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能作为理由,皇帝赵贞心中好笑,说道:“若敌军看不起,就会在布防上大意,骄傲,兵法上说‘骄兵必败’,这对我军来说岂不是好事儿?”
殿下大臣都偷眼看向皇帝赵贞,他们心中想笑,但又觉得皇帝说的好有道理,竟无从反驳。
“陛下,任狄青为枢密使会动摇军心的。”言官贾黯有些急了,平时讨论政事,官家都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爱理不理的表情,今日怎么如此较真儿?
听了贾黯的话,皇帝赵贞都不想说话了,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动摇人心,如何动摇人心?你可有调查取证,朗朗乾坤,不能搞那些莫须有的事情。”
“陛下,不是莫须有,这些众所周知,狄青每日出入官邸,京城百姓都挤过来围观,造成道路壅塞,人车无法通行,并且狄青脸上有刺字,百姓都称他为面涅将军,武曲星下凡。百姓都拥护狄青,这对我朝来说绝非幸事。”
“真的?狄青居然造成了交通堵塞了。”皇帝赵贞好奇的问道,古代粉丝也如此狂热吗?
“陛下,是真的,每日均如此。”贾黯赶紧回答道。
“嗯嗯,很好,很好。”皇帝赵贞满意的看了看下面一直低头不语的狄青,接着说道:“百姓如此喜欢狄青,这是好事,狄青杀敌卫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百姓和少年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引领我朝子民像狄青一样,忠军卫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真的是好事一件呀。”
皇帝赵贞看向中书舍人蔡襄,说道:“把狄青的成长经历,杀敌卫国的事迹写下来。昭告天下,让天下百姓学习。”
“陛下,不可以。”
“陛下,不可以。”
“陛下,不可以。”
“陛下,不可以。”
……………
几乎所有大臣都站出来反对。皇帝疯了,居然说出这种话,古往今来哪个皇帝不忌惮大臣比自己的名望高,比自己的名声好,更何况还是一个武将。
“为何不可?刚刚王举正说任狄青为枢密使被敌军看不起,在你们看来,若因此被敌军看不起绝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我们通过人为宣扬传颂,让狄青声名鹊起,声威大震。
那敌军岂不是闻之色变,闻风丧胆。心中甚是忌惮而不敢轻举妄动?
这难道不好吗?你们为何还要反对?被敌军看不起不行,被敌军忌惮也不行,
现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倒是说个可行的。”皇帝赵贞故作生气的质问道。
殿下大臣们面面相觑,对于皇帝的理由和观点,他们觉得不对,但他们又辩无可辩。
大臣有些怀念吵架王欧阳修的好了,吵架王欧阳修至少每次吵架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让人有章可循,心服口服。
而皇帝赵贞的思维跳跃,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异于常人。不走寻常路,不按套路出牌,总是在突然之间把人引到了坑里,出不来的那种坑,并且还是自己之前挖的坑。感觉皇帝说的好没有道理,却又不知如何辩驳。
“陛下,不可违背祖制成规呀。”许久,言官朝贽站出来说话。
没有理由就找祖制,因为祖制不需要理由。
“祖制成规,祖制可有禁止武将做枢密使?朕的岳家祖父曹彬曾在太宗,真宗时期任枢密使,你又作何解释?”皇帝赵贞再次质问。大臣又默然。
“陛下,去年黄河改道泛滥,百年不遇,至今治理黄河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是因为近年来武官权力过大,职位过高所致,武将,兵者,水也,阴也。不祥。”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皇帝赵贞忍着扔桌案上砚台的冲动。
皇帝赵贞再次站了起来,一字一顿地说道:“既然兵为阴,为水,黄河为何泛滥?为何流了几百年的河流突然改道?
因为愤怒,因为生气。为何愤怒,生气呢?因为我朝武将士兵的地位待遇太低了,谁待遇好会愤怒,不满呢?
所以,黄河泛滥改道,是在用极端的方式向我们世人表达它的愤怒和不满。
所以,我们朝廷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改善提高将士们的地位,待遇,这才是正道呀。
否则的话,黄河接着生气,愤怒,不满。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听了这段话,殿下大臣一个个张口结舌,张大了嘴巴,瞪大了双眼。
他们已经忘了此次朝会的目的,他们只惊讶于皇帝的与众不同的思维。
刚才皇帝这一辩术,叫什么来着?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用对方的观点论据反驳对方。
特别是最后一句,谁敢负责,无人敢负责。平时黄河还三年两决口呢。
简直了,这是辩论的最高境界,吵架王,嘴炮王欧阳修都差远了,靠边儿站,靠边儿站。
给皇帝起个什么样的绰号才配得上那无与伦比的辩才?学富五车的大臣们陡然间觉得自己江郎才尽,词穷了。居然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绰号来配他们的皇帝。
皇帝赵贞重新坐在了椅子上面,眯眼睨了一眼殿下神色各异的大臣们。
摆了摆手,说道:“此事无需再议,诸位卿都饿了吧?散朝回去吃饭吧。狄青是忠臣,诸位卿不必杞人忧天。”
“陛下,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乎?”一道冷清的声音传来。
正准备下朝的皇帝赵贞抬眼望去,是文彦博,文彦博现任全职开封府少尹。
历史上,时任宰相的文彦博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乎”?宋仁宗不再犹豫,直接把枢密使狄青贬到了下周陈州。狄青到陈州半年后,死于背疽。
而现在的文彦博,不是一品宰相,是开封府少尹,从五品。
太祖赵匡胤,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位将军。柴荣死后,幼子继位。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费一兵一卒,赶走孤儿寡母,当上了皇帝。
赵匡胤得位不正,这是宋朝历任国君和大臣一直避讳的话题。
(王举正,贾黯,朝贽,文彦博等多名大臣反对狄青的言论貌似荒诞不羁,但均来自历史记载或者臣子奏疏。)
喜欢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