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礼监。
刘瑾召了兵部右侍郎张文抵达司礼监。
“张大人,马尚书即将遣调礼部的消息想必你也知道了。”
张文内心跳的厉害,他对文官集团和刘瑾之间的恩怨选择明哲保身,并没有去偏向什么。
随着太子掌权,刘瑾的权力也抵达了巅峰,现在刘瑾召自己过来,必定是有意提拔自己。
他上面还有左侍郎,本来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无论也轮不到自己,但刘瑾如果插手进来,结果就未必了。
只是如果自己真和刘瑾合作,未来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六部尚书的位置,平常人一辈子都没这个机会触及到,如果自己迟疑,恐怕一辈子都没这个机会了。
若是上位了兵部尚书,那就等同于以后要和文官集团反目成仇。
张文心中反复琢磨,最后咬牙道:“下官知晓的。”
刘瑾笑着道:“太子爷有意提拔张大人入主兵部,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张文哪里不知道这里面暗藏的潜规则,不过他还是抱拳道:“食君之禄,替君分忧,微臣是大明的臣僚,是太子的臣子,自然以太子马首是瞻。”
“好!”
刘瑾笑了,点头道:“张大人前途不可限量,老奴提前恭喜张大人了。”
“多谢刘公公提拔!”
……
坤宁宫。
张懋来到了弘治皇帝的床头,看着弘治皇帝病魔缠身的样子,心中很不是滋味。
“皇上,你要快点好起来,早早出来执政啊!”
“最近刘瑾大权在握,外面鸡飞狗跳的,没有皇上主持大局不行啊!”
弘治皇帝苦笑的看了一眼张懋,道:“卿美啊,外面的事你就莫要参和了,让后辈们自己去折腾吧。”
弘治皇帝知道张懋这是被文官的人利用了,他一个武将国公,参和这些政治斗争干什么?
张懋挠挠头,一脸不解的道:“可是刘瑾……”
弘治皇帝挥挥手,道:“卿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你聪明的人很多,你也不是文官,刘瑾下不下台与你来说也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做马前卒呢?”
张懋耿直的道:“皇上,臣自然是心系大明的啊!臣祖上帮着太宗皇帝开疆拓土,咱老张家一直忠心大明,老臣不想看到大明衰落哇!”
“一旦太监掌权,这国家不是国不将国了吗?”
弘治皇帝笑呵呵的道:“可你见过我大明哪个太监能出现唐朝太监那样,能左右帝王意见的呢?”
“没有吧?”
“他们说到底,不过只是大明的家奴,没有天子的授意,他们敢乱来吗?”
“你心眼实在,朕不追究你的过错,日后不要参和这些事,如果想让自己后代平平安安的话,就把朕的话听进去。”
“朕知道你是忠心大明的,所以朕这次不责怪你。”
“不要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
张懋沉思了许久,似乎明白了弘治皇帝的言下之意,拱手道:“老臣明白了,皇上你好好养身子,老臣赶明再来看你。”
“去吧。”
……
马文升遣调礼部尚书的调令发了下来,同时内阁给吏部提名兵部右侍郎张文升任兵部尚书职。
吏部不同意,认为左侍郎更有这个资格,不过内阁却说左侍郎考核的政绩有几年不合格。
其实这事,本不需要经过倪岳的,不过这次朱厚照还是给了他面子。
但倪岳好像并不给朱厚照面子,一直坚持不让兵部右侍郎上位。
不过最后左侍郎主动退出了竞争,这其中是否有猫腻,大家心知肚明,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兵部右侍郎张文上位了。
如此一来,在兵部、吏部、户部三部内,朱厚照已经彻底安插了自己人进去,实现了三权归一。
……
入春之后,北疆的风雪已经化了。
鞑靼小王子自从上次冬日损失惨重,威望受到严重损失,这一次他联合瓦剌部,打算秘密袭击哈密,给大明致命一击。
大明的弘治天子已经不视朝多日,小王子猜测弘治皇帝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
趁着皇太子执政期间,他打算以迅雷之势出兵哈密,将哈密彻底占领。
哈密的控制权现在在吐鲁番人手中,当初让吐鲁番人控制哈密,大明直接和吐鲁番人进行贸易往来,以此来满足整个哈密和关西七卫的安危。
陈策的这一番操作,让哈密太平了接近六年之久。
这六年内,瓦剌人虽然偶尔会袭击哈密,不过总体来说,吐鲁番人都能守住哈密的太平。
春二月中旬,弘治十八年的会试告一段落,阅卷官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批阅今年会试的试卷。
也在这个时候,鞑靼部落开始朝西移动。
傅元第一时间接收到了这个情报,以最快速度去了大同府,找到了三边总督杨一清。
“你说……鞑靼人会袭击哈密?”
杨一清一脸凝重,哈密和九边防御不同,那边是汉人和吐鲁番人混合治理,吐鲁番人负责军事保护。
他们的战斗力不必瓦剌人弱,可若是瓦剌和鞑靼联合在一起袭击哈密,结果难料。
可即便杨一清知道这个消息,他也没办法调兵过去,他只能通知甘肃都司,让甘肃都司去通知吐鲁番人。
“有很大可能。”傅元道,“小王子现在已经狗急跳墙,他如果真联合瓦剌人占领了哈密,兰州以东都会陷入危险之境。”
“需要快些调兵增援哈密。”
杨一清道:“如果我们冒然调兵,会引起吐鲁番人警觉,现在只能先通知吐鲁番人,让他们……”
“我不是这个意思。”傅元微笑道,“我只是让你调兵去兰州,这应该不需要惊动吐鲁番人吧?”
“那哈密?”
“让吐鲁番人先去战斗,等他们死的差不多了,我们再去接手。”
“等我们守住了哈密后,将吐鲁番也给拿下!”傅元道。
杨一清面皮狠狠抽了抽,呆呆的看着傅元,心道你是真狠啊!你就没考虑过这个结果?那时候整个塞外的少数民族,谁还敢信任大明?
但杨一清又不得不承认傅元这招的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