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董公子才华如此横溢,听闻其还未娶亲...”
众人虽然惊讶,倒是并不会怀疑榜单的真实性,这个时代虽然处于乱世,但是人们都是十分看重信义的,就连商人都是以诚信为本,更何况是自小学习圣贤知识的读书人。
董牧能够在文试上胜过仲孙勉,那么就说明其是有真才实学的,一时间董牧的名字竟然超过了其它三人,成为现场最火热的名字。
“修文兄真是真人不露相啊,没想到竟然能够夺得文试第三,看来往日都是在与我等藏拙。”
凌云楼里,此刻已经有奴仆将榜单信息传了回来,这包间内十余位考生,一时之间也是百态横生。
只是相比起那几位落榜的考生,夺得文试第三名的董牧要更为吸引众人的目光。
就连岑季在听到自己武试第三之后也是一恍惚,马上就被好友的成绩所震惊,一边开口调笑的同时,一边将目光看向本来该是‘主角’的仲孙勉。
要知道就在几分钟前,那句‘吾若不是第一,必是这石滔得上天垂青,写下惊世文章!’的言语还在耳旁回响,而现在呢?
不仅不如石滔,就连平时常被仲孙勉看不上的董牧都排在了第一名,这让仲孙勉的脸往哪儿放。
“我那文章只不过中规中矩,如何能得第三名的成绩?”
董牧知道自己得了第三,心中先是大喜,紧接着便满是顾虑,他自认为自己虽然有些才学,但是应和身旁的好友岑季差不多排在个中下的名次。
但不知怎的,这中规中矩的回答竟然能够引得考官的欣赏,这是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很多时候,中规中矩反而是最好的答案。”
发话的乃是这在场众人之中另一位学识不低的考生,此人名为邬方,那是南州人士,在十岁之时随父辈入保州学习,二十岁正式出门游历参加了此次科举。
其人虽是秦夷混血,但是见多识广,学富五车,此次文试也是第七名的好成绩,将不少本地世家子弟压在身后。
邬方本是因为仲孙勉的拉拢才与众人混在一起,如今真正看到董牧出头了,一时间忍不住上前主动示好。
在听到董牧的回答之后,转念一想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内情。
“还望元明兄赐教。”
“不敢,我有一言,诸位请听,若是有不同意见可畅所欲言。”
“诸位可记得之前我等在考试之后探讨关于下次战争到来的策论,大家的答案是什么?”
邬方刚一提出来众人就回想起了这件事,若是没有记错,众人的答案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晋军进攻秦国,秦国的防守策略,另一类则是秦国北伐晋国的战略准备。
而唯有董牧是选择将两种答案都写了出来,从一个小吏的角度去写了自己该做些什么事,看似耍了一个小聪明,其实反而是最中规中矩的答案。
“怪不得...原来官府一方也对下一次的战争是何种形式没有估量,这个问题更多得应该是考虑大家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思维,而非剑走偏锋,去针对某一种战争形式专门设计战略。”
中仲孙勉说完这话,脸色反而变得更差劲,因为这说明官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他们这些书生的意见当做一回事,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是让众人站在一个普通官吏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然而不管是仲孙勉还是很多考生,都抱着十分自傲的态度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将战争方针一通分析,一通策划。
本来就是严重偏题,更何况很多书生都没有经历过战争,更不用说制定战争策划,自然最后的答案都是不堪入目,落了下乘。
“修文能想到这其中的关键不正说明他的眼界相比于我们更加厉害吗?”
岑季毫不客气地戳破众人的自我安慰,无论什么情况,就算是运气也罢,这都不能改变董牧这次高中文试第三名,这是官府承认的,谁也无法否定。
事实上,从这一天成绩公布开始,这些位于榜单上前列的考生的大名就开始传出了长平县,传遍整个秦国。
正应了那句诗:‘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秦国内部正在进行科举制之时,整个天下又再次发生了剧变,公元220年10月赵国丞相苏毅病重,这个消息迅速从江州前线传回晋国朝廷,一时间风云再次变幻。
=======================
晋国早朝结束后,新帝韦兴将大宗正韦向、丞相左丘贤、太尉韦化、司徒何宗、尚书令孟具全部聚集到了议事宫内。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已经猜到皇帝的心思,恐怕这一场战争是无法避免了。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请起身,来人给诸位大臣赐座。”、
“谢陛下。”
一通礼仪之后,众人坐在椅子上看着上方的皇帝,没有一人主动出声,自韦兴登基以来不过一月时间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张军队,废除了不少先帝韦如在时的政策法令,将整个晋国上下搞得鸡飞狗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