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受命组建空军。
刘亚楼是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曾经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陆军,但是却建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支空军队伍,并且在朝鲜战场上一鸣惊人,让美国惊呼不可能!
刘亚楼成为空军司令的五天后,就雷厉风行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办航校”!
刘亚楼在会议中指出,这个事情很紧急,航校一个小时都不能拖,一个月!只能给一个月,航校就要开学。
一个月的压力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负责干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可是努努力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刘亚楼却继续说道:“我这次要组建六所航校,12月1日必须正常开学!”刘亚楼带着负责人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这段时间几乎成了刘亚楼一生中最忙的一个月。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奋斗,六所航校最终如期开学。
有了航校就可以培养出来飞行员,可是有了飞行员没有飞机怎么办?刘亚楼首先想到的就是从苏联引进战机,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只肯提供米格-9战机,而不肯提供更加先进的米格-15战机:“米格9对于你们来说已经足够了,难道你们是在质疑我们苏联战机的先进性么?”
1949年8月,刘亚楼受命访问苏联,亲自进行谈判。三场谈判后,双方草签协议书,苏方向中方出售434架飞机、派遣878名专家和顾问、帮助开办6所航校等项内容的协议书。苏联最高层还特批向中国捐赠300多架米格15战机。
协议既签,刘亚楼马上向中央电告会谈详情,建议按协议加速筹建工作,同时建议军委“准备组织伞兵”,做为今后作战之需。
1950年4月11日,刘亚楼向中央军委递交了建议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的方案。
5月9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此方案,决定以航校速成班第一期学员为主,由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团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
6月19日,空军在南京组建了“太平洋部队”(混4旅)。第一个驾机的是投诚起义、在美国学过飞行的刘善本,担任了混4旅的副旅长。
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支空军,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也从零开始,“一步登天”。新中国年轻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建立不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猝然爆发。刘亚楼奉命紧急组建志愿军空军,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震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志司一次次催促空军参战,可是我们1949年12月1日航校才刚刚开学,现在的飞行员也仅仅只有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而且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人。
空军司令刘亚楼快被逼疯了,也把手下的人逼得快要疯了。
然而,现代化的军种岂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志愿军入朝的当天,空军也从上海开始向北进发。
可是,当军列行驶到天津时停了下来。激动得难以入睡的飞行员们,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军列又回到了上海!
原来,他们训练时候飞的都是老式螺旋桨飞机,现在必须换装新式喷气战斗机,才能与美军空军抗衡。
入朝作战初期,中央多次给志司发电,询问敌军飞机的杀伤、威胁有多大。在中央看来,志愿军空军从白手起家到升空作战,至少要半年到一年,尤其开头会很难。
刘亚楼和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多次沟通后决定:空4师和3师率先进入安东浪头等前沿机场,在秘密入朝的苏联空军掩护下实战演练,集中100~150架飞机待命。
飞行员们刚刚掌握喷气式战斗机的起降技巧,刘亚楼就急着把部队拉到了安东。
结果到了安东,又被现实打击了,天气条件恶劣,而大多数飞行员只会飞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时候把他们送上战场贸然参战,一个也活不下来。
在朝鲜战场上,当时空军的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拥有近2000架各型战斗机、歼击机和轰炸机,参战的更是曾经威震一时的美国第五航空队。
美军飞行员大多数都经历过二战,可以说是久经沙场,且每名飞行员在喷气式战机上的飞行时间平均超过1000小时,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相比之下,中国空军仅有不到200架各型号战斗机,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空军直到1950年才装备了米格-15战斗机,导致飞行员对喷气式战斗机的平均飞行时间不到20小时。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实战经验。敌我之间的实力差距由此显得格外悬殊。
为了弥补双方实力的差距,特别是迅速提升飞行员的飞行时长,大队长李汉向上级提出了“飞航训练法”的军事建议。
他建议与当时的苏联和朝鲜盟军一同驾驶飞机,从鸭绿江边起飞至清川江,从新义州飞到安州,涵盖陆空和海空的飞行,通过空军入朝的过程来训练飞行员。这一建议得到了上级的赞赏与批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