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鞑靼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上马拉弓,下马挥刀,和汉人一年一度的杀年猪不同,鞑靼人不论男女,从小都在杀生中长大,对于大牲畜的杀戮,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其实也是大牲畜的一种。
杀人,对巴图尔来说不算什么事儿,杀女金管事就更不算什么了,女金人轻视鞑靼俘虏,认为他在庄园中孤立无援,没有一个汉人会搭理鞑靼悍匪,他就算要逃,能逃到哪儿去呢?这里是女金人的大本营,是他们的白山黑水,可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默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巴图尔只需要一个向导,一个从庄园直接去往狮子口,能够认路的马奴,女金人终于把这个向导送到了巴图尔的身边,于是接下来的一切,便显得那样的顺理成章了。
庄园的马奴们,农奴们,他们有杀人的能力吗?或许是有的,但没有杀人的技巧,也没有杀人的经验,但有了巴图尔,他们就知道该怎么杀人了,有了巴图尔,见识过战场的马奴被组织了起来,他们打探着守军的动向,打探着外头的消息,暗自收集着铁器——其实,杀人一点不难,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人来带领他们。
巴图尔就是这样一个有眼光的人,鞑靼军官这一天从马场里拨出了十匹骏马,由护卫们珍惜地将它们牵走,送往盛京的方向。和马匹一起离开的护卫,大概占了庄园守军的一半,巴图尔让队伍走了三天,这才发动马奴们行动,他们在粮仓里放了一把火,吸引着守军前去查看,随后赶往武库,拿到了弓箭与刀枪——
这是杀戮的一夜,奴隶们用人命填光了庄园的二十多名守军,一个牛录有数百人不错,但这几百人一年来不断被抽调到前线,随着三十人的运输队离去,庄园守军只剩下二十人。他们有甲——箭囊也总是鼓鼓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建贼,虽然已不复当年,不能站在前线,但多年来刀口舔血的生活,依然让他们保持了相当的警觉。如果是单对单,他们占据了地利,或许连巴图尔都不能轻松将他们拿下。
但谁都知道,战争就是人多欺负人少,庄园里只有二十名守军,但汉人奴隶却有数百,二十人,怎么能和数百人打呢?
他们的箭矢很快因为弓箭发热变形而失去了准头,他们虽然穿甲,但却没有防得住眉心的头盔,巴图尔抽冷子一箭射死了首领,用不娴熟的汉话吼了起来,“带上口粮!换上衣裳!拿起刀枪!”
从窝棚里蜂拥而出的汉民们,在昏暗的、跳跃的火光中茫然地打着转,像是一群发臭的裸皮牲畜——雀蒙眼,鞑靼人不得这病,但农奴实在是吃得太差了,巴图尔让看得清的人带上看不清的,告诉他们不要着急,部队会在天亮后才出发。
这一整夜,他们熬煮了粮食,搜索了庄园,马奴们杀了庄园里所有能喘气的女金人,女人和孩子,一个都没有放过,当庄园里兵丁不够的时候,女人也会出来当监工,她们抽鞭子的力道一点也没有软弱,而所有汉奴都记得,自己的家园是如何被残酷的摧毁,他们的孩子是怎么被女金人的铁蹄践踏,这些监工的孩子还不懂事时,就学会了骑人马,他们在汉奴脖子上拉屎撒尿,尖声大笑,这是他们从小就根植在心底的看法——汉人,鞑靼人,奴隶!奴隶就该这样□□!
现在,这些小个的头颅成了京观的尖顶,汉奴们在庄园门口排列地基,人头一个个,先堆成一个小的台基,随后再往上垒,最后的顶端是个孩子的头,他的双眼无神的大张着,望着远方的道路。
天亮了,汉奴组成的队伍从京观旁路过,他们都吃了饱饭——宝贵的粮食,他们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但吃下去的不多,巴图尔不允许他们吃太多,吃得太饱就走不动路了。
这些农奴们都换上了女金人的衣服,有些人戴着他们的帽子,马奴们打扮得是最神气的,他们牵出了马场所有马匹,还有幼马在马群内侧穿行,庄园里已经几乎什么都不剩了,武器被带走,粮食带不走的,全都被抛在了泥地里,让马儿来回践踏——很多汉奴都因为这个决定而痛哭不舍,但巴图尔非常坚定,他不会把粮食留给敌人。
这一夜下来,农奴们按照原本劳作时的编组做了分队,马奴们来充当队长,数百人的队伍在道路上拉得很长,去过狮子口的马奴在前头带路,巴图尔殿后,他们在道路上挤挤挨挨地聚在一起,占满了整条崎岖的石子路。
巴图尔策马前行,从京观边经过时,他注视着那孩子的头颅,他的嘴微张着,再没有了平时恣睢的笑意,显得前所未有的平和,这是个闹腾的狗崽子,带着与生俱来的恶毒。而他死在了巴图尔散布的恐惧之下——又一次,他用暴力和战争,对抗着自己的命运,这似乎是这片土地上永远的旋律,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发声,他们杀死别人,剥夺别人的声音,注入自己的声音里,让它越来越大,大到能够被人听见。
巴图尔只知道这种办法,他只能这么活。
他拨动马头,向着狮子口的方向走去,马蹄哒哒的响,巴图尔的心里没有报仇雪恨的快意,没有重获自由的开心,没有对前路漫漫的恐惧,什么都没有,只有似乎没有尽头的茫然。
这是一次很突然的□□,似乎谁也没有想得到,居然在盛京后方,这样安若泰山的女金老巢,还有人胆敢作乱。巴图尔找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女金正处在兵力频繁的调动之中,大量兵马被调集到了关锦前线,抵抗敏朝正面军的压力,而余下的兵力,要防守狮子口方向的几座主城,因为现在东江军又来了,他们没入老林子里,从狮子口四散而出,在野地中游击骚扰着女金人运输补给的军队。
此时,女金的后方是很空虚的,巴图尔带着这群砍头货,一群又脏又臭,又没有体力的汉奴,顺着马奴上回抄的小道,居然太太平平地走了三天也没有遇到追兵,这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女金腹地,距离狮子口只有五天的路程了,在这时候,他们遇到了第一次危机——女金人的卡伦,他们的探子发现了他们。
“我们被盯上了。”
这其实是早晚的事,巴图尔并不诧异,在他的预想中,农奴中如果能有一半到达狮子口,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功了,这些吃得太差的农奴几乎没有战斗力,在战争中只能起到消耗敌人箭矢的作用。而即便庄园附近的女金庄户没能在几天内向旗主报信,他们也一定会被卡伦发现——卡伦是女金人的探子,和敏朝的夜不收一样,都是在战场附近‘抓舌头’的一把好手。狮子口附近是女金重要的战场,肯定有一支卡伦额真活动,几百人的队伍,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
但,一个卡伦奈何不了一群人,他要回去报信,当远方林间传来马蹄声时,巴图尔便知道卡伦是去找人了。卡伦额真就像是草原狼,而他们是慢吞吞往前走的野牛——不,比牛更差,他们是肥胖的家猪,走得很慢,没有獠牙,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等待卡伦额真前来狩猎。
巴图尔本可以带上郑十儿,号召认路的马奴们,一起骑马飞快地前往狮子口,这样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成功到了狮子口,他们就能够得救,而狮子口的东江军如果足够勇敢,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拯救必定被抓的农奴们——虽然,巴图尔很怀疑,他们能不能活到那时候,留下的农奴们,可能会被卡伦额真就地处死,而处死几百人总也需要时间,拖延时间,这就是农奴们能够起到的作用。
是的,巴图尔本可以这么做的,他就是这么打算,才带上了这么多人。但不知为什么,巴图尔并没有这么选择,或许是因为飞马逃走也不一定能到达狮子口,也或许是因为巴图尔已经懦弱了一次,打算用生命来洗刷自己的名誉,做为一个孛儿只斤,高贵地死在战争里,而不是在漫长的奴隶岁月中一点一点死去。当这世界只能如此的时候,死亡便显得更像是一种解脱,一种退场的方式。
“走。”他沉着脸吩咐,“能走多远走多远,至少还能走半天。”
马奴说前面有个山谷,可以在那里落脚,他们到山谷时天色已晚,队伍按部就班地做饭扎营,并未因为卡伦的出现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这些农奴们与其说是沉着,不如说是麻木。活着也是受折磨,也是慢慢地死,若是被抓住了,一刀砍头,或许也是不错的死法。
但那天晚上,并没有队伍来,第二天也没有,战斗是第三天发生的,在茂密的老林子里,有人从林子深处放了冷箭。‘嗖’的破空声之后,汉奴们的方向传来了痛呼声,有人倒地了,巴图尔厉声叫喊,“把箭杆割断,继续走,不要停!”
割断箭杆,为的是破坏这只箭,让卡伦们无法回收利用,女金人的日子紧紧巴巴,能杀人的铁箭可不是用完就不管了,要从敌人的伤口中□□,修葺之后继续使用。割断箭杆之后,他们只能把箭头绑在临时削成的木箭上,这会严重影响到卡伦们的准头,他们的箭很难再用了,只能剜出箭头收好,一个卡伦也就携带二十多支铁箭,他们无法保证每箭必中要害——刚才被射中的汉奴还能继续走路呢,箭头卡在了肩膀处,甚至没流太多血,他只是发出沉闷的痛呼声,但还在同伴的搀扶下往前走动。
逃亡的队伍里有行家,敌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让这支卡伦额真变得有些被动了:逃奴队奈何不了他们,只能任由卡伦们任意来去,但卡伦们只能‘抓舌头’——抓住落单的敌人严刑拷打,对于这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即便流民们几乎毫无战斗力可言,但在山林间他们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就像是凶狠的狼群,冲不破牛群的阵型时,也只能饿着肚子离开。
牛群们有没有惊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巴图尔没想到汉奴们居然如此沉着,他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恐惧的力气,他们长期以来忍饥挨饿,脑子都不会转了,现在又长途跋涉,能吃的东西也不多,他们就像是骆驼,只会跟着头驼慢慢地往前走,哪怕下一刻就被狼咬断了咽喉,最后一口气也还是要向狮子口迈出脚步。
从老林子里的动静来判断,这支卡伦额真大约有二十多人,他们在逃奴队里周围放了几支箭,但没有抓到‘舌头’,很快退走了。郑十儿以为这是卡伦们放弃骚扰的征兆,啃不下的硬骨头就由得他们去。巴图尔倒觉得他们可能是去通知自己所属的牛录了,一支牛录至少有一百多人,只要找到一个可以大规模交战的地方,就足以轻松吃下逃奴队。
他们对于沿途的地理,远不如这帮女金贼熟悉,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等待着可能的,结果必然的大战,但,第二天他们没有来,第三天也没有,当狮子口的城墙在望时,巴图尔几乎不敢相信,他们就这样简单地到达了敏朝的地盘——那支卡伦额真呢?
他们是发现了更好对付的目标?还是在去找牛录的路上,被东江军的夜不收杀了吗?他们的牛录遇到了东江军的拦阻,无法穿越老林子,来到小路这里?
这条路的确不适合突袭,全是在林子里,满负重的士兵只能单人通过,几百人的队伍,速度便很慢了,上千人的话一天只能走几里,巴图尔挑了合适的时机,找了合适的道路,他拥有准确判断的见识,统御队伍的能力,再加上了一点运气——长生天保佑!一整支队伍居然大体上平平安安地都到了目的地。
大概有一两个人掉队,被射中的几个农奴,有一个半路上没了呼吸,但这比巴图尔预想中的结局要好了很多,他们都活下来了,从残酷的女金主子那里,回到敏朝主子这里来了。
他们来到狮子口城下时,已经快入夜了,队伍里还混杂着一些单个儿的逃奴,他们是从老林子里往狮子口逃的,多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惊魂未定,在林子边缘试探时,见到巴图尔的队伍,便壮着胆子加入了他们。
巴图尔也没有驱赶这些奴隶,虽然,他觉得其中可能有女金派出的探子,但现在巴图尔的想法和从前不同了,他想的不是探子可能带来的损失,而是真正的逃奴们承受的恐惧——如果惧怕探子,狮子口就不会收留任何一个逃奴,既然主人的胸襟都如此广阔,巴图尔没有必要毁坏这些可怜人最后一点希望。希望,他现在知道了,是这片土地上最为珍稀,也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巴图尔已经逐渐失去的东西。
守军让他们在城门楼子外过夜,明日再来盘查身份,这是合理的,谁也不会放一群手执利器的流民在黄昏进城,他们还有剩余的食物,这一夜,吃饭时有农奴开始哭泣,他们的眼泪大滴大滴地从脏污的脸颊边划过,无声的哭泣变成了呜咽,有人低低地叫着老天,巴图尔破天荒不觉得这些哭泣的男人软弱。
第二天,他们卸下武器,脱了衣服,在寒风中光溜溜地披上守军扔来的单衫,瑟缩着走进城门,巴图尔的身份没有惹来太多怀疑——汉奴们争先恐后地为他担保,讲述着巴图尔那夜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临危不乱,一路上又是如何运筹帷幄,策马侦查,教导他们尽量扫去行动的痕迹。
如此,他们才能避开卡伦的耳目,平平安安地来到狮子口,受到了毛大帅和谢六姐的保护——提到毛大帅和谢六姐时,守军脸上明显出现了笑意。
“没有避开他们。”
不过,巴图尔还是老实说,“我们被一个卡伦发现了,但是他们的额真没有拿下我们就撤退了,我以为他们会带着牛录来——那是三天前的事了。”
他望着守军队长,似乎在等一个答案,队长点头说,“我们的夜不收也杀了不少卡伦,三天前,在北面老林子里,我们杀掉了一支卡伦额真!”
答案就在这里了,在这片看似空荡荡的野地里,纵横交错着看不见的探子们,他们彼此间残酷的血拼,决定着逃亡汉民的命运。虽然汉奴们没有见到东江军一眼,但他们的命是这些夜不收冒着危险救下来的。巴图尔告诉他们,“要感谢夜不收,他们救了你们的命。”
他也想做夜不收,巴图尔的汉话已经说得蛮好了,他也是个上好的探子,他认为自己在白山黑水间,还是能够砍掉几个卡伦的头的。但他没有如愿,原因有两点,第一,所有逃亡来的辽东汉民,都会用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东江岛上去,不会留在狮子口——这是为了防备其中混有女金的细作。其实在东江岛他们也不会住很久,这些汉民会被送到登莱,在登莱学拼音,之后随着买活军的船只步行南下,他们中很多人都去了鸡笼岛。
第二,虽然巴图尔是鞑靼人,而且是个可以信赖的鞑靼人,但他还是当不了夜不收,因为现在,敏军的夜不收和以前不一样了,至少东江军的夜不收有了新的要求——他们要会拼音,最好还会写字,巴图尔虽然会说汉话,但他不会写拼音,所以,他不够格。
巴图尔就这样被送到了东江岛,他还抱了一丝投军的希望——草原已经回不去了,他又能去哪里呢?哪里还有一个鞑靼人的容身之处?
也只有边军了,鞑靼人几乎是天生的士兵,敏军和建贼中也有不少鞑靼人,东江岛上恰好就有一个出身鞑靼的军官虎大威,他是朝廷派来协助东江军运军备的,巴图尔想要投入他的麾下,但虎大威却建议巴图尔去买活军那里看一看。
“买活军?”巴图尔有些抵触,虽然他也对那里很好奇,但买活军所在的福建道实在太远了,而且,去那里要坐船,巴图尔不喜欢坐船,鞑靼人都这样,是极好的骑兵,但却对海船有天生的畏惧。“那里一个鞑靼人都没有,他们会排挤我的,我长得不像汉人。”
的确,巴图尔从罗刹族的母亲那里继承了身高和蓝眼睛,他的长相不像鞑靼人,和汉人相去就更远了,如果不是他姓孛儿只斤,他在汗国内会被当成色目人。色目人在南方,别提多显眼,只有在各族通婚的北方才不那么罕见。
“排挤?不会的。”虎大威让巴图尔好好学学拼音,他递给巴图尔一封报纸,“学会拼音之后,你就可以看懂这篇文章了——只要会说汉话,认得拼音,认为自己属于华夏,那就是华夏的子民。”
“我们鞑靼人曾经统治过华夏,我们居住的土地,也是华夏的疆土,至少,买活军是这么认为的。买活军对族裔、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巴图尔,学学拼音吧,到买活军那里去看一看。”
虎将军似乎总有些疲倦,大概是因为他在东江岛上不是太顺心,毛帅对于非东江系的官员,排挤得是很厉害的,更不说虎大威还是从鞑靼降卒做起的小偏将,在大敏的军队里,鞑靼人的处境与在女金军队里差不多——一样是如此的尴尬而卑微,总是小心翼翼的受气包。
巴图尔如果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他早就剃了头发,在八旗中当个小军官了,他心底的好奇越来越浓,“将军,买活军的活死人真不欺负人吗?”
虎大威说买活军的活死人从来不欺负人,也不让人欺负,买活军那里,有许多规矩都和外头不同,他让巴图尔好好地看,自己去品味,一个鞑靼人是更喜欢生活在敏朝,还是在买活军的治下。
真的什么都和外头不同吗?
巴图尔翻开那本拼音教材时,突然又想起了那个女金孩子的头颅,空洞洞的眼眶望着天空,在他的幻想里,蛆虫从他嘴里慢慢地扭动着探出头来,就像是他的灵魂试探着,窥视着这片冷酷的大地。
或许在有些地方,这样一个顽劣的孩子会被毒打,会被呵斥,但不会被斩下头颅,堆在京观顶部,但巴图尔想不出那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暴力在辽东,在草原,在巴图尔知道的所有地方纵横交错,他没有杀过孩子,但他许多次漠然地站在门外,听着门内的惨叫,汉奴们的孩子死了,他们又杀死了别人的孩子,谁也不能责怪他们,这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基本的方式。
他不知道人不这样活还能怎么活。
巴图尔学了拼音,登上海船,去了登莱,他从登莱走到云县,见证了汉人百姓的苦难,他见到那么多的饥饿、、愚昧、疾病,汉人的日子也没有比鞑靼人好多少,所有人都在挨饿,总是在挨饿。他见识到了种类繁多的,隐蔽的暴力——永远都是暴力和死亡,汉人觉得鞑靼人很野蛮,但他们其实也没什么不一样。
最后,巴图尔走遍了半个天下,终于到达了云县。
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