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老林将江对岸的马车接回来的时候,萧寒这边,已经在江边的一处空旷地升起了火,架起了锅。
萧寒出行有一条标准,那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永远不会委屈自己的肚子!
所以在他的车队里,锅碗瓢盆,那是必带之物,酱油调料,更是一个都不能少。
架在石头上的几口大锅咕嘟嘟的冒着香气。
几堆柴火上,一根根串着鱼的木棍欢快的转动着,那股浓弄的香气,随风飘出去老远!
闻着饭香,老林的肚子不禁咕咕乱叫起来。
他这也是一上午都没吃点东西了,现在时间都过了饭点,再一看萧寒他们的全鱼宴,岂能不饿?
“喂!老丈!还有两位小哥,过来一起吃点!”
萧寒远远看到老林下了船,笑着起身朝他招了招手,让他一起过来。
“不用!不用!俺回家吃点就行!”
老林看到萧寒喊他,正要推辞,不想愣子却已经噔噔噔的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拉着他就往萧寒那边走。
而老林的两个儿子见自家老子都过去了,对视一眼,也讪讪的跟了上去。
临江野炊,本就颇有野趣盎然。
再加这次野炊的食材,都是刚从江里打出的鱼,怎么也算自己半个劳动成果!
即使味道稍微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也绝对要比酒楼大厨调配的美味!
一网鱼很多!
所以萧寒这边,几乎人人都举着一根棍子烤鱼。
像是萧寒,小东这样的老手,早就得了烤鱼的精髓。
不管是火候,还是调料,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不消一会,手中的鱼就变得颜色金黄,香气扑鼻。
而队伍还有一些像紫衣这样的,野外烧烤的经验极少,心急之下,手中的木棍一个劲往火头上凑。
这样的下场就是:没用几下,不是鱼烧的黢黑,跟火化一样,就是串鱼的棍子被火苗烧断,鱼落去火中,引得周围一片哄堂大笑。
“老丈,你说江南粮食丰产,那我们要购买大宗粮食,应该去哪个城市好?”
把手中快烤好的鱼塞给举着一根光秃秃木棍发呆的紫衣,萧寒又劈**过小东手里的鱼,也不顾他幽怨的目光,微笑着侧头向刚坐下的老林打听情况。
虽然他们在出发前,已经对这次的行程有了大体的安排,但毕竟当时时间仓促,对江南的情形了解也不够完全。
而老林每日在这江上迎来送往,见过的人和事都多,消息也灵通,说不定能让他们少走着冤枉路。
“客人想要一次性购足大宗粮食的话……”
老林这前前后后收了萧寒五贯钱了,所以对这个慷慨大方的客人印象不是一般的好!闻言立刻急急思索一阵,然后才斟酌着开口道:“老汉觉得,您直接去如今江南粮食最聚集的地方最好!”
“那如今江南粮食哪里聚集的多?”萧寒翻了个白眼,他也知道去粮食多的地方收购,但问题是:哪里粮食多,你倒说清楚啊!
老林可能也觉得自己说了一句废话,老脸微微一红,说道:“江南粮食最多的无非就是苏州,杭州,湖州罢了!如果客人想要一次性采买完全,估计就得去这三处。”
萧寒眉毛一挑,问道:“哦?这三处都是大城,能有粮食积存?我们刚刚路过扬州的时候,扬州城内可没什么粮食!”
老林呵呵一笑道:“呵呵,客人您这可想差了!您说的扬州是大城不假,但它不是种粮食的大城!它自己的粮食都多靠购买,如何还能积粮?
而我说的这苏湖杭三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这两年又有神侯稻的出现,听说粮食早就多的连义仓都放不下,您这时过去,只管收购就是!估计光这些义仓的粮食,就足够您收一阵子的!”
“义仓?那是什么?我怎么没听说过?”萧寒突然听到了一个新名字,不禁眉头微皱,向老林询问起来。
“义仓呐……”老林听萧寒问起这个,微微一笑,脸上似有回忆,说道:“义仓这东西,还是我小时候的事!像你们这个年纪,就算看到,估计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
“那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说老丈你能不能说话一口气说完!别吊人胃口?”小东手中的鱼已经被萧寒抢走,这时正无所事事的蹲那边听老林和萧寒说话,此时正听到痒处,却见老林卖起了关子,忍不住开口埋怨。
老林笑呵呵的看了小东一眼,也不为他说的话恼怒,只是摇摇头说道:“义仓自然是放粮食用的!不过与那些官仓民仓不同,它是设在地方上,由各家各户在丰收年,自发的往里存放粮食,然后等大灾年,再拿出来救急的公共粮仓,所以才叫义仓?”
“让百姓自发往里放粮?”萧寒听的眉头皱起,怪异的问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自发往里放粮食?万一人们都不往里放,这岂不是一座空仓?”
老林拱了拱手,对萧寒说道:“这是当初文帝推行的法子!不过正如客人说的,自发这东西,根本是靠不住的!
因为第一年,就算所有人家往里放粮,只有一户不放,那第二年其他百姓也就不会往里放了。
所以这东西,后来都是靠官府主持,划下规矩!那户人要放,放多少,都是有数目的,这样一来,义仓倒是真在大外灾之年起过用处。
不过,与体恤百姓的文帝不同,后来炀帝上位,立刻大肆征民用兵,在那时候,一个村子里得有一半人不在家,义仓也就由此荒废了!
一直到了现在,虽说年景又好了,可官府不再主持,义仓也就被当成了民仓,官仓用。”
“哦,这义仓,就跟买保险一样!”萧寒听明白了义仓的原理,心中不免对这位创立开皇之治的皇帝又多了一丝敬佩。
(ps 关于杨坚,历史也是褒贬不一,他的功绩和贡献不用多说,但据很多史书记载,他对百姓,并不太好!其中集中表现得一点,就是粮食!
在记载中,杨坚对粮食有一种格外的执着,尤其喜欢把粮食收集藏起来!他在位期间,几次天灾,他却宁愿哭诉作秀,也不愿意开仓放粮,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手伸到他一手创立的义仓里,从中窃取粮食。
当然,史书是人编写的,千年时光下来,谁也不知当初的真实情况,可乐也只是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如有错误,莫怪,阿米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