够理解。

海外种植园在海外,也算是大明的固定资产吗?的确是的,因为这些种植园的产出,海外番国是消化不了的,最终都会反哺到大明来,海外种植园也是大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

舟师、工匠这些也能算是固定资产?这个要完全理解,就必须精通《生产图说》,生产图说将资产分为了留供、流动和固定,而一个人的经验,也是固定资产,尤其是大量经受过教育的人才,是大明宝贵的固定资产,舟师也是大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

资产增殖和白银浪费有必然联系吗?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资产增殖的速度,和白银流入速度相差无几,才能让白银流畅流转,起到通衢百货的作用。

“费利佩二世知道大司空的才能,恐怕会不顾一切,把大司空抢回泰西去做国务大臣。”张居正由衷的说道。

汪道昆这才坐定说道:“啊这,其实是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而已,元辅谬赞了。”

对资产增殖进行考成,就成为了利用行政力量干涉市场的典型,而这些固定资产的增值,是可以量化,而后进行考成的,大明整体固定资产增殖速度,至少要达到白银流入的七成,才算是高效,甚至不需要付出过多的行政投入,只需要从海贸出口各种商货数量,就可以进行粗略推断了。

张居正的脑海里已经翻江倒海,无数的政策已经有了雏形。

张居正愕然发现,他推行新政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结果问题解决了一个,蹦出来两个!他以为自己忙完了考成法、清丈还田、整饬学政、振武强兵这几件大事,就该享受新政给大明带来的改变了,结果,王崇古给他折腾了个均田役,汪道昆给他折腾了资产增殖。

这…什么时候才能忙到头儿?虽然忙碌的感觉很好,但太过于充实了。

“我有几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比如这个白银流失海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其征缴利得税?他把白银带出去,就要一次性缴纳其在大明资产的50%,离开了大明之后,应依照加税,最少将其关税提高到两成。”汪道昆试探性的说道。

利得税,这个设计既是为了保证税收公平,防止财富转移造成的税收流失,也是为了方便稽税院稽税,防止逃税。

激进派一出手,就是一记杀招,在没有开海时,大明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但开海后,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明老百姓辛辛苦苦劳动所得,得到的白银流入,就这么白白流失,损失的是大明!

想办法将流动资财的白银固定,是汪道昆的主要目的。

“怎么实现呢?”张居正思索了一番,觉得执行难度极大。

大司徒王国光立刻说道:“很简单啊,只需要卡住金银铜出海,就可以了,遮奢户们真的想要逃离,他们必定将自己手中的资产全部变为白银,而后带着白银离开,土地、房舍、工坊都是无法带走的,所以叫利得税,是针对白银出海加征税赋。”

遮奢户们只需要将手中资产换成白银,而后就可以大摇大摆的离开,哪有这种好事?过去无法转移,是因为没有白银流入,现在有了充足的一般等价物之后,这就会必然出现。

张居正点了点头,不得不说,工部和户部凑到一块去,这两个读书人凑到一起去,想出了好办法来。

卡住白银流出海外,就卡住了资产出逃。

“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呢,大明是天朝上国,带着白银跑到海外去,那不是舍本逐末?”万士和眉头紧皱,觉得汪道昆在危言耸听,遮奢户又不傻,放眼整个地球,大明都是最繁华的那个,跑到国外去对着大猩猩龇牙不成?海外都是蛮荒之地。

汪道昆在质疑天朝上国的含金量。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万士和解释了自己的疑惑,他觉得汪道昆多少有点虚空打靶,现在的大明哪来的这种问题,安土重迁的文化之下,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这些个遮奢户好好的遮奢户不当,跑去海外不就是当流民吗?百姓们是活不下去了,才当流民,这帮遮奢户这是什么脑子,才这么干。

逻辑上说不通。

更加确切的说,万士和这个礼部尚书不信。

“是呀,骨肉相附,人情所愿。”汪道昆颇为感慨的说道:“我要不是亲眼看到这种怪状,我也不信,你知道遮奢户们为何要外逃吗?他们觉得大明没有自由。”

“自由?”万士和脸上写满了‘?’。

这个理由让学贯古今的万士和都愣住了,他自诩看的书,没有一万也有十万卷了,这种理由,万士和实在是疑惑。

汪道昆五味杂陈的说道:“是的自由,他们觉得朝廷管得宽,过去是没办法,现在有机会就会跑到海外去,宁**头不做凤尾,他们宁愿在海外作威作福,也不愿意再受到朝廷的约束了,在他们的认知里,遮奢户不过是待宰的猪,只要养肥了朝廷就会杀猪,朝廷缺钱了就会杀猪。”

“殷正茂拆门搬床,甚至把那扇门带到了吕宋做了总督府的大门,凌云翼干脆就是杀人,不肯认捐不肯舍财,就人头滚滚,张四维、兖州孔府、新都杨氏,南衙清丈还田、稽税院…”

汪道昆只是简单举了几个例子,站在遮奢户的立场上,就是大明朝廷在苛责望族,连孔府都倒了,他们能有安全感才怪,总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做梦都是利剑悬顶,随时会去世。

“他们不违反大明律法,朝廷闲的没事干盯着他们?”万士和两手一摊。

汪道昆笑着说道:“你让他们遵守大明律,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这个利得税,好。”张居正颇为认同的说道:“好得很,可有奏疏,我可联名上奏。”

联名上奏,挨骂的就是他张居正,虱子多了不痒,相比较几句骂名,白银的浪费,才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大明白银的本质是大明百姓们的血汗钱,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所有的商货都是百姓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大量流入的白银在堰塞空转、重复沉没、流失海外,让流入的白银没有发挥它作为货币的职能;而面对这个问题,工部和户部给出的办法是,考成资产增殖,限制白银流出。

一如当初兵部尚书内阁辅臣翟銮的清汰重振京营五事疏,现象、问题、原因、能够实践的解决办法,翟銮都提供了,但是就是办不下去,吵吵闹闹,反反复复多年,最终也没有结果。

而万历九年的大明不存在执行不下去的问题,张居正的个人威望以及他新政的制度建设,可以保证政令的通畅,大明行政力量的恢复,是一切新政的基础。

张居正和汪道昆、王国光沟通很久很久,主要是从六个方面去加强白银流转。

利得税只是其一。

其二:铸币,面值、重量为一两的大明银币,要在京师扩建,当下大明朝廷一年压印银币不过四十万银,这个数字要在五年的时间里,变成一百万银,在十年内,增加到和流入白银等量的地步,才能初步让白银变成真正的货币;万历通宝要在五年内达到五十亿枚,在十年内,超过八十亿枚,才能彻底刺破堰塞。

工部有宝源局,户部有宝钞局,这都是大明铸造万历通宝和印制宝钞的地方,而这次工部和户部联手,佐以隶属于内署的兵仗局,对白银进行压铸。

其三:商部,商部的制度建设,建立商行、商帮、坐商之间三级商贾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职能,甚至必要时成立商务部,六部变成七部,专事商务管理,随着大量白银涌入,朝廷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金钱的力量,那么这股力量便决计不能失控,对商务,进行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过度会失去活力,但是没有任何行政管理,就会退化到奴隶时代,中原已经从奴隶、封建(封土建国)到郡县制,必要的行政管理,才不至于社会各阶层、各个集体之间力量失去协调性。

其四:学堂,工匠学堂和舟师学堂一定要扩张,这需要基于官厂团造去实现,培养人才是大明固定资产增殖的必要步骤,人这个主体改变自然的能力是生产力的定义,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纲领,就会失道天下。

金州、天津、密州、宁波、福州、广州等等九个商舶往来密切之地,依托于市舶司建立海事学堂,成为了五年期的计划。

其五:流转,民间已经出现了民信局,基于通往大明各地的九龙驿道,依托于驿站,开展官办承兑汇兑,这是增加商贸流转,也同样是在增加白银向银币转换,解决的问题是,大明遮奢户们把银子埋在猪圈里的问题,白银埋在猪圈里,也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钱,在少数人手中空转的典型特征。

白银作为货币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无论是大宗贸易,还是小额交易,都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比如大明的银锭造假技术可谓是出神入化,这让大宗贸易陷入了查验的困境,而小额交易需要剪银,银子的单位以两为单位去核算交易最为方便,小额交易因为大明通宝的长期缺位,导致白银向下沉淀也是浪费的一部分。

其六:开放技术,依托于皇庄,对技术进行定价,让技术从无形资产,转为可购买可交易的资产,任何人都需要在皇庄购买技术后,才能应用,而皇庄的部分收获,需要部分分红给技术突破的个人或集体,这是实打实的鼓励民间工坊的投资,同时减少内耗。

“其实我认为在眼下,还是以直接皇庄买断技术,而后贩售为宜。”万士和一直在听,但到了他专业的领域,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皇庄直接买断,是依托于皇帝坚定的信誉才能进行,不是强取豪夺,陛下虽然吝啬,但从来没有强行霸占过任何技术,无论是王崇古的《毛呢官厂志》,还是皇家格物院朱载堉的所有成果,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连矛盾说,都有张居正的署名。

个人面对遮奢户蛮横的侵占,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还不如假托皇权。

“你这个意见很好啊!”张居正听闻眼前一亮,投献这种事儿,还是得看帝党,其他人不是对手。

陛下的皇权里会多一个霸权,那就是技术霸权,哪怕日后大明皇室都是不孝子,这技术霸权,就足够吃饱喝足了。

“王次辅会不会反对?”汪道昆有些担忧的说道。

张居正十分肯定的说道:“不会,王崇古最近忙着揍儿子呢。”

王崇古打儿子,闲着也是闲着,老王家这点事儿,都成了京师笑话了,人人皆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