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十一假期两人都没有再联系,薛燕几天后的个人空间更新了一张古筝的照片,应该是已经开始学习了。
曾凡的大学生活进入正轨,除了课程表依然变幻莫测以外,日常生活和其他的本科生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小的区别依然有,他的课程比较多,社交活动更少,朋友圈也很小。
除了几个作息差别很大的舍友外,几乎没有往来密切的同学,他不参加别人的无聊聚会,也没有参加任何一个教授的研究项目,依然在补充基础知识的阶段。
国庆假期后的第二个周末,保城三中的运动会如期举行完毕,薛燕果然拿到了八百米跑高二年级组的第三名,可惜今年学校没有没去年大方,三等奖只奖励了一个不锈钢保温杯,让薛燕无比郁闷,在周末俩人连线中怨念很大。
她当然不是差那几百块奖金,只是没获得期待奖励,心里不舒服,其实她还不是落差最大的,那些拿第一名的才怨念最深,毕竟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在意一千块奖金的。
这些事情曾凡就不怎么关心了,他已经不再是保城三中的学生,今后发生交集的机会也不多,那里和王李铺镇中学一样,已经成为他人生的过去时。
当前,曾凡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各门类的基础知识,自学理解不了的疑难就去找任课教授套近乎求解答,随着他在学校的名气增加,教授们对他的态度也普遍好了很多。
别看他只是一个刚入学的本科生,可是提出的问题很多该领域的资深教授都不一定能解答,对于这些终身研究学问的人来说,能在其擅长的领域被问住,提问的人无论什么身份,都值得郑重对待。
正是如此,才有好几个教授邀请他参加自己的项目,希望把他当弟子培养,都被曾凡以知识储备不足为由暂时拒绝了。
曾凡最近正在看的是量子场论,量子电动力学,超对称理论这种进阶类的物理教材,还涉及到更复杂的数学计算,在概念上已经接近当前物理学的前沿了。
涉及到目前最小尺度的粒子形态研究,基本上所有的观察手段都不起作用了,和天文学也很类似,观测到一些大致情况,然后就是假设一个可能性,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进行推理验证。
验证方法就是建造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将微观粒子加速到极高速度进行对撞,用更精细的测量和计算,验证现有的理论,数学计算再完美,也需要测量观察到的数据进行证实才行,不然就只是猜测而已。
他现在的学习就是将前人验证过的理论和概念重新推导计算一遍,理解吸收,再学习更前沿假设出来的理论,或者去实验验证这些理论,或者自己假设一套理论并且推导出来,使其在数学上能够自洽。
无论哪一条路径,都需要花费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钻研,这个学校的那些顶级教授都是做的类似工作,全世界无数的最顶级的学者都在这些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大部分人一辈子默默无闻,能在同领域学者中扬名立万,那都需要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行。
一所所大学,研究所就好像一个个江湖门派,各有各的绝技和功法,但是基本的原理和内功却完全一致,就是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所有的功法都是由这四种力引申出来,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最微观的几十种粒子在这四种力的相互作用下组成。
各大门派的顶尖高手毕生都在钻研这四种力,以及这四种力作用下最微观的粒子,企图堪破宇宙最终极的秘密,现代的一切科技发展都是这些研究产生出的附属品。
曾凡现在只属于加州理工这个门派的外门弟子,还在学习基本功的阶段,读到研究生才算入门,成为助教才能算在这个门派的站住脚。
基本功扎实后,他就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一个方向进行研究,好像在矿场进行挖矿一样,挖到了宝石公之于众,就相当于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论文能发表出来获得认可,他才算毕业。
以后无论是闯荡江湖,还是继续深造,都有了各大门派都承认的合法身份。
最近在录音的时候产生的各种问题让曾凡萌生了念头,他想研究其中的原理,既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和转录播放,也涉及到人耳的听觉接收,以及大脑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相比量子场论,超对称,弦理论等物理学前沿领域,声学算是冷门学科,关于人脑的神经生物学,在这个学校倒是不算冷门。
两门综合到一起,他都找不到对口的指导教授,只能是自己泡图书馆,网上查资料,先收集相关领域的论着,看看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再在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波也是机械波的一种,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一样,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正常人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二十到两万赫兹之间,空气中传播的波长在两厘米到二十米之间,低于二十赫兹的声音属于次声波,高于两万赫兹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