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父刘玄德 > 第356章 评议定功

我父刘玄德 第356章 评议定功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29 22:28:39 来源: 62小说网

( ) 当晚,大军入驻余暨县。

此时征南军高达五万余众,即便留了一万余人在钱塘江北岸,南岸也有近四万之众,再加上孙军降兵两万余人,小小的余暨县自然是呆不下这么多人的。

因此,征南军在抵达余暨县后,就大兴土木,建造营垒。

等赵云都督后军收拾完战场,将战死者下葬,军械物资收集完毕,赶到余暨县时,已经有现成的简易营垒等着他们入驻了。

按照征南军的规矩,征南军士卒的尸体自然是立了个合墓,而孙军则全部焚烧之后掩埋,以免生出疫病。

其实刘封一直想推行火葬,毕竟火葬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至少干净、卫生,对防范疫病有着很高的的作用。

不过这年头想推行火葬可太难了,战败的敌军也就罢了,火葬好歹还有骨灰可以分一分,总比曝尸荒野,或者万人坑来的好一些。

可自己人这边,那还是得规规矩矩的土葬了,最多也就是多立合墓,好减轻一些压力。

这也多亏了大家连饭都吃不饱了,各种要求都降低了许多。

就这条件,都能稳居东汉末年各路军阀中的前三了。

赵云收拾完毕后,带着干活的两万孙军进入营垒休息。

接下来的数日,征南军在余暨县进行休整。

刘封采购了余暨县以及周边地区的大量物资,总算是弄到了不少猪羊鸡鸭,还有大量的鱼虾,于第四日犒赏全军。

刘封本人也在余暨县中宴请诸将,并评定本次战事的功勋。

随着刘备父子的势力不断膨胀,各方面的制度也开始趋于完善。

在军功这一块,刘封照抄了后世PLA的体系,并不单纯以首级计功。

其实自秦汉起,就并非单纯的以首级计功,只是首级功太过简单粗暴,以至于后世大多都只提首级功了。

严格的说,除了首级功外,还有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大功。

这四大功就完全和首级功毫无关系。

先登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登上城墙,想要获得先登军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就是第一个登上城墙,其次是这一次攻击得破城,失败撤退了是不算的,最后一个条件则是你还得活到战事结束。

可见先登之苛刻,但先登一般都是奇功等级,是最大的功勋了。

斩将、夺旗这两个都很好理解,而且比之先登还略微宽松了一点,除去了第三个条件,也就是你干完之后战死了,也一样追叙你这个功绩。

唯有陷阵,是真正的群体功绩,需要指挥官极具智慧和勇气,带领着一定数量的精锐士兵,或撕破防线,或正面陷入敌军摆好的军阵之中,以完成既定的军事目的,危险异常。

举个简单的例子,高顺这次就有陷阵之功,他作为首批登陆钱塘江南岸的孤军,奋勇作战,牵制了孙军三四个时辰,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全军伤亡超过五成,不但没有溃散,还参与了大反击,生擒活捉了芮良兄弟俩。

不过陷阵和先登不同,并不是铁定的奇功,还是得以难度来定功。

这一次,刘封制定了一个比较周密完善的叙功体系,准备在这次定功中推行看看。

之所以选择这一次,一来是正巧赶上了,二来也是这次功勋相当重要,而且战事比较绵长,算是征南军第一次遭遇到持续战斗半年以上的大战役。

刘封正好试个水。

诸将入堂之后,以赵云居左,太史慈居右,分两列坐下。

诸将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即便是内敛如赵云,眉眼之间也是流动着喜色。

如今刘备父子蒸蒸日上,扬州精华之地快要尽数为刘封所有,最重要的是,有消息传出今日要叙江东之战的功勋,诸将如何能不眉开眼笑?

待诸将入座之后,刘封冲着陆逊点了点头。

随即,陆逊起身走到堂中,开始宣读起计功制度。

征南军日后战功共分五级,首功,奇功,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秦汉以来,其实一直都是大功,中功,小功。

可刘封觉得这过于**裸了,不如等功来的含蓄。

其中,中级以上军官的首级功占比二分之一,刘封本来有意彻底废除首级功,可仔细一想之后,觉得真废除了可就过于激进了。

所谓过犹不及,正合于此。

一旦真废除了首级功,那就完全变成了将领报功,也不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理,而且还有加强中下层军官乃至于士兵对中高级军官形成人身依附的重大恶果。

所以,刘封考虑之后,决定将首级功占比降低到二分之一,而且还限定于中级以上军官。

毕竟普通士卒和低级军官的表现,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到,但中级军官往往已经能在自己跟前露面了。

另外,刘封还想要推行政委制度,把叙功权从指挥官的手里剥夺出来,形成军事主官主掌军务,政治主官主掌政务。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别以为东汉就搞不起来,日后文官干涉武官还少吗。

刘封并不是要推行什么体制改革,只是想借此圈定文武界限,而且利用文官主掌政务,却将军事裁定权留给军事主官,这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拥兵自重可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不过这个还需要继续深入考虑,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仓促不得,先慢慢来吧。

等到陆逊将新的叙功体系讲完,诸将有些面面相觑。

但诸如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高顺、陆逊、顾雍这些聪明人,却已经有些品出叙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了,尤其是周瑜,他甚至能揣摩出三四分刘封的心中所想。

仔细思考了之后,周瑜还真就觉得刘封这改革改的极妙,尤其是征南军特色的勋章体系,更是让周瑜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刘封在征南军,乃至整个骠骑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诸将无论品出还是没品出其中蕴藏的东西,都不妨碍他们俯首称臣,毫无异议。

“咳咳。”

陆逊退后之后,刘封等了片刻,给了诸将一些接受的时间后,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之后,堂上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刚刚还闹哄哄的诸将当即停下了交流,旋即坐直身体,静候刘封开口。

一咳之威,落针可闻。

刘封心中很是满意,目光转到左手处,冲着赵云叫道:“叔父且上前来。”

赵云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立刻恭敬起身,走到刘封身前,先行了一礼。

赵云如此恭谨,完全没有恃仗身份资历以及刘封对他的敬重而自矜的意思。

在私德这方面,赵云当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只是赵四叔这张嘴实在是太过憨直了,有啥说啥,完全不考虑说话的环境和大哥的态度。

“叔父,此战你统领偏师,甘冒奇险,浮海百里,为一举覆灭孙策军奠定了基础。”

刘封当即站起,将一封记载着军功的帛书递到赵云身前:“此役,叔父当为首功也!”

立赵云为首功,是刘封早就想好的。

别看眼下是东汉时期,可海运能力可未必会比日后明清时期来的弱。

当然,这里的清朝指的是鸦片战争前,毕竟鸦片战争后的清朝,买来的船只那可是工业时代的货色了,哪里是古典农耕时期能比的。

东汉时期的海运其实是很发达的,不但有民间运输,整个岭南、福建、越南、部分湖南、贵州的税赋和进贡,都是走的海运,直到长江之后,才转入漕运。

所以赵云走海路去抄袭孙策军后路,其实危险并没有那么大,甚至还不如先发的高顺部。更何况海路抄袭这个功劳,让谁上,谁就是首功,明眼人几乎都能看的见。

但赵云的资历,地位以及历史定位远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拟的。

这位可是跟了自家老爹整整二十年,历经百战,为刘家尽力到死,而且其子也俱是为刘禅尽忠的满门忠烈。

于情于理,这个首功只能是赵云。

别说是周瑜等人了,就是太史慈都没法和赵云争。

当然,太史慈对此也是心平气和,反而在一旁真心恭喜赵云。

太史慈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刘封对自己有多亲近和器重,更是安排了无数立功的机会。

他得多蠢,才会去和赵云争功,还让刘封立于两难的境地?

赵云此时心中也是极为激动,此时此刻,他想起来的居然是两年之前,刘备父子对他委以重任时所说过的话。

赵云当时虽然相信了刘备父子,但心中依然是有忐忑之情的。

可现在,赵云只觉得昔日的自己实在是太过目光如豆了。

过去的赵云觉得刘封是刘家的千里驹,后来觉得刘封应该是麒麟子,可现在他觉得刘封当真是天纵奇才,龙凤之姿。

更重要的是,刘封对他一直极为敬重又不失亲近,让他感到自己是被对方真真切切的当成了长辈。

这一点,特别让赵云感动。

“云,才薄能浅,实为备位充数之人,此役只是遵照将军之令行事,全赖诸将勇猛敢战,不畏艰难,某实无半点功勋,如何敢当首功之评。”

赵云大礼拜倒,双手将叙功绢帛高高托起,举过头顶,一边继续谦逊道:“云愧不敢当,如坐针毡,还请将军重议此功,不可让有功者心寒。”

刘封哈哈大笑了起来,赵云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

赵云本身是个厚道人,只要你重视他,他就会以倍还汝,而且从不争功。

关羽对功劳那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没事都要争一番,更别说吃亏了。

张飞对功劳也是极其重视,虽不像关羽那般斤斤计较,但也是不能吃亏的。

当然,关羽和张飞在乎的并非功劳本身,关羽对部下士卒极好,从不吝啬赏赐,张飞虽然好鞭挞士卒军官,但他也从来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他们俩重视功劳,其实是想要博取刘备的欢心和看顾,因为他们俩太重视和刘备之间的感情了,甚至到了刘备喜则关张喜,刘备忧则关张忧的地步,当真是比亲兄弟还要亲。

唯有赵云,虽然也极为敬重亲近刘备,但因为性格问题,他由始至终都不喜争功,也是这一点,让关羽和张飞都非常欣赏喜欢他。

要知道关羽死后,张飞吵着闹着要为兄报仇,赵云作为极为少有的主和派,张飞却从来没有找过赵云的麻烦。

可见张飞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赵云主和并非为一己私利,而是纯出公心。

大家都明白“老匹夫”和“老将军”之间的区别,毕竟前者是和“云大怒”有联动效果的,而后者则会得到赵云加倍的欣赏赞许。

若是姜维当初喊的是老匹夫,恐怕就没有日后的蜀汉大将军了。

赵云可以谦虚,但刘封却不能收回奖赏。

刘封起身,转到案前亲自将赵云搀扶了起来。

如今的刘封气力虽然依旧比不过赵云,但也在不断的成长之中。

赵云本人都有些吃惊刘封的气力,却听见刘封说道:“叔父此功,实至名归,若是叔父不受此功,后续诸功又该如何发放?”

刘封这话不仅仅是安抚赵云,同时也在逼迫赵云。

不过这种逼迫,估计大部分将领都想要和赵云易地而处一下的。

赵云也听懂了刘封的意思,虽然仍有些忐忑,但不复刚才那般退让。

刘封欣然而乐,随即亲自将赵云送回席中。

随后,刘封转至案几后。

堂上诸将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或明显,或内敛,但为将者又如何真的无视功劳?

不论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又或是为了地位,甚或是为了抱负梦想,功劳就是最好的踏脚石。

刘封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掠过,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其他人都热切的对上了刘封的视线,希望下一个被刘封点到名字的人就是自己。

只是让诸将有些遗憾的是,刘封第二个点名的人,恰恰是那几个少数人之一。

“孝父何在?且上前来!”

刘封所唤之人,正是高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