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吉并不想另编朝人八旗,可是眼下这个形势,又让他不能不先编一些朝人牛录试一试。
在他的心目之中,明国始终是他的最大目标。
至于鸭江以东的朝人,只要安分守己做个忠臣孝子,他并不是非要灭了其国祚。
所以迄今为止在黄台吉的心中之中,除了八旗螨洲,八旗蒙古,他最看重,也是最寄予厚望的是八旗汉军。
只是目前金海镇突然做大,牵制了大清国的力量,也让黄台吉统兵南下进攻辽西以及绕道入关征伐明国的谋划,不得不往后推迟。
同时也让他准备通过征服与招降快速扩大八旗汉军规模的一系列谋划,不得不往后推迟。
与此相应的是,面对杨振在辽东南的异军突起,面对接二连三的重大损失,原先并不觉得兵力匮乏的黄台吉,突然开始觉得现有的八旗兵力,有点捉襟见肘了。
如此一来,虽然他之前并未想过在八旗下面大量编选朝人牛录的事情,可是事到临头,却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尤其是黄台吉下了决心,这一次要彻底打服李朝君臣,并且要派出大清兵马留驻汉阳城,监管李朝的国事, 好叫李朝的粮草饷械与人丁皆归大清所用。
这样的话, 就更加需要依靠一些死心塌地效忠大清的朝人官吏与兵马了。
那么如何保证自己的大军撤离之后,李朝的君臣不会故态复萌, 与大清合作的朝人兵马不会阳奉阴违降而复叛呢?
在黄台吉看来,也只有强令他们剃发易服,赐给他们旗籍,将他们分编为旗下牛录这一招了。
毕竟, 这一招放在蒙古草原部落以及归降的大批明军降将降兵身上, 已经证明是管用的。
就这样,当天上午,黄台吉在定州城的牧使衙署之中,先是定下了对待朝人官吏兵将以及所俘获朝人丁口的法度, 然后又最后拍板定下了继续进兵的决心。
同时也在济尔哈朗、刚林、尼堪以及孔耿二王的建议之下, 拍板定下了对待李朝君臣的态度。
那就是,如果李倧同意剃发易服,彻底清查清除朝臣中的亲明派, 那么大清就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继续做李朝的国主。
如果李倧不同意剃发易服,那就废了他,将他带回盛京,然后在汉阳城内另立一个愿意剃发易服表示彻底归顺的李氏宗室子弟。
当然,黄台吉在这次御前会议之上,也定下了诏令朝人剃发的大体方略。
在这个问题上,黄台吉没有接受内国史院大学士刚林以及多罗郑郡王济尔哈朗等人的建议, 相反, 却接受了尼堪与孔耿二王的意见。
刚林等人的建议是,李朝早已臣事大清, 为表示归顺诚意, 其衣冠皆应改遵大清制度,也就是说, 李朝君臣以及全体官吏军民, 皆应剃发易服, 以别顺逆。
不过深知剃发易服之影响的孔耿二王, 以及多少了解一些朝人禀性的权署镶蓝旗固山额真尼堪,却建议黄台吉不要骤然全体实行, 而是应当分而治之。
孔耿二人是辽东汉人出身,虽然书读的少, 大字不识几个,可是却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汉人中流传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
在他们的印象里面,朝人君臣官吏士大夫们一向奉行儒家礼制,也是讲孝道的。
真要像刚林说的那样蛮干,可能会激起李朝君臣以及上下官吏民人群起反抗。
若是大军进抵汉阳城下,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慑服李朝君臣,那就麻烦更大了。
所以,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个人建议,先是武剃文不剃, 然后官剃民不剃,等到李朝君臣文武官员都剃发易服以后, 再诏令其举国上下尽皆剃发。
孔耿二王分而治之的建议,先是得到了此前主管对朝事务的权署镶蓝旗固山额真尼堪的支持,随后就得到了一向心思缜密的黄台吉的接纳。
而恭顺王孔有德也因为这个建言献策之功, 得到了黄台吉给他的精诚一心效忠大清的夸奖。
相应的,黄台吉也终于明示他,等平定朝人之乱后, 会赏赐他一批俘获的朝人丁口,划入他这个恭顺王的麾下。
怀顺王耿仲明当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明示,许他从正黄旗俘获的朝人之中,选取丁壮补入怀顺王兵跟役阿哈之列。
孔有德与耿仲明得到了自己要的东西,自是大喜过望,对黄台吉谢恩不止。
御前会议结束之后,黄台吉又在定州城驻留休整了两天,直到正黄、镶黄、镶蓝三旗兵马完成了对近来投顺之朝人以及俘获之朝人的选编归置之后,才终于在十一月十二日上午再次开拔。
事实上,陪同黄台吉御驾亲征的王公贝勒们,早就在劝说黄台吉快速进兵平壤城, 然后直接进兵汉阳城去问罪李倧了。
但是一直担心杨振可能会抄他后路的黄台吉,始终举棋不定。
直到这次一面倒的“定州之战”尘埃落定之后,黄台吉才终于相信, 杨振不会尾随跟来跟他捣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