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父刘玄德 > 第332章 南下援阴

我父刘玄德 第332章 南下援阴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29 22:28:39 来源: 62小说网

( ) 可为什么要救呢?

刘封从来没有打算真的救援山阴,即便救,也只是做做姿态。

刘封过江以来的诸般举措,步步为营,不就是为了驱虎吞狼吗?

扬州六郡之中,最难收拾的肯定是豫章郡,毕竟豫章几乎是山峦迭起,峰峦如聚,大山连绵起伏,一座接着一座。

更可怕的是,这些山上可都住着人,还是频频下山抢劫的山越、南蛮部落。

而且豫章郡地大物博,想要征绞,困难很大,最好的方法还是折服加分化,然后拉拢汉化程度较高的熟蛮,打击剿灭危险程度较高的生蛮。

除去豫章以外,就当属会稽郡了。

会稽郡除了后世浙江北部这一片地区外,其他地方也是和豫章没有区别。

但比豫章更为糟糕的是,这里的豪族极其难对付,甚至比中原地区还要早的进入了门阀阶段。

不论是会稽周家、虞家、贺家,焦家,都已经高度门阀化了,不但垄断了做官的上升通道,同时还有大片的田产,最重要的是,养着不小的部曲。

尤其是最后一点,这是中原士族无法做到的。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情况,与扬州的地理环境分不开,山越、南蛮虽然被汉人赶进了大山之中,可对方却在大山中生存了下来。

如此一来,攻守顿时易型了,别人能够下山抢你,可你想进山围剿,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山越引入绝境中坑杀。

因此,会稽、丹阳这些地方的大小豪族都养着不小的私人武力,就是为了提防山越、南蛮下山抢劫。

这一点,在中原可是行不通的。

即便如四世三公的老袁家,也不敢养上几千人的部曲,但在会稽、豫章、丹阳,几乎是司空见惯了。

就以会稽周家为例,阳城之战中,周家三兄弟的两万多军队,主要就是三个部分组成的。

其一是周喁带来的七千豫州军,这是周昕被袁绍表举为豫州刺史后,豫州本地支持他的豪强士族们凑出来的本土军。

其二就是当时担任丹阳太守的周昕,为弟弟站台所带来的九千丹阳兵。

最后六千人,就是周昂从会稽带来,帮自己弟弟打仗的周家私兵。

这一次为了支持王朗,周家又凑了大几千的部曲出来,可见会稽豪强的武备之盛。

就拿贺齐本人来说,他数年之前曾经出任剡县长,众所周知,县长是六百石,辖内户口并不满万。

贺齐在任内处死了一个以行侠之名,为非作歹的县吏斯从。

斯家是剡县的大族之一,当即发动反叛,小小的一个县邑豪族,竟然立时就能纠集起了一千多人进攻县城。

这斯家还仅仅只是一个户口不满万的县邑中的一个普通豪族,可见会稽士族豪强私人武力之盛,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这要是放在中原,早被朝廷给剿灭了,但在会稽,却成了司空见惯的景象,甚至士族不豪强化都存活不下去。

这就是会稽独有的特殊生态环境。

因此,在刘封的眼里,会稽的豪强士族即便能接纳,也得好好打压一下,要是能够借着别人之手除掉一批,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刘封想动手的心思已经积蓄了很久了,而最好的工具无疑就是孙策孙伯符了。

孙策的性格暴烈刚强,有时还十分冲动,容易上头。

只要自己在后面逼一逼他,孙策会干什么事情实在是太好揣摩了。

难道会稽的士族豪强们还能变了性,拿出自己的家底交给孙策不成?

说句不客气的话,别看吴郡是江东士族的精华所在,可论起难缠,吴郡拍马也赶不上会稽和豫章。

尤其是会稽,孙权称帝的时候都还有人造反呢,而吴郡早已经老实的跟条狗一样了。

毕竟吴郡士人手里武备不盛,陆逊(陆议以后统一改称陆逊。)和朱桓也都是在投靠了孙权之后,才被扶起来的江东本地军阀。

甚至孙权最初的时候,都看不上陆逊和朱桓,只是为了用他们来掺沙子,平衡淮泗派武力罢了。

只是孙权的运气是相当的不错,陆逊和朱桓都有很高的军事能力。

刘封上前先将跪倒在地的贺齐搀扶了起来,轻拍对方右臂道:“公苗有所不知,我大军如今困在吴县之下,吴县乃吴郡郡治,又是春秋吴国的首都,自秦汉以来,一直都是江东最为重要的城市,会稽郡的郡治。”

“此城甚坚也。”

刘封叹息道:“吾虽有把握攻下此城,然山阴能够坚持?”

贺齐脸色苍白,山阴城里的确还有**千士卒,可这些士卒刚刚被孙策大败过啊。

况且这些士卒又不是什么精锐,在固陵的时候,要不是孙策军奈何不了会稽军的水寨,拿不下固陵,早就大功告成了。

孙策几次过江,会稽军都挡不住对方。

后来会稽军干脆不守江岸了,放孙策军上岸,自己就龟缩在固陵坚城中拖住孙策,然后调动水军封锁江面,威胁孙策后路,逼迫孙策不得不退回江北。

虞翻的这一招鲜,实在是吃遍天,坑的孙策几乎吐血。

要不是孙静提供了查渎古道,孙策还真挺难破了虞翻这一招的。

贺齐非常清楚,山阴城很难守住,除非有外援。

而最近的外援,无疑就是刘封了。

“征南!王府君在山阴城中日夜期盼,山阴父老望征南之如望云霓,眼下山阴危在旦夕,若无援军,城池必破啊!”

贺齐此时是真急疯,他贺家可还都在山阴城里呢。

其实别说贺家了,就是周家、虞家也都如此。

实在是因为固陵防线破的太快了,几乎没有给山阴什么反应的时间。

这些会稽豪族都是家大业大,别说产业了,光是细软财帛以及粮食就根本来不及搬走。

孙策仅比溃兵晚到一天,只是这么犹豫了一下,就全都给堵在了山阴城里。

其实真要跑的话,从城南的镜若湖上走还是可行的,毕竟孙策没水军。

可王朗、虞翻和周昕却是下了决心要守城,把船只都给收缴了,禁止任何人出城,违者以通敌论处,格杀勿论。

王朗这个太守都以身作则了,其他士族豪强也不能公然唱反调,要不然还不如直接造反献城了,那好处还更大些。

会稽士族豪强是真看不上孙策,而且此刻都下了重注在王朗身上,和孙策已经结了大仇,现在反水,亏的太多了。

尤其是刘封就在北边,都已经拿下由拳了,只要再撑一撑,再坚持一下,征南一旦南下,局势就会好转的。

所以会稽士族豪强还是倾力支持王朗守城,同时派了贺齐走水路出城,找刘封求援,希望刘封能够尽快南下。

贺齐也算是拼了,又给刘封跪下了,还磕起头来。

那力气简直像是不要脑袋了似的,一声声厚重无比,只是磕了三五下,额头已经渗出了鲜血。

刘封故意让贺齐磕了几个头之后,做出惊惶的模样止住对方。

“公苗,你这是作何?”

“征南,求求您发兵吧!”

贺齐方正的脸上满是泪水,额头的鲜血流淌而下,混合着泪水,染的一脸血红。

“齐无用之人,上不能报王府君知遇之恩,下不能解父老乡亲之困。惟愿效仿先贤申公哭秦庭,哭死在征南大帐之中。”

不得不说,贺齐这番话相当感人,情绪也的确十分真挚。

饶是刘封别有谋算,也为贺齐所感动。

“公苗你先起来。”

刘封拉了一拉,却没能拉动,贺齐是铁了心跪在地上不肯起了。

刘封的力气虽大,但贺齐的力气也不小,而且还发了死劲,刘封仓促一拉,自然是毫无成效。

贺齐泣血道:“征南若是不允,齐唯有跪死于此。”

刘封长叹一声,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公苗,你若是长跪于此,我如何与你商量救援山阴之策?”

贺齐一听,不可置信的抬头望向刘封。

刘封却是心中惋惜,我心腹谋士俱不在此,否则哪里需要我来做这红脸。

“征南之恩,齐永世不忘!”

贺齐再度叩首起来,口中大呼:“齐虽草芥之才,但也知恩义,从今往后,征南若有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何至于此。”

刘封叹息一声,站在远处受了贺齐的礼后,将对方再度拉了起来。

这一次,贺齐很顺从的站了起来。

“公苗,且随我来。”

刘封当即转身,带着贺齐来到了桌案前:“吴县城下,有我三万余众,然吴县乃是坚城,最少也得留下两万,方能困住城中徐琨所部。”

“由拳虽为周将军所下,然乌程之众,不堪重用,仅有二周、于麋所部万人可用。”

刘封先介绍了一下情况,所言不虚,听的贺齐连连点头。

随后,贺齐将希冀的目光投在刘封身上。

后者略一沉吟,决断道:“我意以公瑾为先锋,先行南下,随后从大营之中,抽调赵叔父所部,再辅以樊能所部,星夜南下,追赶公瑾,希望能于钱塘江岸汇合,协力解山阴之围。”

贺齐一听,眼睛通红,他出仕相当早,十几岁就当了郡吏,二十多岁就出任了代理县长,此后更是升迁为两地县长。

会稽民风彪悍,特殊的情况使得士族豪强和山越武备极盛,所以也使得造反成了家常便饭。

贺齐在这三任县长生涯中,就平叛过三次。

所以他本人的军事素养也是颇为不错的,自然看出了刘封调整的不容易,其中还冒了很大的风险。

譬如由拳守军中的精锐尽数出动,一旦战败了,由拳城里的乌合之众如何守得住城池?

即便是刘封本部处,原本打吴县也是十拿九稳,可现在调走了一万精锐,还得围死了吴县,不让徐琨所部有机会弃城南下,这难度无疑激增数倍。

本来有周瑜守在由拳,就算让徐琨南逃了,也只是逃走了而已。

可周瑜、赵云南下了,徐琨再成功南逃,那周瑜、赵云可就反过来陷入了孙策军的前后夹击之中了。

因此,贺齐已经相当满意了,如果这样还救不到山阴,那怎么也责怪不到刘封的头上了。

于是,贺齐当即三度跪倒,心甘情愿,恭恭敬敬的给刘封叩首。

“征南之恩,齐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

刘封看见贺齐再无异议,当即击鼓召将。

随后,带着贺齐接见众将的刘封,直接把情况简单叙述了一遍,随后没有征求诸将的意见,而是乾纲独断,直接下达命令,安排了任务。

赵云、樊能当即出列领命。

同时,原本的计划也大为改变,不再等待城中的反馈,命令贾逵所部转到吴县城南下寨,保护赵云、樊能所部的后路。

众将当即领命,贺齐跪求道:“齐心系山阴,五内俱焚,恳请征南应允齐一同南下。”

刘封当即应允道:“可!”

********

一日之后,由拳城中的周瑜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刘封命令由拳所部南下,救援山阴,但务必注意自身安全,以保全自身为重,同时可为后续大军开路。

至于刘封的小心思,自然不可能跟周瑜明说了。

周瑜本身也是扬州豪强,虽然他大概率会赞同刘封的做法,但凡事都怕万一,而且即便隐瞒,也不会对周瑜的行动造成任何负面作用,那刘封又何必冒险呢。

接到命令之后,周瑜不敢怠慢,当即整顿了兵马,将由拳的防御重任托付给了王晟,而他本人,则带着周宾、于麋以及两人麾下的士卒自南门而出,奔涌南下。

有周瑜所部在前方开道,赵云、樊能所部就能全速南下,日行甚至可达四五十里。

如此一来,在钱塘江边,两部就能汇合,兵力高达两万余人,最少也能自保无虞。

周瑜、赵云此时并不知晓,还有一万余人的援军也在赶来的路上了。

太史慈此时已经抵达乌程,并且派人联系吴县和由拳。

在收到太史慈的消息之后,刘封顿时大喜,让太史慈直接南下,加入到南援军中。

太史慈所部的一万余士卒,此时有两个去向。

一是北上吴县,填补赵云、樊能离开后的空缺,如此一来,刘封军的兵力又超过了徐琨的三倍,也就不用担心对方偷偷溜出城去了。

二是南下,增援赵云、周瑜,厚实南下军团的兵力,选择这个方案的话,虽然吴县这边会紧张一些,但更有利于刘封的大计。

得到补强的南下军团兵力将会超过三万,而且还都是老卒。

就是单独对上孙策也丝毫不落下风。

孙策此时已经失去了经营两年余的吴郡地盘,想要维系大军,只能疯狂压榨新的地盘,如此一来,孙策就算自己想要留着会稽士族豪强,他手下的军头们也会逼着他下手的。

因此,刘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条路,让太史慈、徐晃所部火速南下。

同时,还让周泰、蒋钦两部也一并南下,掩护大军过钱塘江,而董袭、甘宁则依旧跟随刘封本部行动,但暂未上岸,依旧呆在船上。

********

余杭城中的许昭此时吓得冷汗淋漓,心中对高岱是感恩戴德。

他之前还想要举城投效刘封,可没想到第三日一早,余杭城外就来了大队人马,足足有万人之多,全是孙家士卒。

许昭要是没听高岱的话,现在可不就倒霉了吗?

他许昭诚然是余杭第一大豪强,但他并不是余杭唯一的豪强。

余杭城中可是有不少家族在朱治身上下了重注的,要不然朱治也拉不起几千人的队伍来。

有这些家族在城中,许昭要是跳反了,连守城都困难。

可他又不能把这些家族全给灭了,一来没这个实力和时间,二来他也担心会犯了众怒,被余杭所有豪族群起攻之。

所以,高岱劝说许昭不要心急,等于是救了许昭一族的性命。

孙策军对于叛徒是如何心狠手辣的,许昭可是相当清楚的。

南下的孙策军自然正是吴景所部,为了行军速度,吴景所部并没有携带太多的粮食,所以希望能在余杭补给一下。

朱治他们过江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的粮食,可余杭的粮食还是相当多,仓促之间是搬运不光的。

因此,吴景所部来了之后,也很顺利的补充了粮食。

吴景听说了前方孙策正在猛攻山阴,朱治、程普、黄盖也已经赶去增援。此时余杭、钱塘、富春三县的兵力已经被抽的一干二净。

但两地刚刚秋收,还有大量的粮食,之前孙策军在钱塘江北,除了吴县运送来的粮食外,就是余杭、钱塘、富春三县就近提供的。

可即便如此,也只消耗了余杭、钱塘、富春三分之一的粮食,还剩下许多。

朱治他们赶着去增援孙策,拼死拿下山阴,粮食只要够吃,暂时也顾不上转运了。

可吴景现在却有了想法。

他麾下尚有九千余士卒,山阴那边再抽调三四千精锐过去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那么剩下的五六千士卒,就可以在钱塘、余杭、富春三县中征集青壮民夫,转运粮食,最少也要过了钱塘江。

以吴景的战略眼光,很清楚等到征南军追上来了,孙策军只能学着刘繇,倚靠钱塘江和固陵来坚守。

所以粮食留在钱塘江北,简直就是资敌。

他此时多运送一石粮食到江北,就等于孙策军多了一石,征南军少了一石,还有转运前线的损耗,里外里甚至可能多赚了三石粮食。

吴景和孙辅、孙脩等麾下将领讨论了之后,都觉得这是老成之举,众将一致赞同。

吴景当即下令,分派孙辅前往富春,孙脩前往钱塘,吴景亲自坐镇余杭,全力向钱塘江南岸转运粮食,过江之后,可暂囤积于高迁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