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买活 > 766 定都羊城港!

买活 766 定都羊城港!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12:21:55 来源: 62小说网

( ) “才从壕镜回来没多久,又要去辽东,甚至还想去草原……你这孩子,现在这心是越来越野,云县还装不下你了不成?——话都说到这了,今日去你曼姨姨那里吃午饭,她可和你说了没有,迁都的事情,难道真的定下来了?”

正当钱街前方,行人们纷纷拥挤着讨论起了迁都的消息时,就在钱街不远处,城东一片闹中取静的街区之中,叶仲韶一边端菜,一边也是有些埋怨地和久别方归的女儿念叨着家常话,他把清炒通菜放到桌上,连忙将身子一扭,让出地儿来,让老帮佣张妈,用白布垫着手,把一个大砂锅放到桌子中间,“哦,这只母鸡好!鸡油松黄!——菜齐了,吃饭吧,昭齐叫人去!”

“哎!”叶昭齐楼上楼下喊了一圈,几个弟妹还有母亲、祖母都聚拢到了餐厅里,老张妈看着也是满脸的笑,一边拿白布揩手,一边欣慰地道,“今儿人齐了哉!昭齐一去就是大半年,小娘子们要上学,老爷太太又忙——连老太太都忙,我这里空锅冷灶,一周也开张不了几次!”

叶昭齐忙抱着她的手臂,笑道,“那可是我没回来,我回来了,张妈你还想闲着?我想吃桂花糕——吴兴的丹桂酱有名得很,明儿我去街上买两罐子来,张妈做给我吃。”

对老人来说,不论身份,最怕的反而是不叫她做事,张妈一听,立刻笑成一朵花,“不消买,不消买,我转头啊去翻腾翻腾,柜子里还有——还是老家的桂花糖粉,好过吴兴的许多!”

对姑苏人来讲,老家的风物自然是天下第一好的,不过,这顿饭还是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南蛮子的色彩:响油鳝糊、红烧狮子头、火腿鸡汤,这些姑苏的老三样之外,还有红烧青蟹煲、酒煎黄鱼鲞,这都是张妈和邻居学来的本地烧法,毕竟在南面海边,不学着本地人吃海味,在菜市场就难免有点儿不好下手了。

十几个菜,把团圆桌也挤得满满当当的,不过食客也并不少,根本不会浪费——叶仲韶夫妻二人、叶老夫人、沈老夫人,姊妹兄弟九人,这就是十三个个了,还有沈君庸、张华清夫妇——沈曼君一家也是拖家带口的,又有吴家亲戚暂住,都叫过来就不够坐了。

沈、张夫妇这里只有两人,住得又近,而且沈老夫人也住在叶家,他们本就要时常过来问候的,也就几乎都在叶家蹭饭,便预算了他们,抛开年岁还小的幼子,让保姆带着他在小室休憩,正好是十四人,坐在一处团团圆圆,把桌子填得满满当当,两个老夫人都觉得热闹,满脸是笑,不住附和张妈说道,“今晚人齐!”

两层楼的小院,八个常住主人,还有老有小,家里的帮佣自然不止张妈一人,他们在小厨房自己开了有一桌,此时也就都退下去吃了,时不时过来照看即可,桌上众人落座,昭齐因为是远归的关系,和刚刚被允许上桌吃饭的五弟一起,起身为长辈们斟酒,又含笑为弟弟们斟了煮过的热奶茶,四弟开期垂涎欲滴地望着大敞壶里的奶茶,还有那一粒一粒木薯粉煮出来的黑珍珠,低声道,“大姐,给我多多的放珍珠,再多放点儿糖!”

“再吃糖,你牙齿都龋坏了!”

二姐蕙绸颇严厉的样子,大人都含笑看着孩儿们的小官司,张华清忙着给三姐琼章剥螃蟹,叶仲韶又劝了一圈菜,因沈君庸谈起夫妻两人从钱街出来,差点迟到,又听到路人在谈迁都的事情,叶昭齐方才找到机会,点头道,“今日我去编辑部的时候,姨姨的确提起这事儿来,说是最近大事多,还都是戎祀重器,才要派人去接受辽东女金地,经略草原,这里又定了迁都的事情——

虽不是立刻拔脚就走,但应该地点是定了不改,不过多久,建筑队那些就都要过去了——现在建筑专门学校的教授,还在那里出规划图纸呢,说是要吸取云县的教训,作为临时首都,也是将来的陪都,要好好规划,功能区都设计出来,也免得和云县一样,左支右绌的,现在摊子都实在不好往外铺了。”

她说话时,众人都停下了话声,仔细聆听,待她说完了,沈老夫人迫不及待问道,“那到底是迁去榕城还是羊城港,又或者是鸡笼岛,可有说法了没有?还是这依然要保密,曼君也没说?”

叶昭齐笑道,“刚出了羊毛的事情,最近怕是要狠抓一波保密了,姨姨如何敢胡乱开口?不过我听那意思,应当不是熟地,这么说,十有**就是羊城港了。”

“果然是羊城!”

“不意外!”

“羊城的港口条件确实要比榕城好得多,距离南洋更近——最关键榕城和云县一样,也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就算做陪都地理上都很难铺展开,无非又是一个大号的云县!”

满桌人各有反应,但却都不无感慨——虽然在云县也是客居,但毕竟住了七八年,还是很有感情在,如果都城定在榕城,那云县距离算是接近的,还能借一借势,这一竿子搬到羊城港去,之后云县的发展虽然也不会太差,但和现在的劲头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具体计划出来了没有?大学那边是怎么说?先在云县支起摊子,之后搬去羊城港,还是到羊城港再正式挂牌子?”

叶仲韶最关心的还是这一点,众人也都理解,只有远游归来的昭齐还有些纳闷,不由得眨巴眼睛望了过去,叶仲韶却还不明说,还是沈君庸哈哈一笑,揭穿道,“昭齐,你父亲收了衙门的聘书了——想要聘请他做中央大学戏剧系的主任!你说,他能不牵肠挂肚吗?这要是接任了,可不就得背井离乡,夫妻分割两地了吗?大姐被戏社绊住脚,几个孩子也要在云县上学,都不能随他去,他还不知要孤零零地在羊城住多久呢!”

原来如此,昭齐一下明白过来了,见父亲那故作埋怨,实则深深得意的模样,也不由得会心一笑,忙恭维道,“果然六姐知人善用,慧眼识英才,这聘书一出,买地的戏剧第一社,便再无疑义了——不知道卓先生他们的戏社,有没有收到聘书了。”

“也有,包括老龙也收到聘书了,不过是聘他做文学系主任。”

叶仲韶毕竟也是有年纪有身份的人了,得意片刻还好,要诱导一桌人继续吹捧他未免轻浮,因此也迅速收拾心情,如常解释道,“这主任的聘书,其实未必是说戏就写得第一了,话本就写得第一了,而是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年纪大、人脉广,心胸也要开阔,能把华夏这里各流派的精英秀才都选中取出,过来开课——这也不全是教人写戏,并非是和戏社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你舅舅也接了聘书,问他便可知道了。”

叶、沈两家,不知不觉间,到买地已经七年多了,自然各个和来时相比大有不同,先不说如今已经位高权重、有头有脸的沈曼君,光说今日在的这几位:沈老夫人和叶老夫人,别看已经是‘老夫人’了,但在买地竟还不算太老,有了矫正鞋之后,活动范围比从前在老家扩大了不知多少!

上学之余,也结识了同龄的女朋友,一道出去玩乐,虽然因为年岁限制,不敢出云县玩乐,但云县这里的新鲜玩意儿,什么话本、绘本画册、幻灯仙画,全都是有所涉猎,别看年纪大了,她们看起话本来也是不亦乐乎,尤其有了电灯之后,更加不必说了,要不是叶仲韶强行规定,过了十二点便关发电机,真能熬夜看到天亮不可!?就这,在老太太中还不是特例,叶、沈两家的老夫人,本来就是识字的,也看过家中不少藏书犹然如此,别的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睁眼瞎,到老了终于被迫认字,看起话本来那还不是如痴如狂?本身老年人就是觉少,个个看得起早贪黑——说来也是有趣,还有老太太提笔写话本的!讲的就是一个老太太如何理家,怎么调理不省心的儿孙的事情,在坊间还颇为引起了一阵一两年呢。

自家这两个老夫人私下有没有提笔写话本,晚辈们就不知道了,但她们常常往《云县家常事》这样的本地报刊投稿,这个是过了明路的,很多时候,那些何处购物便宜,何处有新货的生活经也好,针对民间堵车、不讲卫生这样情况的抨击也罢,都来自这些老太太老头子的笔下呢。

今日要不是昭齐回来了,她们恐怕就要在茶馆吃晚饭——老人家能吃多少?喝多少?消磨一日,花费省一些也就是十文钱不到,手里扎几个鞋底那就什么都有了,再加上本地的老人,很多都是跟随儿女来此,有人奉养的,家境也并不差。

好比叶、沈两家,现在哪还记得从前在敏地是如何抠搜算计的?就靠着戏社,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虽然不能和千金堂那样的大豪商比身家,但养两个老太太还是轻轻松松,叶仲韶在这一片都买了两个小宅院了,一个待客,一个给大孩子们住——八个孩子,上下两层楼确实有些拥挤了,除了三个女儿和小六子跟着本家住之外,余下五个儿子都去隔壁的小院过夜,这么住大家方才宽敞一些。因此,这两个老太太是最有兴致的,任何人来一请就去,也不吃素了,虽不敢傻吃,但山珍海味也都尝过,来来回回又多是拄着拐杖穷走,这么几年下来,肤色红润、腿脚硬朗,倒似乎比来买时还年轻得多!

至于叶仲韶、沈宛君夫妇,别看服饰依旧是朴素,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实则各方面的处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来在吴江老家,家用紧张,仕途不顺,生活总有艰难之感,可在买地这些年下来,虽然绝了仕宦之念,不知为何生活却越来越好,越来越舒心,也和老夫人似的,隐隐比之前还更年轻些,又觉得虽然少了下人服侍,也谈不上读书人有什么特别的体统,可此时的生活与工作,还是比做官、做主母更让他们快活。

这七年来,他们主要是在做什么呢?主要还是在开戏社、出话本故事,这种东西在敏地大概被视为是玩乐小道,不务正业,但在买地却和所有职业一样并不受到任何歧视,甚至反而还被人高看一眼——做出版的,影响力传播得很远,要比别的行当都更值得重视一些。

除了叶仲韶、沈宛君家学渊源的戏社之外,话本故事,说起来也是他们的传统——他们本家族亲就是做这个的,也过来在买地开了书坊,只要是吴江过来的才子才女,都愿意过来拜山头,已隐隐有了吴江领袖的意思,和另一个吴江人张天如,方向不一样,却都一样出风头:

不说别的,就说本家之中,便是人才济济,亲戚们过来投奔,就都够凑足多少个班底来写戏了,戏写完了,趁热打铁再出个和戏情节一样的话本,也是好卖得很,即便这些亲戚不过是在戏社暂时落脚,后续或许会改行,但后来的人才补充却依旧是源源不绝,让吴江戏社、吴江书房有了一点庞然大物的感觉了。

书坊那里,是族人叶华生负责经营,叶仲韶等人来生产内容,大家会账分红,戏社这里,叶仲韶负责安排新戏上演,搜罗演员,沈宛君来抓台本,夫妻两人都是忙得脚打后脑勺,而族亲之中,又有沈大荣、沈伯明、沈倩君、沈智瑶等名家,虽然各有本职,却也对戏社十分关切,不但调弦品律,还撰写戏评褒扬新戏,又点评针砭市面上的其余话本、新戏……总之,沈氏一脉纷纷来买之后,确实撑起了买地文坛、戏坛的架子,他们的发展脉络也都很一致地和文化戏曲有关。

这其中,叶昭齐是继承了姨姨,继续做报纸新闻这一块,也是因此,她常年在壕镜和云县两头跑,且随着壕镜的发展,出差的时间越来越久,这一次回云县,还是因为要中转去辽东——辽东现在多了一块新地,且不说按照历史,这片土地的确属于华夏……海西女金和野人女金懂汉语的极少,这就算是洋番了,按理也该出人加入报纸编辑部,再加上通古斯那面,也要和买地贸易,按规矩都得接触,之后《万国报纸》是否要加入一些相应的内容,都要考察后再定。

除此之外,沈大荣也有意办报纸,正在酝酿,其余人有写戏的,写话本的,写戏评的,不一而足,光是沈家都能撑起一个戏曲学院了,现在叶仲韶最苦恼的,应该是从这些亲戚中做出抉择,挑选几人聘做讲师——都请,那太不像话了,得给别的戏曲名家,譬如临川派、绍兴派留位置,但要请她不请他,就怕在亲戚间落了埋怨,反倒结仇生疏了。

但是,沈君庸接聘书,就没有这个顾虑了,因为这会儿系主任还没往外发聘书呢,沈君庸并不是作为讲师教授被聘请的,他接的也是系主任的聘书——金融系主任!不错,沈君庸的确也写了几部脍炙人口的杂剧,但他在买地这里,却是靠另一个身份,在高层圈子里出名的:他是六姐都亲口肯定过,‘要多写几篇金融分析文章’的金融专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