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科考教育
圣统六年的天下,更加纷乱,各地叛乱起义不断,不管是北边的,还是南边的,都没有真正消停过。
即使是东海郡范围内,也爆发过几次,其背后的黑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上一次一击即退的邪牙,也已经化整为零,潜伏在各地,暗中搞事情了。
从江湖上的纷争,到各地的起义,多少都有他们的影子。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白石镇也是多次出兵,协助邻居抵御外敌,镇压叛乱。
而东海郡往南的广陵郡,往西的沛郡,都不断发生大战,楚王的势力不断往北渗透,虽然还没有明面上开始北伐,不过也看得出此消彼长,圣统帝的实力在不断被削弱着。
北边的邻居,王氏已经直接出手了,在得到盟友的允许之后,直接无视了大晋朝廷的威严,将琅琊郡东部的东莱郡,全部吞并了。
将不肯归顺的官员,全都驱逐出去了,派出自家的子弟接手了整个东莱郡。经过这两年的整合之后,燕王府的船队再南下,就有了更多的后勤点。
张铭舒这边已经建好的澜山镇的港口,重要性就不断降低了。虽然在信任度方面,这里依然是燕王府出人出力建设的,并且还留下不少人在这里参与管理的。
北海郡在孔门的掌控之中。原本就将东莱郡彻底封堵住了,以前司家的政策就是不断分化、缩小各郡的实力,许多大郡都被拆分成多个小郡了。
而东莱郡刚好是相反的情况。他是从东芜郡和莱阳郡合并而来的。就是因为琅琊郡王氏与北海郡孔门,已经将东莱郡的西面封堵死了。
不得不加强东莱郡这边的实力和权限,让他勉强还能抵御住两个邻居的渗透和侵蚀。
也不过是延缓了这个进程而已。
结局并没有什么改变。
经过多年的测算和对比,张铭舒这边已经可以确定,整个天地的灵机都在不断生长着,土地都在扩大着。即使是其他家,这些年没有经过仔细记录和对比的,也多少发现了这些异样。
更不要说手段更高明的世家大族们了。
只是张铭舒他们论证并验证过,确定了扩大的范围和速度,为他们每一季的种植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而且,各处灵脉和灵眼,也都在变化着。灵气越来越充裕了。
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脱离末法时代了。
随着世界的灵机不断生长,天地间的灵气愈发浓郁,人们会发现修炼的效果提高了。这对于张铭舒和白石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挑战在于,修行者增多也意味着江湖的纷争可能会更加激烈,白石镇需要更加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安全和稳定。
这五六年来,大小学堂已经为张铭舒培养出来一批,勉强能放到各方面去做事的人才了。
无论是仓库那边,还是各村落内外,对于统计、登记、造册等任务,都已经不会出现没有文书方面能力的人才了。
接下来还要加强培养。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还停留在书生一阶学生境的阶段,连秀才试都考不过的那种。
那就是没有战斗力的,真正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啊。
虽然都是农家出身,不少人其实还在练武的。现在还是要争取培养出自己的读书人来啊。
他们为了考取功名,不但自己要异常努力,还需要整个家庭,甚至两三代人的全力托举。他们可能是整个家族、乃至全村唯一的读书人。
他们曾经就读的,可能是白石镇当地最好的学堂,还有先生专程的教导。
只不过,教育资源的分布和信息的流动是极不均衡的,学生们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考取到秀才的功名。
即便如此,张铭舒也希望通过宣传,让他们成为父母眼里,子女能考上镇上的大学堂,依然是莫大的骄傲,是家族中从来没有人实现过的壮举。
而学生们自己,在这曲折的成长道路上,也积累了丰富的个体能动性。他们很少贬低自己,总是在竭尽所能,应对生活中的新挑战。
整个白石镇对于科考的经验,全都来自萧拾遗和叶海崖,这就真的太局限了。张铭舒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尝试,去积累经验,不要害怕失败。
就是去试一下,报名的费用,还有来回的车程花费、住宿饭食等开销,都有庄上转款支持。
每年都挑选一些努力学习的孩子,去郡城参加科考。
这几年过去了,白石镇还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呢。
这也跟大环境的变化有关。
朝廷对于科考完全失去掌控,各地按照以前的约定,各自以盛大的仪式沟通学宫的力量,各自直接举行科考。
甚至连科考的题目,都只能从以前的出过的题库里找,最后再沟通学宫的力量,提交给上面的半圣们审核通过,才能开启当届的科考。
而且不同阶段的科考名额,也不是大家商量决定的。以前朝廷掌控着的时候,各地是可以商量着分配的。现在就不能那样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