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安三年的夏天,天下的诸侯们的动作,陷入了极有默契的对峙之中,本来随时爆发的数场大战,却迟迟没有到来。
天下局势之所以陷入僵局,一方是因为很多诸侯不想打,也打不起了,连续不断的战争,早就大大消耗了他们的储备和底蕴,如今他们表面上做出的样子,也不过是强力支撑而已。
当然,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很多人也会进行没有底线的动员,到时候全民皆兵,未必不能扩大战火。
反正自己地区的粮食消耗干净,还可以到敌人家里抢粮,只要这天下还能种粮食,只要天下还没有一统,天下就永远不缺战争。
另一方面,诸侯们对敌人的底细也摸不清楚,他们不知道对手有多少潜力,也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在故意引诱自己,所以当前最稳妥的办法,便是在局势还没明朗的情况下,持观望态度。
这其中最为尴尬的,当属袁尚。
他虽然发兵时就受到过袁熙的提醒,说此次出兵可能变数很多,若事不可为,可果断退回邺城,若有需要幽州帮忙的地方,袁熙也会尽量支持。
但他还是不怎么死心,尤其是审配和许攸都坚持主战,认为当前曹操已经元气大伤,尤其是在南阳被袁熙偷袭后,应该会拿出相当一部分兵力防备江淮,所以当前是攻陷官渡,直指许县的最好机会。
于是袁尚在冀州征集了数万兵马度过黄河,和曹军交战,同时做了数种准备,但之后局势发展走向很快便发生了偏差。
曹军的表现,比先前想象的要弱得多,几次交手后,淳于琼文丑等人信心大增,很快便攻陷了乌巢。
袁尚也是极为高兴,正当他想继续进军时,却传来了袁谭军奔袭邺城的消息,大惊失色之下,他召回了前锋部队,全军返回东武阳,只留淳于琼防守乌巢。
阴差阳错之下,袁尚却是躲过了曹营诱敌深入之策,不然这样打下去,他很可能因为冒进而被曹军截断后路,这也是曹营谋士大骂袁谭的原因。
没人知道袁谭是怎么想的,但是他的提前出兵,确实是让曹营的谋划功败垂成,以至于程昱生出了其意图反叛的想法。
其实袁谭军中,郭图和辛评也因为此事,多次劝谏过袁谭,但让两人不解的是,袁谭什么也没有解释,只是沉默地挥师进军邺城。
虽然郭图和辛评私交并不好,也吵过好几次,但两人知道现在大家都是抱团取暖,所以私底下对于军政之事,还能是开诚布公地相谈的。
此时辛评坐在营帐中,对郭图说道:“我不明白。”
“我真的不明白,使君为什么对邺城执念那么深。”
“以青州的位置,慢慢蚕食冀州,吞并周边郡县,只留下邺城这一座孤城,袁尚自然溃败。”
“如今不计代价,劳师远征去打邺城,能有几分把握?”
郭图冷笑道:“我也不明白,但大致能明白使君的想法。”
“邺城牵涉的士族大家太多,利益太多,冀州很多田产都是他们的,要是打烂了,主公得罪的人无疑就多。”
“若想要得到冀州士族的效忠,直接打邺城反而是代价最小的办法,到时候未必没有人开门献城。”
“袁尚也是看到了一点,才死命揪着邺城不放,毕竟邺城一丢,他的根基就没了。”
“若没有这么多顾虑,他早就可以直接放弃邺城,攻入兖州了,但他敢吗?”
辛评听了,叹道:“那岂不是说邺城已经变成了一个拖累?”
郭图心道这倒未必,关键还是处理手段,以及得到他的人,都否对自己的实力有清晰的认知。
比如那袁熙便是如此,得到邺城之后立马放手,将这身包袱甩开,而且此人很是鸡贼,并没有一定要防守的大城,相反倒是在天下转来转去,让人无法琢磨其软肋。
幽州蓟城也就罢了,苦寒之地,还是新修的城池,据说条件远不能和冀州大城相比。
郭图也不是没有动过劝袁谭派兵突袭蓟城的主意,但在众人思虑过后,还是放弃了。
因为花费的代价太高,得到的好处太少,完全是得不偿失。
青州到幽州也不远,直接越过冀州的渤海郡便是,而且这两年来渤海已经被袁谭渗透的差不多了,想要调兵也不是难事。
但再往北就是幽州的渔阳郡了,乃是幽州军重兵把守和练兵的地方,在幽州铁骑面前,强如袁谭也不敢用青州军去硬碰。
而且就是打下了蓟城,也不过得到了一块极其难于管理的地盘,幽燕之地的人头都很铁,要是打到对面家里,说不定全家都会拿着刀出来拼命。
所以想比之下,袁谭更想得到徐州,毕竟经历曹操二屠之后,徐州人口大降,且反抗力度也不如北人。
但袁谭是和袁熙打过仗的,知道对面战阵上的难缠,不到万不得已,袁谭是不愿意和袁熙在战场上见面的。
所以袁谭最后决定派泰山贼臧霸出马,他知道臧霸先前投靠自己,乃是迫不得已,臧霸此人的立场,袁谭也看不明白,所以想干脆借刀杀人,弄死臧霸这个不稳定因素。
没想到臧霸却是比袁谭想的鸡贼很多,其从琅琊郡南下东海郡,装模作样打了几仗后,便按兵不动,显然是不准备让手下送死了。
于是对于袁谭来说,他现在最好的选择,便是伺机打下邺城,收服冀州士族,占据冀州,赶走袁尚,成为袁氏家主。
那个时候,袁谭便可以有资格和曹操讨价还价了。
当然,袁谭的想法很好,能否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终归是要在战场上亲手取得,至于付出的代价,自然就是他赌上的一切。
在争夺天下这个棋局中,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打天下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亲手为自己阵营争取最大利益的那一个。
换言之,一个不能打的主公,是无法建立起威望的,即使侥幸夺取天下,也很难守得住。
如今江东的孙权,也在面对这个问题。
周瑜救回来了,华佗也没有提任何条件,按道理说他应该高兴才是,但孙权却在部下掾属的眼中,看出了那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对自己的那一丝不信任。
毕竟他刚一入主江东,为了建立威信,便大动刀兵,要是赢了也就罢了,偏偏输得如此之惨!
根据孙权的心腹得到的消息,已经有不少人私下里面表达了对他的不满了。
由于人数不少,孙权也不可能一个个找借口惩治过去,关键是发牢骚也就罢了,其中有些人,还发出了相比过世的孙策,孙翊更像其风貌之类的感叹!
这里面蕴含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如果孙权行事不堪,这些人有可能随时联起手来,给江东换个主事人!
这才是最让孙权害怕的,因为这些人中,竟赫然有张昭在内!
传闻中孙策死前,张昭曾建议孙策立孙翊位继承人,并且最为可怕的一条传闻已经被确认了。
孙策竟然对张昭说过,“若吾弟不堪大用,汝可自图之”!
这是让张昭效仿霍光吗,阿兄原来对自己如此不信任吗?
孙权就脸色阴鹜,这张昭打仗不行,还和自己不是一条心,阿兄留着他,不是为了牵制周瑜等人防止其尾大不掉的,反而是来对付自己的?
得想个办法,把张昭脖子上的绳子收紧一点!
对于孙翊,孙权很是头疼,他总不可能对自己兄弟下手,但这样放在身边,若其办事越发得力,对自己似乎也是不好。
连续几日思来想去,孙权心中便有了主意,翌日他召集掾属,除了尚在养伤的周瑜董袭等人,大部分人都到了。
孙权缓缓开口,“与凶虎议和之事如何了?”
鲁肃出列道:“先前派去的使节被凶虎斥责,说江东人人众多,竟然派不出有名人士,显然是敷衍了事,所以将使节赶了回来。”
“临走时凶虎说李术被杀,庐江被占,江东若不给其个满意的说法,其必尽起大军,来丹徒和主公分说。”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相顾失色,巢湖一战,乃是江东近年来少有的大败,如今凶虎威势正胜,若真的全力攻打江东,谁也不知道后果如何!
鲁肃见众人神色,暗叹一声,继续道:“江东和袁使君本应互为盟誓,共抗曹操,奈何自相残杀,实在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啊。”
此时张昭出声道:“子敬此话差矣,最初也是凶虎偷袭广陵,抢占庐江在先,怎么能相信这种人?”
鲁肃沉声道:“两边龃龉本就很难按说起因,何况庐江之事是孙侯和凶虎早有的约定,凶虎从始至终都没有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张昭冷笑道:“那你说是孙侯背信弃义了?”
鲁肃心中暗骂,这不是给我下套,谁先毁约,还不是一言自明?
而且谁不知道你和周瑜都是江淮出身,老家都在庐江,所以才同时撺掇主公夺取庐江,以赢取庐江士族支持,你以为别人看不出伱的心思?
鲁肃此时突然心中一惊,孙权让周瑜亲手杀李术,让其把庐江士族全得罪了,难道是?
此时孙权发话,“我想来想去,和江东凶虎此时交战,实在是没有好处。”
“所以我准备派一股肱之臣,去和凶虎弹和。”
“其不能堕我江东威风,又能安抚凶虎,诸位以为该派谁去啊?”
众人听了,纷纷出言,皆是认为鲁肃合适,因为刚才鲁肃明显倾向于凶虎,其去和谈,必然会委曲求全,完成孙权的要求。
没想到孙权却是微微摇头,随即开口道:“我准备让子布前去。”
此话一出,众人都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