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难逃一劫,被逮捕关进了监狱。至此他也尝到了被人冤枉的滋味。
张汤是刑侦专家,没人敢审理,刘彻派赵禹任主审官。
赵禹和张汤都是数一数二的酷吏,并且二人是铁哥们。
他没有为难张汤,知道张汤不好对付,来硬的张汤不买账。
赵禹灵机一动,从兄弟情上瓦解张汤的抵触情绪。
赵禹这时已领会了皇上的意思。
不就是张汤树敌太多,尤其诸侯王对他恨之入骨。皇上想杀张汤,以平诸侯王愤怒,不就这么点事吗?
酷吏们都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意。
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刘彻要找个替罪羊,只要诸侯王们能消气,杀一个张汤又何妨?
赵禹再次提审张汤时说:“张哥,你审理了那么多的案子,要说没有错案没人相信,皇上的意思是让你认罪。”
张汤一听愤怒异常:“老弟,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莫非冤死我皇上就满意了?”
赵禹不耐烦道:“张哥,这回你是逃不脱的,早点认罪大家都有面子,否则……”
赵禹故意打住了话,让张汤自己掂量掂量,然后起身告辞离去。
到了夜里,张汤反复琢磨赵禹的每句话,他感到一阵阵不寒而栗。
“莫非皇上杀我以泄众诸侯们的愤怒。如果真是这样,我没有活路可走。”
张汤突然想起了前朝大臣晁错之死。
“老天爷,与其遭腰斩,何不如自我了断留个全尸!”
想到此,张汤偷偷给皇上写了一封信,申诉自己冤枉,
只见上面写着:“皇上,臣是被丞相府三位长史捏造罪名逼死的,臣死不瞑目啊!”
写好信,折叠好,偷偷交给一个看守。
这个看守曾是张汤的仆人,当上看守还是张汤给他一手操办的。
“张爷,您放心吧,我一定把信转交给皇上。”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汤又给老母亲写了一封诀别信,然后把信压在了草席下。
想想再无牵挂,张汤抽出腰带,一头拴在监狱门框上,面向未央宫方向磕了三个头,
又向东边老家方向磕了三个头,流着眼泪,伸头入套自缢而亡。
丞相府里,丞相公孙弘和他的三位助手举杯同庆,祝贺张汤死了。
赵禹还算够朋友,为张汤收尸运回了他的老家杜陵。
武帝派赵禹带人去张汤家搜查,赵禹不敢违命,从张汤家里只搜出了500金,
当时赵禹很吃惊,作为三公的张汤只有这么点家财,不可思议!
赵禹据实上报,说把张汤贪污的500金带来了。
刘彻查验这些金子大怒道:“混账逻辑,这500金都是朕赏赐他的,马上奉还给张汤的母亲。”
刘彻这才感觉到张汤是清白的,根本没有贪污受贿这档子事!
赵禹有气无处发泄,命手下在张汤家中挖地三尺,想找出张汤贪污的钱财,
他不相信张汤干了一辈子老公安,断了那么多案子,就这么点钱。
结果让赵禹很失望,张汤没有多余的一分钱。
刘彻满怀歉疚来到了张汤的家,只见他家没有奢华的摆设,说家徒四壁一点不为过,根本不像朝中重臣的家。
张母几乎没有钱下葬儿子,是张汤的弟弟拉着板车下葬的哥哥。
刘彻眼睛有点湿润,掏出钱给张母,张母一把推开道:
“朝中重臣被人冤死,我无脸接皇上的赏钱!”
刘彻心中暗道:“有其母必有其儿,果然刚直不阿!”
此时那个看守小哥,为张汤转交的那封信转到了刘彻手上。
刘彻打开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原来陷害张汤的是三位丞相长史。
朱买臣、王朝,边通全被斩首,丞相公孙弘畏罪自杀,商人田信无罪释放。
属于公孙弘和张汤的年代过去了。~~~
刘彻为弥补过失,起用张汤的儿子张世安为官,虎父无犬子,
张世安成了辅佐刘彻、及其儿孙的一代名臣,后面还会聊到他,就此止笔。
……,
公孙弘死了,乐安侯李蔡接替了丞相之位。
李蔡,陇西成纪人,也就是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是飞将军李广的堂弟。
李蔡和李广一样,都是武将,他俩都曾侍奉过刘彻的爷爷和他爹。
所不同的是李蔡运气很好,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堂哥李广名气大,但是他跟着卫青打了几次胜仗,
卫青被封为了大将军,刘彻还想封卫青的三个襁褓中的孩子卫伉、卫不疑和卫登为侯。
卫青坚决不同意,他说我的孩子还小,如果封侯,跟着我的将领会怎样想呢?
皇上这样做不能激励将领奋勇杀敌,甚至起反作用。
卫青为他手下的将领请封。
刘彻于是封了一批将领,其中李蔡被封为了乐安侯,
可惜那次行动李广差点被匈奴人活捉,错过了封侯机会,
从此以后,李广再也没有机会封侯了,所以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