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凡见面三天后的早上,冯倩和她妈妈一起吃早餐,收音机中突然传来一则新闻。
“路透社记者克里斯蒂从丹麦传来消息,今天凌晨四点零五分,一颗足球大小的陨石坠落于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形成一个直径超过一米的深坑,值得庆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更多消息请关注后续报道!”
“阿弥陀佛,幸亏没有事!”王晴赶忙念一遍佛,她算不上真正的信仰,只是像大多数华国妇女一样,形成了口头禅习惯。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事情真正发生了,冯倩心里还是同样感到震惊,这还只是足球大的陨石,如果是更大的陨石,那整个城市可就瞬间就消失了。
同时她也很好奇,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们能从这块陨石研究出什么来。
她知道曾凡轻易不说大话,既然是特意送给他们的礼物,肯定不会很简单,不知道什么时候她能见到陨石的模样。
实际上,陨石正落在物理系的大楼前面,这块奇特的陨石落地后还散发着紫色光芒,正在楼里通宵做实验的几个研究员第一时间到了现场。
物理系的研究员当然都见多识广,对各种物质有着超常的了解,由于与大气层的摩擦生热,陨石落地发光很正常,散发紫光有点奇怪但也可以理解。
几个研究员第一时间将陨石装进一个防辐射的金属箱,搬进大楼里面,进行各种特性检测。
这时候已经天亮了,消息也迅速扩散开来,等到官方想要封锁消息已经做不到了。
好在因为几个研究员第一时间将陨石转移进了大楼里,外界得到的消息很有限,更多消息只能等待他们主动公布了。
哥本哈根大学现在正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汇聚了大量优秀的物理学研究人员,这块具有奇特性质的陨石当然立刻就成了研究目标。
经过初步检测后发现,这块紫色的陨石莫氏硬度在六到七之间,从外形到显微镜下面观察的结晶构造来看,与地球上辉石类硬玉很相似。
没有检测到陨石具有放射性,按他们的经验推断,这种玉石不应该自发光,可是偏偏就违反常理,哪怕在暗室中放置,也一样发出淡紫色的光线。
另一个违反常理的现象是玉石的温度始终保持温热,四十摄氏度左右,略高于人体温度,同样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如此。
哥本哈根正处于冬季,由于海洋气候的影响不算太冷,气温也不会太高,白天气温也在十摄氏度以下,夜晚会降到零度以下。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块陨石放置了三天时间仍然保持温度,自动发射紫色光芒,实在太颠覆一众物理学家的认知。
不过,对于好奇心旺盛的科学家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实验对象,与众不同的特性正适合他们进行研究,或许就能发现新的物理规律。
哥本哈根大学校委会从天体物理,原子物理,理论物理,分子物理化学等各个相关研究所抽调人员组成陨石研究团队,由声望最高的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玻尔担任团队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开展深入研究。
陨石被分割下来一小块,这一小块又被分成数份,交给不同的小组进行各方面的实验。
有的小组进行分子化学实验,将玉石粉碎,与各种酸碱溶液进行反应实验,观察这种物质与地球上物质的反应;有的小组进行散射实验,用各种射线进行照射,通过各种粒子与原子核的碰撞来研究原子核的形状、大小和质量等性质。
这些的实验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全部做完,但是根据各项试验的进展情况,还是能获取不少的信息。
可是,很快各个实验小组都传来消息,所有实验都不顺利。
这种陨石硬度不高,粉碎起来并不难,但是与各种酸碱溶液都不发生反应,加热实验也是如此,酒精灯加热十几分钟,这些粉末温度始终不变,这种从来没见过的现象再次颠覆大家的认知。
各种散射实验结果同样超出大家的常识,光子、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各种粒子轮番轰击,都好像石沉大海,没有取得任何预期效果。
实验进行不下去,玻尔召集各小组组长开会讨论,商讨下一步计划。
负责分子化学实验的丹尼斯最先发表观点:“这种陨石似乎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它们的分子原子自成一体,不与我们的物质进行能量交换!”
“不能这么说,相比陨石不断向外辐射的光子而言,它接受外界的能量很少,陨石的物质内部似乎自成一体,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强大能量源,所以才能源源不断发射紫光,始终保持恒定温度!此外,这种物质连穿透力最强的伽玛射线都能完全吸收,并且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对能量很低的光线却不吸收,这些特性实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欧内斯特负责散射实验,反驳同事的观点。
一直没有发言的玻尔开口道:“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按照我们过去的常识,陨石保持在四十摄氏度,与人体温度相近,应该辐射红外线,可是我们没有检测到红外线,只检测到很窄波段的紫光发出,这是为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