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军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8章 第二次战役(8)深远的政治影响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爆发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积极配合下,在朝鲜北部的地区,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进行的反击作战。

这场战役把我军运动战水平发挥到极致,可谓是大开大合,酣畅淋漓,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大胜利。整个战役共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就有2.4万余人。

另外,缴获击毁各类火炮1000余门、坦克装甲车200余辆、汽车3000余辆,缴获各型飞机6架。

特别是彻底挫败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妄企图,一举将战线向南推进100多公里,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区,沉重打击了“联合**”的嚣张气焰。

从战役全局的角度看,这是一次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局的决定性战役,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纽约先驱论坛报》毫不留情地指出,“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不仅如此,战役的结局令欧洲也感到震惊,这个结果无论如何也与他们的传统想象对接不上,怎么也不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何敢于同世界上头号强国较量,并且还能完胜。

在第二次战役尚未结束时,北京已着眼于如何充分利用战役的成果,以争取最有利的军事和政治结局。

11月30日指示:“不要提出过冬休整的口号”,以鼓舞志愿军继续奋战。

12月2日指示:西线各部队调整部署,主力部队向平壤与元山之间转移,以进一步扩大作战成果。

当中央察觉到平壤的敌军出现了“一夜数次惊恐,极度慌乱”的情况时,便立即作出了判断:

敌军“似乎正在准备撤退”,遂命令派遣强有力的侦察部队接近平壤,“进行威慑性侦察,观察敌情并加剧敌方恐慌”;

同时指示:“我志愿军休整五日后,若平壤敌军未撤退,则准备先击败平壤附近的敌军,随后包围平壤,研究攻城策略。若平壤敌军已撤,则向三八线推进。”

当天晚些时候,在“基本确认平壤敌军正在撤退”之后,便指示志司率部队“向平壤进军,伺机收复该地”。

4日新华社电讯:“东西两线的敌军已陷入极度恐慌,急于逃亡。平壤城内的敌军正在疯狂地屠杀百姓,焚毁物资及全城的发电设施,熊熊大火吞噬着整个平壤。朝鲜人民军与我人民志愿军正全力向平壤推进。”

6日新华社电讯:“12月6日下午2时,朝鲜人民军和我国人民志愿军的正规部队正式进入平壤城。”

随后,美军撤退的速度之迅捷、距离之遥远,远远超出了中国领导人及前线指挥的预料。

这段时间里,志愿军的进攻目标、终点和结束时间始终在不断调整和变化,而这些调整和变化往往取决于部队行进的速度和距离。

作为经过长期艰苦战争磨砺的杰出军事家,中国领导人们深知在劣势装备下,与强大敌人优势装备抗衡的艰难,尤其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的不易。

两个月前,当志愿军刚刚越过鸭绿江时,大家对与美**队的较量结果,感到十分不确定。毕竟这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现代化装备、掌握战场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过德军和日军的世界第一强军。

而且,当时的志愿军连空军力量都没有!

“如果敌机对我方造成的伤亡和干扰过大,导致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那么在我方飞机条件尚未成熟的半年到一年内,我军将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

然而,仅仅一个半月后,志愿军在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和极为恶劣的后勤供应条件下,面对严重的空中威胁,就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这场胜利带来的精神鼓舞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次战役结束时,中央对美军的战斗力,作出了相对低的评价,指出“美**队的战斗力甚至不如国民党的一些能战部队”。

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军的战场表现显得更加糟糕,这进一步让我们坚定了对美军作战的信心,“能不能打”已经不再是问题,接下来要思考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赢得最终胜利。

12月1日,正值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激战之时,苏联向北京发去贺电:“你们的胜利不仅让我和我们的领导同志感到高兴,也让全体苏联人民无比欣喜。”

还表达:“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全体中国人民致以诚挚敬意”。

整个苏联社会对中**队能够凭借如此简陋的武器战胜“联合**”,深感钦佩。

苏联方面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的胜利,与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的胜利相提并论,认为这次胜利标志着中**队已经跻身世界强军之列。

这样的评价对中国领导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反映了苏联这个最为重要的盟友,对朝鲜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苏联承诺道:“务必在1951年3月前,迅速完成对中国36个步兵师的全部装备订单,还要立即运送三千辆汽车过去!”

美国人说:“中国的强大军力击碎了美国传统的理想和正义观,美国人或许从未遭受过如此重大的打击与挫折!”

麦克阿瑟则痛苦地意识到,他对中国的认知在一夜之间完全过时了,“必须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在全新的局势下,面对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全新强国,进行一场全新的战争!”

对这场胜利最精准的评价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大战略学者罗伯特·奥内尔。

多年后,他在自己的着作《清长之战》中写道:“中国凭借这场胜利,一跃成为一个再也无法被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1950年11月,中国没有在清长战场上取得主导地位,后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必将截然不同。”

这是一场改写世界历史的战役,中国人大胜!

喜欢不能忘却的197653请大家收藏:()不能忘却的19765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