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东门。
在许多官员和百姓那疑惑的注视下,秦王嬴政的座驾和李缘的座驾一起开出了雍城,随行的还有数千宫廷甲士。
按照规矩,此时的嬴政应该还会在雍城待一天,到明天才会回咸阳。
看在太子和王后都还没有离开、大王也只带了李缘一个人以外,百官都没有说什么,即便他们知道说了也没用。
但在民间,李缘的名声却再一次传播开来。
大王这次就算是出城游玩,那为什么不带王后和太子?反而带上了他?
如果不是游玩,是去别的地方处理政事,那为什么别的廷会官都不带只带他?
怕不是有女干情……
在雍城人心里,这件事足以被他们谈论许久。
宽阔的王驾内,李缘和嬴政正看着一本书。
车帘外传来一名宦官的声音,是汇报城中情况的。
等宦官离开车驾后,李缘看向嬴政:“你什么时候封我为国师?”
“怎么?你也等不及了?”
“不是。”李缘想了想:“我只是不想取代龙阳君的位置。”
嬴政眉头一皱,这又怎么又跟龙阳君扯上关系了?
与后人想象的不同,龙阳君在此时出名的不仅是他那比女子还美的相貌,还有自己本身的才华,他绝不是一个花瓶。
而李缘此刻在秦国国内的名声算是嬴政和扶苏之后的第三了,估计比熊栀还高。
这要是有点污言秽语,那史官可就找到大乐子了。
解释了一下“龙阳之好”的事,嬴政不屑一笑:“哼,真有才者,从不惧流言!”
“你若真有心,那就把大秦变好,若你在治国上的才华能远超这种流言,那这种话于你何用?后世对龙阳君最大的印象是龙阳之好,那只能证明龙阳君才学不够,只是他相貌的陪衬!”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呢?
对了,后世好像也有类似的话!
只要你实力足够,你的一些缺点会有人主动给你找理由解释,甚至为你掩盖也未必,又或者在你那强大的发光点之下被主动忽略。
比如: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接着给寡人说这个吕雉。”嬴政点了点那本《前汉书》和《史记》,示意李缘给他念着。
昨夜刚说能给他史书,嬴政就要走了汉朝的。
然而很尴尬的是,李缘从后世带来的所有史书都是简体字版本的,其中就算有一些繁体字,也与此时的战国文字相差较大,根本无法让嬴政顺畅的阅读。
然后他就盯上了李缘。
我在后世刚读完书,本以为是来大秦潇洒的,结果还要给你念史书?
这TM还有没有人权?
李缘苦口婆心的对嬴政解释了下汉朝的大致历史,让他先选择某一个人的,自己先给他说一遍自己知道的,再直接翻到史书上特定部分,这样不仅李缘工作量小点,嬴政也能满足求知欲。
本来好好的,可当听到吕后的事时,嬴政当即就震惊了。
“此女子难不成能与我大秦芈太后相比不成?”
这是嬴政听到时的第一句话。
至于能不能比,李缘觉得要分很多方面来看,具体如何他也不敢下定论,不然他说能比,可等说完后万一嬴政却觉得这是种侮辱怎么办?
李缘将《史记》先放到了一遍,打开了《汉书》。
《史记·吕太后本纪》他已经说完了,接下来该轮到《汉书》了。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车队也最终停在了雍城和咸阳之间的一个驿站外。
王架里,李缘依旧给他读着《汉书·高后纪》的记载,他没有读翻译,因为那翻译是给普通人看的,对于嬴政这种人来说,他不需要翻译也能知道大致意思。
“赞曰:孝惠、高后之时……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李缘长舒一口气,喝了一口凉茶后,这才看向皱着眉头的政哥。
“政哥,到地方了。”
他们今天是来给科学院选一个研究地方的,咸阳城外的庄园终究太小,距离咸阳城也太近,一些大型实验和建造不适合在那里。
嬴政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翻开到了《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的最后,看着两篇文章末尾的那几段。
“为什么这个班固没有骂她?”
对比那两篇文章,很明显就能发现班固写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司马迁的,却删减掉了司马迁骂吕后的。
同样是写史,这就是司马迁和其他史官最大的不同。
司马迁虽然也有个人喜好,可他就算再厌恶你、或者再喜欢你,你干过的事情他一样会明明白白的给你写出来,该夸就夸、该骂就骂,只是字数上会有差别。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迁在各朝都获得了学者们最大程度的认可的原因。
他虽然打不过权力,但并没有认输。
而他之后的就未必了。
比如汉武帝直接对《孝武本纪》进行“修正”。
也比如班固在这篇《高后纪》里,没有写吕后做“人彘”的事,也没有同司马迁一样在最后的总结里骂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