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啥?
这还不好理解?二千两银子要走程序,到西北能剩一千两,就算大明官场仁慈了。
哈密问题始终要解决,不能一直陷入战争之中,太消耗国力。
陈策让朱厚照先坐下,然后对朱厚照分析道:“小朱大人,你觉得哈密未来究竟该走向一条什么样子的路?”
朱厚照挠挠头,道:“这个么……”
陈策知道他回答不出来,也没强求他,实际王越死后陈策就一直在思考哈密的问题。
如果王越还活着,哈密可以死守,吐鲁番人打不进来。
但现在王越不在了,朝廷军事人才青黄不接,王守仁可以,但他还没悟道,陈策不能耽误这半个圣人开悟。
所以哈密需要走另外一条路。
陈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大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他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哈密那边。
哈密也该有个定论,让朱厚照知道未来哈密的路该如何走。
不等朱厚照开口,陈策便道:“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要看吐鲁番人的诉求。”
“他们为什么一直要攻击哈密?”
“原因在吐鲁番人想和明廷恢复朝贡贸易。”
众所周知,吐鲁番人地处西北腹地,资源匮乏,尤其缺少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在洪武开始,大明的朝贡制度从来都是番邦上贡,大明则给与更多的贸易补贴。
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所以朝贡制度中,番邦是占便宜的。
但到弘治年间,大明便杜绝了和吐鲁番人互易朝贡。
明廷认为“先已降敕,今若再降,有伤国体,宜令海等自遣人往谕”,派遣土鲁番使臣回去“归谕其主,令献还侵地”。甚至还于弘治七年,下诏“逐其贡使,闭嘉峪关”,彻底切断了土鲁番势力朝贡的可能
所以吐鲁番人才会屡次对哈密进行入侵。
明廷有自己的担忧,怕和吐鲁番之间的朝贡一旦开启,鞑靼人会趁火打劫,所以在弘治二年的时候时任兵部尚书马文升才建议关闭西北互易渠道。
也因此让吐鲁番人屡次入侵哈密。
“堵不如疏,恢复吐鲁番人和大明之间的朝贡互易政策,朝廷固然会吃亏点,但相较于屡次边塞战争,这点损失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朱厚照对这些事可不是一窍不通,他反问陈策道:“若开启朝贡互易,岂非让整个哈密都暴露在吐鲁番人的眼前?”
“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若是他们一个不高兴趁火打劫,当如何是好?”
陈策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以夷制夷。”
朱厚照:“啊?”
陈策道:“让吐鲁番人进住哈密,明廷重点防御关西六卫,恢复和吐鲁番人朝贡贸易。”
“如此一来,吐鲁番人一定会保证哈密的安全,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一个相对安稳和平的情况下保证和大明的通商贸易。”
“鞑靼人若来入侵,吐鲁番人恐怕会比大明还要慎重,因为哈密丢了,他们就丢了和大明朝贡的根本。”
从正统开始,大明和哈密拉锯了半个世纪,始终没有人能真正找到哈密问题的根本所在。
直到嘉靖时期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王琼厘清了哈密问题的根节所在,对症下药,提出这项政策,保证了后世西北的安稳和平。
本身经历了这漫长的战乱,哈密属实已经没有了继续劳民伤财,派兵驻守的必要。何不如就让这哈密由土鲁番诸多部族去代为管理,谁能让哈密变强,就让谁朝贡。如此一来,再有什么事就是土鲁番势力的事情了。明朝也只需要接受土鲁番部族的朝贡即可。
陈策将哈密未来的路告诉了朱厚照,他不奢望朝廷能现在就听进去自己的建议。
只要朱厚照听进去就够了。
他没办法扭转当下朝廷的局面,但却能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皇太子。
陈策总结道:“如果继续固守下去,大明将会越来越被动,王越死后,大明在未来只会败多胜少,哈密还会无休止的被侵占,收复,侵占,如此恶性循环,消耗国力财力。”
是的,王越死前给弘治皇帝有过建议,哈密不可丢。
但这和陈策提出的概念不矛盾,哈密没丢,只是成为了大明的一个附属国,它依旧是大明的国土,只是让吐鲁番代管。
随着时间的发展,汉文化会逐渐同化吐鲁番人。
今天陈策的话题有些深了,他没逼着朱厚照一时间全部接纳,让朱厚照慢慢去想。
当下先将银子送给哈密将士是首要事。
朱厚照听的有些晕晕乎乎,不过还是吸纳了很多,点头道:“我大概知晓你的意思了。”
陈策嗯了一声,道:“不着急,先让锦衣卫的人将银子送去西北吧。”
“好!”
目送朱厚照离去,陈策回到书房,将哈密问题从书本上划去。
西北问题也该告一段落了,陈策给朱厚照找到了一条稳固西北的路,最起码在他心中种下了种子。
如果他能活到那个时候,会帮着朱厚照一起经营,但时间不等人,陈策不能继续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朱厚照去了一趟锦衣卫,找到了李珍,让他亲自去一趟哈密送银子过去。
李珍当然不会拂了皇太子的意,但这差事他不得不慎重,不过兵部,直接以东宫名义犒赏哈密将士,这里面是否会有危险,李珍不得而知。
兵部的文官们自然不会为难皇太子,但他们一定会为难锦衣卫!
毕竟文官们和厂卫从来都不对付。
李珍第一时间想到了槐花胡同那个妖孽。
那个他认为不能插手却又插手并且成功解决了唐寅舞弊案的妖孽!
实际在程敏政和唐寅被放出来后,李珍就知道,这里面背后在操控的人,大概率会是陈策。
只是他没证据。但这事一定和陈策脱不开关系。
每每想到这些,李珍都不寒而栗!
……
傍晚时分,繁星点点。
李珍愁绪万千的找到陈策,苦笑着道:“陈老弟,在下又要来请教你了。”
陈策当然知道李珍此次前来目的,但还是装作不知的道:“李大人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