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大牛还想说什么,就被秦丰收给拉住了。
接着就听到秦丰收用很大的声音开口道:“领导啊!我们终于赶过来了,我们村实在是太远了,来晚了,对不住了,对不住了啊!”
姜言刚想说什么,被何雨柱拉了一下,给自己使了一个眼色,一回头就看到正在向他们走来的公社人员。
“领导,这秦家庄的人您认识?”公社人员走到姜言他们面前有点疑惑的问。
“不认识,哪里会认识他们,他们不是公社的领导吗?”秦丰收说话见露出来一个憨厚的笑容。
“他们是四九城研究所来的大领导,研究所知道吧!里面都是大科学家,他们来帮助咱们炼钢的,不知道少打招呼。”
听到他们不认识,赶过来的公社人员松了一口气,开口训斥他们了一句。
“行了,老秦,每次都是你们最后,你们赶紧去你们的位置上去,看看人家洪家村和伱们一样,人家早就来了。”
听到公社人员训斥的话,秦丰收也没说什么,给何雨柱他们使劲使眼色之后,就赶紧带着秦家村的人去了远处他们的驻地。
因为来的太晚,只能去离公社最远的边缘地区去工作。
“他们这是什么情况。”姜言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忍不住问了公社人员一句。
这公社人员看到姜言这些人满脸疑惑的样子,就给解释了一下。
这个秦家村地处山林附近,土地虽然不少,不过土地的肥力有限,收成不好,生活相对困难,他可不敢提特别的“穷”这个字。
是公社公认的“落后分子”,就连离他们不远的洪家村人们都看不上他们。
姜言听完暗自点了点头,原来来这秦家村是在藏拙。
“领导,你们怎么在这里,我们马主任找您们快找疯了。”姜言带着何雨柱他们基本上把每一个高炉都转了一遍之后,刚坐在那里休息了一会,一个公社人员就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
“他们在哪里。”姜言扔掉手里面的烟问了一句。
“在会议室里面,我直接带你们过去。”
姜言点了点头,没有吭声,站起来就跟着这公社人员来到了会议室里面。
“姜总,我们建造这些高炉是不是有问题。”
姜言刚坐下来有一位微胖,穿着中山装的人开口询问。
听到他的称呼,姜言一愣,有点疑惑的看着他开口问道“你认识我。”
“姜总,我是咱们轧钢厂四级工张援朝,领导派我来帮助农民兄弟进行炼钢。”
听到这话,姜言看了一眼坐在那里这位轧钢厂的人脸色阴沉了下来。
“你看看你建造的是什么,有几个合格的,你给我说啊!这样能练出来钢铁吗?”
听到姜言这话,张援朝低下头,小声的辩解道:“姜总,这我也是没办法,这建筑材料有限,只能临时想办法。”
接着他就开始解释了一切材料的来源,这也让姜言可是大开眼界。
比如说小高炉搪内衬,泥中间要掺入细麻丝一样的纤维,但需要量这么大,哪里去搞麻丝?
没有细麻丝,他们就用人的头发代替。没有耐火土,他们把家里的水缸砸烂捣碎这样就有了耐火土。
没有耐火砖,他们就想到了用青砖,红砖,甚至是土砖来建造。就用这样的材料才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数以百计的小高炉,这质量就可想而知。
坐在那里的马有财也听懂了姜言他们的对话,低声问姜言:“姜领导,你说我们练不出来钢就是这小高炉不合格。”
听到马有财问,姜言想了一下,直接就开口道:“不单单是小高炉的问题,温度的也最同样重要,没有高的温度,练不成钢。”
“那我们需要怎么做。”马有财接着问了一句。
“把不合格的高炉全部推翻,重新建造,找地方烧碳,炼钢。”姜言的话说的是斩钉截铁。
“那要是全部推到重开,这当误练钢怎么办,完不成上级任务谁付不了责任。”坐在马有财旁边的一位公社人员开了口。
“我直提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案,你们做不做是你们的事情,如果坐我来帮你们完成,不做我现在扭头就走。”
他想让自己承担责任,想都不要想。
刚才说话的那个社员听到姜言这话,就明白姜言已经看清楚了他心中的小九九。
经过他们的商议,最后还是马有财一锤定音,最终拆除还没有修好的那些高炉,正在练钢的这些高炉继续炼钢。
而姜言当着他们的面画出来了一个新的小高炉的图纸。
他问同样被姜言这一手震惊了。
姜言设计的这个小高炉不同于“土高炉”。
首先他的筑炉方法不同。炉壳用钢板制成,内砌耐火砖,形状呈竖直圆筒状。
其次炉役长。一般这样的高炉可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
姜言又结合放下的情况把里面机械部分完全的给摒弃,从装料、送风、排渣到出铁,整个生产过程全部使用人工。
而且它的容积大。这一炉就顶土高炉的五炉。
不过他对燃料的要求比较高,“土高炉”除少数有条件的采用焦炭或煤外,绝大多数使用木炭;炼铁高炉则由于容积大,料柱高,必须使用强度好、低灰、低硫的焦炭。
姜言除了把建造练焦池给提出来以后,还把七十年代发明的土烧结矿中的“无煤烧结”给提了出来。
姜言做的这一切就是提高质量。
想要提高质量要从原料管理、炉前操作、设备维修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强原料管理尤为重要。提高生铁质量的中心要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铁中的含硫量。硫,来自焦炭,来自矿石,要消除它,首先应当把住原料关,限制它入炉。
从原料上把硫消除到最低限度,冶炼中的脱硫就比较好办了。在冶炼前脱硫,矛盾是单一的,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把大量硫分带到炉内去处理,就要引起炉内造渣配料上一系列的变化,就比冶炼前脱硫复杂得多。
原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粗粮细作”,“细粮精作”,让高炉吃细粮、吃熟料。做到了这一些,生铁质量的提高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但这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细致的工作。
姜言把自己的想法对着图纸用比较平白的话给讲了出来,在做的所有人也差不多能够听懂姜言的设计思路。
“姜领导,这样成本高不高。”马有财提出了最为现实的问题。
“不高,内部钢材可以给轧钢厂求助,回头我给轧钢厂的杨厂长打个电话,这样的小高炉,咱们建造十个就差不多了。”
“行,姜领导既然这样说了,我们就按照你说的干,别的不说,人手方面就按照你的要求来,我们公社所有人都听你的指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