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美军攻陷平壤。
南朝鲜部队负责东线的进攻。麦克阿瑟指示西线的美军第10军从仁川登船,从海上绕到朝鲜东海岸的元山登陆,出现在东线北朝鲜军队的后方,配合在东线的南朝鲜部队攻克元山。当美军抵达时,元山早已被南朝鲜军队攻下。
这样,美军在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全线逼向鸭绿江。
根据麦克阿瑟的最新命令,原计划中第8集团军从平壤一线北进、第10军在元山登陆后东西对进合围的方案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各部队分散行动,沿不同路线向北推进,穿越朝鲜北部山区,剿灭沿途的北朝鲜残余部队,最终抵达鸭绿江即为胜利。
换句话说,任务的目标就是到达鸭绿江。
10月19日,平壤沦陷的当天夜晚,38军、39军、40军、42军共四个军,及配属的炮兵、高炮、运输和后勤部队,总计26万余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地段跨越鸭绿江。
此时正值深秋,东北大地寒风刺骨,初雪漫天飘舞。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上,成千上万的士兵与战马汇聚成一道汹涌的洪流,源源不断地涌向前线。
所有援朝部队白天隐蔽,夜间出发,过江行动每天从黄昏开始,至拂晓结束。
战士们头上戴着用树枝和树叶编织的防空圈,手臂上绑着一条白毛巾,以便相互识别。凡是带有中国字样的标志,一律不得佩戴,甚至连帽徽也要摘除。而如今广为流传的那张志愿军渡江的照片,其实并不是第一批跨越鸭绿江的志愿军。
部队过江进入朝鲜后,立即潜入山林,在夜色掩护下,按照命令进行隐蔽行动,白天休息夜晚行军,走山林险路,隐秘地向前推进,直奔向鸭绿江疯狂推进的美李军而去。
后来,西方对中**队的隐秘性和突袭能力深感震惊:
“三个师从鸭绿江边的安东出发,差不多18天的时间,昼伏夜出,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从晚上7点一直走到凌晨3点,凌晨5点,他们要挖掩体,伪装所有的武器装备,然后吃饭。
平均每天行军23公里,共行军430公里,到达了北朝鲜东部的集合地点;
在白天,只有侦察部队外出行动,去寻找第二天的宿营地。主力部队都静止不动加以伪装;以航空照片和空中观察是无法看到的。”
为防止被发现并遭到空袭,当时部队制定了铁的纪律——白天只要有敌机临空,所有官兵必须原地不动,以个人的牺牲换取全体的安全,即便炸弹落在头顶也不得移动半步,以避免暴露目标导致更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过早同敌军接触,便于我军歼敌,还要求已过江的部队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20公里不走,让敌进至上述地区将其歼灭。
志愿军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成功避开了敌军的空中和地面侦察。当数十万志愿军深入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时,“联合**”竟然毫无察觉。志愿军要充分利用这一突然性,给予骄傲自负的麦克阿瑟致命一击。
麦克阿瑟,此时依然乐观的以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志愿军过江时,朝鲜北部邻近鸭绿江的地段,已经是一片战火。
10月19日至22日,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全部进入朝鲜。与此同时,第50军和第6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于10月底也相继入朝。
到11月初,志愿军共派遣6个军,包含18个步兵师和3个炮兵师,总兵力共30万人。
当时,朝鲜战场上的“联合**”总人数达到了42万(包括韩**队在内),然而参与向北推进的前线部队仅有13万,其中包括美军4个师、英军1个旅以及韩军6个师。
每当夜幕降临,志愿军在秘密行军中,总会遇到一批批溃退的北朝鲜军队。志愿军中不少是来自东北的士兵,通晓朝鲜语,双方沟通并不算困难。
这些溃退的士兵神情恍惚,毫无战斗意志。当他们看到志愿军手中的武器甚至还不如自己的装备时,纷纷摇头叹息。有些人拉住志愿军,焦急地询问:“有飞机吗?有坦克吗?”当得知没有时,沮丧地转身离去。
10月21日凌晨四点,温井西北约30公里处的一个废弃金矿——大榆洞,两军统帅终于会面。
先向金日成通报,志愿军已开始行动。首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包括四个军、十二个步兵师和三个炮兵师,人数约为26万。此外,作为预备队的两个军,大约8万人也将在近日入朝。
为防止突发情况,中国还计划抽调二十多个师,作为第二、第三批部队入朝,总兵力投入将达到60多万人。
随后,又对金日成讲述了拟定的作战方案。志愿军打算在平壤、元山线以北至德川、宁远线以南打防御战,争取保住一块根据地,半年内敌军来攻则依托阵地将进犯之敌分割歼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