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买活 > 355 魔鬼细节

买活 355 魔鬼细节

作者:御井烹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12:21:55 来源: 62小说网

( ) 如果说谢双瑶是光着身子魂穿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带来任何金手指的话,她其实反而不会有现在这些艰难的时刻,就团结家里人,首先在彬山站住脚,然后设法跑路到南洋去,躲过明末清初的人口梳理,能在南洋取得多少成就,那是之后的事情。但是,她应该不太会有改变政体乃至自己称王称霸的野心,能做个南洋富家翁就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这和身为女子,必须翻越的偏见藩篱有关,其次还有就是生产力上跨越不过去的障碍,谢双瑶倒是可以装神弄鬼——那样的话,她肯定会把自己神格化,是没有搞什么破除迷信的资本的,谢双瑶之所以可以大鸣大放,在思想上迈出极大的步子,其实是因为她有数百年后的生产力背书。这一点还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这样移植式的玩法,虽然很多时候让人心神舒畅,有种‘就该这样,不然岂不是白重生一场’的感觉,但带来的烦恼也是无穷无尽的,刚穿越时,谢双瑶有很多拍脑袋式的做法,现在看都是坑了自己,譬如说政审分,这个政策在当时看,哇,太妙了,真不知道别人怎么就想不出这点子,可等现在,治下人口多于百万之后,谢双瑶人麻了——政审分这个制度,是建立在一套高度流通的档案管理体系上的,人少的时候还好,现在人多了,该咋整?在这上头她打算付出多少行政成本?

首先,档案管理制度——这东西并不新鲜,敏朝也有档案管理制度,按照道理来说,一个合法的百姓,从生到死,也都能体现在档案上,长到了年纪要去上户籍,成婚也要登册,和离、病死、分家,按说都是要到保甲那里去通告,再由保甲到县衙去办理户籍的变更。

这是个人方面,政府方面,朝廷是通过每三年或者十年一度的造黄册,对人口、耕地的变化进行盘点,县衙也有造鱼鳞册的工作,这些所有的造册,都是敏朝的档案生成,围绕其也自然有一套比较严密的制度,这一点,在全世界来说的确一直都是比较先进的,华夏这农耕文明的组织性,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登峰造极,并非散乱的欧罗巴、大食、天竺等地能够望其项背。

但是,这就意味着敏朝的档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吗?谢双瑶现在身在这个时代,可以非常负责地说一句,这完全就是屁话。敏朝的档案可信度大概不会超过千分之一,尤其是在近百年内,流民成风,太多人从生到死根本和朝廷毫无关系,官吏对于这些户籍上的记录也很不上心,因为做这件事基本上无利可图,还不如造鱼鳞册,造鱼鳞册那才是县太爷敞开钱袋子往里头捞好处的时候那。

和保甲制度联合在一起的档案登记制度,如果说从前有效的话,其实也只是因为从前百姓们被默认是不能任意移动的——这也是为何徐振之的游记引起这样大的轰动,在徐振之以前,游历这件事一般都是‘借机’,比如书生赶考,借机游历北方,某某百姓礼佛,借机在周围玩玩,人们多数公认,若没有一个很说得过去的理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居住地的。

实际上,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这种限制也确实存在,保甲制度严格的时候,百姓离开自己所在的县,也还罢了,去邻县探亲访友倒是不需要路引的,但若是要走远路,从县里去京城,或者去邻省——那就需要找保长开路引,这种事很麻烦,若是保长有意和你为难,那么你甚至连自家的县域都不能合法地出去。

这就是为何人们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了,哪怕只是保长,生活中都多得是办法拿捏治下的百姓,路引、徭役,这些都是以保甲做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在城里也还罢了,村里保长、村老作威作福的事情并不罕见。

买活军这里,是用小组长取代了保长,他们在城市里采用的是街道作为最小单位——居委会、街道办这种东西听起来非常老土,实际上是政权的毛细血管,买活军对这种吏目的任用也是很审慎的,一般都派素质较好的年轻人去和百姓们斗心眼子,一个人如果能在街道办也做出一点成就,把这条街道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么他在别的政务上表现得也一定会相当出色。

因为大家都至少会拼音的缘故,对街道的管理会比从前轻松一些,不过,买活军这里要出门也是得去开介绍信的,要写明白出门事由和目的地、预计停留时间,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流动——但是,因为买活军也不禁止民众外出,所以介绍信就有点鸡肋了,胡编乱造的比比皆是,人们在管理城镇时也并不是很当真。

譬如说,农户甲从老家吴兴出来,本来打算去云县务工,但是在半路上遇到老乡,被招呼到了临城县,这样他的介绍信上写的目的地就不对了,如果他在临城县干得不错,做了能加政审分的好事情,临城县这边只能通过公函,写信给吴兴县的档案局,为他加分。

这还是好事儿,但如果他做了些不大不小的坏事儿,要扣分呢?人们只能通过他随身携带的介绍信上的地址,为他写信去扣分——但如果信丢失了呢?如果信是伪造的呢?又或者这个人觉得自己的身份脏了,决心换个身份生活,便假称自己是外地来的流民,重新获取了一个身份,建立一个档案呢?

如果这是后世,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人们能通过太多办法来查验一个人的身份了,政审分实际上就是用的信用体系架构,只是谢双瑶将它扩大到了很多地方而已。但是,敏朝的条件就是这样,政审分这个东西,现在开始逐渐地出现了不适应地盘扩张的情况,需要谢双瑶来对此进行调整了。

要么就是严格的限制百姓的迁移——政审分最开始的时候是很好用的,因为买活军的地盘很小,只有彬山、云县和临城县的时候,当然很好用了,一个人出门去做工,不是去彬山就是去云县,有什么事两边来回写信问一问就好了,通信时间也很短,人口也少,不过是几万人,分开来管理的话,一个基层吏目对接的不过就是几百人,大致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地盘大了,有几百万的百姓,百姓们也活跃了,到处的乱窜,那么政审分的管理就成为一大难题了,并不能收到谢双瑶理想中的效果。而且,这个纰漏并不是只影响到政审分,买活军有很多福利是和户籍挂钩的,譬如说新占之地的百姓,他们享受的福利和老地盘的百姓、进买活军这里来做活的流民,都有很大的不同。户籍身份不能明确的话,福利制度也就无从贯彻了,这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所以说,在电脑和网络发明之前,对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还真是在百姓看来毫无必要,但在官府看来却几乎是必须的限制啊……谢双瑶想到这些事情就头疼,一个良善百姓闲来无事,想在买活军治下旅游旅游,效仿徐大侠的风采,这难道是什么坏事吗?

按照谢双瑶的本意,还要鼓励这种探险精神呢。如果一个政权长期要求所有百姓都待在原地,那怎么培养出冒险家?百姓们还会敢于去海外闯荡吗?如果出门是件麻烦的大事,那么,整个文明就会倾向于少出门,这是不可扭转的客观逻辑。

出门是不可能不出门的,只能想办法对这个制度进行修订,谢双瑶的智囊团只能提供一些蹩脚的策略——比如说。把百姓每年出外做工的地点和行业都进行限制的话,如此一来,档案的管理还是相对简单的,只需要派出专人进行对接就好了。

譬如说每年九月到十二月,吴兴县所有外出务工的百姓,都在官府的组织下去云县,只能在云县做工,期间由云县衙门管理他们的档案,期满递交政审分档案,回到吴兴之后,由吴兴这边对应入档——这样的话,政审分就可以始终记录这一批人的德行动向。

但是,这种做法就像是敏朝把百姓生硬地分为士农工商一样,完全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性,这样拍脑袋的政策,除了让人头疼以外,是没有什么可行性的。谢双瑶对这种盲目给百姓加压,违反人性的做法并不感冒,不过这样一来,她就只能放弃‘一分通用’的想法了——比起想办法让一份档案全国管理,目前来说,更好的办法还是‘一分一地’。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长期在甲地生活,会有一份厚厚的平日档案,但是,这份档案中的分数,只能在本地使用,去到外地的话,就是从零开始,好的东西也积累不过去,坏的东西也不会带去影响——大部分真正严重的罪行,基本上查出来就治罪了,记在档案里的加分项居多,扣分项相对还是比较少,这样的处理不至于让真正大奸大恶的人重新开始得太简单,对于那些有点小过错的人,如果愿意付出搬迁的代价重新开始,那就此清零也不算是太宽待了。

不过,这样一来,政审分对一些好东西的兑换,也就有很强的地域性了,外地人将不能凭借自己的高额政审分来云县购买紧俏商品——谢双瑶在这条上做了一定的标注,因为是否要专列出一个政策来满足这些人的需求,还要通过调研来确定这些人的身份,是否值得她多花人力成本去笼络,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这个做法,对大部分百姓来说,影响并不是太大,甚至可以说是小小的利好,因为他们打完工,到底还是要回到老家去过生活的。而且,说实话,百姓们的政审分高低其实是很无所谓的事情,他们并不和这个分数发生什么影响。不过,这样一来,官府就从容得多了,至少档案室可以少去极多的工作量,邮政系统也能免去一些送公文的开支——拿下福建道全境刚两年多,百姓们才开始流动,吏目们就注意到了档案带来的通函压力,现在进行政策调整的话,财政上吃的亏还不算太多。

当然,有些人群是比较特殊的,譬如吏目,他们的政审分比百姓的更重要得多,还有各式各样的商户,他们的档案也要特别小心的管理。谢双瑶准备对这些人的档案推出一些特别的保存政策,可以考虑动用到电脑——她正打算培养一批忠诚的女操作员,为她进行一些数字档案的备份和管理,谢双瑶有很多电脑,管理一亿人可能不够,但管理有一定级别的高级官僚档案,那还是够用的,让官僚们知道他们的一切都在仙脑中留下痕迹,也能很有效地吓阻他们,让他们不至于生出歪心来。

这是她最近一直在思忖的事情,其实已有了大概的思路,现在只是在做整理,准备之后上会讨论而已,谢双瑶把已写好的文章看了好几遍,满意地点点头,她认为这个思路相当成熟,档案局相关人员提出抗议的几率不大。

那么现在就该考虑另一个严肃的问题了——‘一分一地’,这个政策对于小县城,小乡村这些人口净流出地来说,是很好的消息,比如一个普通村落,记档的事情一般是村长在做,他其实只要管好村里有没有人寻衅滋事,有的话记上一笔就行了。

这些东西都未必会入档,如果要入档的话,还要走一道验证手续,不论如何,村子里很少来外人,即便有外人来了,多数也都是县里的商队、工匠和旅人,这些人在本地只要不停留超过十天,是不需要建档的,流水账上做好登记就可以了,如果是以前,他还要时不时地去档案局跑一趟,多数是收到公函传唤,让他去确认一下出外务工的村人发生的政审分变化:村里是不是有这个人,是不是出去了,年纪、长相,是不是都对的上云云。

但现在,一分一地,这样的活就没有了,所有的压力都来到了大城市那里,像是云县这样的港口,前来务工的百姓数目,一年至少在十万人以上,这些人按照自己的种植周期,规律地涌入城市,又返回家乡,也就给云县的档案局带来了非常大的管理压力——建档吗?不建档的话,有些累犯予以处罚的罪行怎么办?那些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少量政审分积攒怎么办?

建档的话,如何保证档案的延续性?今年来的人,是建新档,还是先去找去年的旧档?这么多档案,而且肉眼可见会逐年增加,怎么管理?怎么销毁?

这个问题,是完全游离于明代的档案管理体系之外的,甚至也不是纯粹的现代问题,据谢双瑶所知,在没有电脑的时候,后世的人口移动也受到严格的管制,她疑心这和档案管理的困难多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包括收容、遣返这些制度,对应的一定都是破坏稳定的要素,她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完全可以看得到其中的危险:放开了到处移动,没有档案和介绍信的约束,在这个时代就意味着无头案件,治安压力,人口掠卖和广泛的失踪案。

啊!为什么别的穿越者不需要处理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国泰民安了!最多就是点点科技树,百姓们比《星际》里的人口还听话,组织性天生就强得一匹,她却要处理一批批的刁民,哪怕是现在所有百姓理论上都是谢双瑶的奴隶,该难管理的点还是这么的难管理!

例行抓狂之后,谢双瑶开始冷静下来做情况分析了,她先要确定这个问题是务虚还是务实的,如果是务实问题,牵扯到技术进步,那么,除了农业领域之外,她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她只能通过发掘和培养人才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个务实的问题,所以谢双瑶一边在她的资源硬盘里搜索档案这个关键词,并且艰难地过滤掉诸多《灵异档案》(请这些文娱作品不要老起档案这名字,可恶!),一边开始分析,修持档案大道一般都需要什么天赋——数学,这个对设计体系来说应该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有统计学,嗯,还有什么呢?还有需要对社会和人性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能够明白档案管理员在工作中必然的偷懒天性,设计出严谨的工作环节……所以还要有一些管理学的知识……

她开始给小吴留条子了,【数学、统计学、管理学、老于世故,能兼具要素最好,如果没有的话就一个tag找一个或者两个来,布置形成攻关设计小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