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那归成都风云再起,教后辈任重道远。
且说杨再兴带着孙绍回了大乔母子的住处,准备征询大乔的意见。
杨再兴轻叩门扉,不多时,大乔开门相迎。那大乔依旧风姿绰约,眉眼之间带着几分温婉。杨再兴拱手施礼道:“夫人,今日冒昧来访,实有一事相商。”大乔微微颔首,将杨再兴与孙绍引入屋内。
屋内布置简洁,却透着一股宁静之气。杨再兴主动开口,提及此行目的,说道:“夫人,吾不日将随陛下出兵伐魏。吾有意带绍儿一同出征,让他在战场之上磨练一番,也好增长见识。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大乔一听,心中担忧,自是不允。她微微皱眉,说道:“将军,战场凶险,绍儿尚幼,吾实不忍他涉险。”孙绍在一旁,听闻母亲之言,急忙上前,苦苦哀求道:“母亲,孩儿愿随义父出征。孩儿已长大,定能照顾好自己。且此次出征,乃是为了国家大义,孩儿不想错过此等建功立业的机会。”
杨再兴也在一旁适时相劝,说道:“夫人放心,吾定会照顾好绍儿。此次出征,对绍儿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他身为乌程侯之后,理当为国出力。且绍儿在吾身侧,夫人也无需担忧他的安危。”
大乔心中纠结,看着孙绍那坚定的眼神,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她轻叹一声,说道:“既然绍儿如此坚决,将军又作此保证,吾便答应让绍儿随将军出征。但将军务必多加照顾,让绍儿平安归来。”
杨再兴见此行目的已达到,拱手说道:“夫人放心,吾定不负所托。”说罢,准备就此离开。出门时,遇见隔壁的太史慈正好回府。
杨再兴便上前攀谈起来,说道:“子义,今日巧了,在此相遇。”太史慈见是杨再兴,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振武,好久不见。走,去吾府上一叙。”杨再兴点头应允,两人一同进入太史慈府中。
太史慈的夫人见有客来访,便准备了些酒水端了上来。杨再兴看着太史慈,打趣道:“子义,那日在洛阳城中精挑细选的耳坠,有无送给嫂夫人啊?”太史慈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羞涩,说道:“振武,莫要取笑吾。那耳坠,吾早已送与夫人。”
恰逢此时,一少年回到府中。见厅中有人,便准备自顾自地离开。太史慈见状,眉头一皱,训斥道:“亨儿,一点礼数都没有,还不快过来见过杨将军。”
太史亨也不管太史慈说了什么,转身就离开了。太史慈正欲追上去教训一顿,被夫人与杨再兴拉住。太史慈无奈地说道:“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杨再兴问道:“子义,这是为何?”太史慈长叹一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
原来,早年间太史慈为了搭救大乔母子,便把妻儿托付给属下,秘密带往襄阳安置。谁料途中正好遇到曹军南下,妻儿在乱军中与护卫走散,一路颠沛流离才在江陵找了一处安身之所。后来,太史慈投奔刘备之后驻守南郡江北一线时,才兜兜转转将母子俩寻回。
只是太史亨这孩子心中记恨自己的父亲当年狠心抛下了他们母子,一直不肯与太史慈相认。虽然太史慈也态度诚恳地向儿子认过错道过歉,仔细向他解释当年的情形,母亲也不断地从旁劝说,但太史亨始终不愿与太史慈相认,这才有了今日堂前这一出。
此次,太史慈回成都也有意将太史亨带往军中历练一番,也好借此培养父子间的感情。原本太史亨对从军一事也颇为向往,但一听是随父出征,立马便摇头拒绝了。
太史慈听闻杨再兴也准备将孙绍带往军中历练,便拜托杨再兴将太史亨带上。杨再兴自是不会拒绝,说道:“子义放心,吾定会照顾好贤侄。”太史慈夫妇谢过杨再兴之后,在太史慈夫人的一再劝说下,太史亨才来到客厅。
起先太史亨听闻杨再兴准备带自己前往军中历练,颇为不屑。在知道来人是杨再兴后,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纳头就拜,说道:“卫将军勿怪,吾之前有眼无珠,冒犯了将军,还请将军恕罪。吾愿为将军鞍前马后。”
原来,这几年太史亨在成都对杨再兴的事迹也多有耳闻,平日一直将杨再兴视为自己的偶像。杨再兴笑着嘱咐太史亨下去准备好行装马匹,随时准备去自己军中报到。太史亨闻言,兴奋地跑去准备了。
太史慈在一旁提醒杨再兴道:“振武,因为吾的关系,亨儿和绍儿私下里关系并不是很和睦,甚至有几次还大打出手过,他们两人如今都在你帐下,可要劳烦你多多留心了。”杨再兴闻言笑道:“子义且放宽心,入了我的帐下,哪怕他是虎也得给我趴着。”
杨再兴告别了太史慈夫妇,便回了府中。
几日后,大军集结完成,大殿上气氛凝重,众文武分列两旁,刘备身着龙袍,端坐龙椅,面色严肃。他看着下方众人,正欲开口,忽闻殿外有人来报,言说法孝直于昨夜病逝了。刘备一听,如遭雷击,一时经不起痛失谋主法正的打击,便晕了过去。
众文武大惊,急忙上前。诸葛亮连忙让人将刘备抬回后宫,请来太医诊治。那太医一番诊治后,说道:“陛下乃是急火攻心,还需好好调养。”
众文武心中忧虑,不知此次出兵之事是否还能继续。诸葛亮看着众人,沉声道:“吾等先且等陛下醒来,再做商议。”
列位看官,这法正病亡,刘备昏厥,出兵伐魏之事又将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