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死后陈琳便跟了袁尚,之后袁尚战败,陈琳便成了曹操的司空军谋祭,历转四主始终仅是掌文笔的吏员,除了反对袁绍引兵入京的计策,再无献上半策,其实并非陈琳智少,而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信任。
在汉灵帝归西的前三日,赵云早就率领部队缓缓朝江原进发,本来只有一日路程,征东军却足足走了三天,给足了三韩救援的时间。
可惜三韩国王也非愚蠢之极,他们也是缓缓聚结,赵云兵临城下时,正是汉灵帝归西之日,就算是快马加鞭,消息也需要十几日才能传到乐浪郡。
而此时赵云望着江原小土城,心里却十分的烦恼,因为三韩的六万士卒,此时才刚刚进入堂津城,距江原还有两天路程。
三韩本来就故意拖拉,若是继续如此可能需要五天才会来到江原,五天的时间里,征东军若是不攻城,便会引起三韩的怀疑,而且以征东军的兵力与机械,仅仅需要一天便可攻入城中,因为江原城矮破旧,百济兵也只有万余,其战斗力无法与征东军相对较。
赵云叹了一口气说道“眼下咱们不得不兵临城下,若是继续拖拉不前,必然会引起三韩的怀疑,可是兵临城下又当如何,难道我们要按兵不动,如此岂不是让三韩更加怀疑,以我军的实力,一日便可攻下江原,没有理由使我们按兵不动啊!”
一旁的沮授则说道“主公所言不假,我军今晚必须拿下江原,并将斩获首级送至堂津,从而催促警告三韩,还能令其深信不疑!”
赵云听罢疑惑的看向沮授问道“军师何故如此言语,莫非我们真要与安沾打上一仗,来一场真假之戏!”
沮授摇了摇头说道“大可不必如此,百济国内不是还有反对主公的势力存在吗?主公派人与徐参军联系,命令安沾立即清扫安沂一众,而后退出江原,连夜逃往庆尚,我军便可兵不血刃的进城。而安沂一众两千余首级,足够拿来镇摄三韩,属下在修书三封,便能使三韩立刻前往庆尚,必竟庆尚距堂津只有一日之遥,想来三韩也无推脱托拉的言词!”
赵云听罢点了点头说道“反正安沂一众早晚要被肃清,能拿使用最好不过,便依先生之计马上派人进城!”
随后赵云派出行参军张岐,以使者的身份大摇大摆的进城,并且暗中携带赵云的亲笔书信。
张岐假意劝安沾投降,又暗中派人将书信送给了城中的徐邀,之后张岐又刻意去见安沂,闲聊扯蛋了一个小时辰,才出城回到营中回禀赵云。
徐邀看完书信后,又听闻张岐去见安沂,立刻心领神会,找来安沾相谈,命令安沾马上带兵围剿安沂一众,并且以安沂背叛的理由将其斩尽杀绝,随后带兵夜退到庆尚。
如此张岐会见安沂便成为了伏笔,安沾也有足够的理由杀安沂一众,大战在即身为臣属密会敌使,想洗也洗不干净。
安沾不打折扣的遵守赵云的命令,刚刚入夜他就带兵围安沂,并且屠杀了两千多名安沂的部众,随后便退出江原城,连夜向广尚进发。
征东也连夜占领了江原城,之后收割了两千首级,其中不缺疺老弱妇儒,可见安沾是灭安沂部众全家,如此也好说明征东军对百济人展开了屠杀,更加能使三韩人相信。
随后赵云派人将两千首级送至堂津,加上沮授的书信威逼,三韩见此便不得不前往庆尚。
沮授在信中言明,百济小国仅据三城,民户不过七万,兵马战力仅有一万有余,我征东军出兵六万,人强马壮装备精良,本无须三韩出兵相助,我主仁慈想给三韩得到了功劳机会,向大汉皇帝陛下表忠心,本想百济三城,分别由三韩临阵反水,与征东军里应外合,三韩各自获得一城之功,而今三韩态度消极进兵缓慢,已触怒我主,我军星夜攻城未扎营寨,便轻松拿下江原,如今百济仅剩下两城,尔等三国也就只有两个名额的表现机会,没能获得功劳的,视为对大汉皇帝陛下不忠,我主身为乐浪太守、征东将军、帝国都乡侯,并受安东都护委任,完全有义番邦属国,望尔等积极进兵,与百济汇合,获得百济的信任,争取获得些许功劳。
此时赵云还没有受封平壤侯,传旨的汉使都还没有出发,征东军拿的是安东都护程旷的军令,而且也不知道程旷将会被调回洛阳。
沮授在书中没有提及两千首级,因为实物更有震慑之力,而安沂的首级更能使三韩胆战心惊,三韩将领都认识安沂,也知道他是坚定的反赵之士。
马韩主将金泳,反应最快收到书信看见首级后,便立刻带领两万五千马韩士兵,火速离开堂津驰援庆尚。
而辰韩主将李承与弁韩主将朴勘,也马上率兵追上,三韩陷入争功的局面,他们都知道征东军的实力,若非有汉皇的庇护,三韩早让赵云收拾了。
三韩合兵六万浩浩荡荡的向庆尚开去,六万兵力已经是三韩的极限人马,留在国内的兵力,加一起不足两万。
同时三韩人不善战,其士兵战斗力很低,军中老少皆有,所有的青壮全部算在内,难有精锐可言。
三韩长年受秽貊人的欺压,别小看南下的秽貊人,他们建立的百济国兵马仅有一万多,可却装备有不少征东军装备,能长年抢掠洗劫三韩,成为三韩的心头大患,三韩多次联合作战,皆是败多胜少,死于百济人手上的三韩人更是不计其数。
而征东军不同,全是脱产战力,属于职业军队,与百姓人口比例比较仅占不到一成,平均十人养一兵,加上装备精良作训有保障,其战斗力不言而喻。
若是讲脱产战力,三韩的实际战力不足三万,装备差战斗毅志差,天生怯弱自卑,如羔羊兔仔,任人宰割揉拧。
喜欢见龙定鼎请大家收藏:()见龙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