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周兵、杨英、李子建、王小靖率部赶到了甘泉县,王铁和他们一碰头便将这几天的商议结果通知了他们几个。
听说王铁的部队来了之后贺一龙赶忙叫张一川一起来开会,这个会也是战前最后一个碰头会了。
王铁作为围点打援计划的发起者自然是由他来主持,这天晚上在铁营的临时营寨内三支义军的十几名高级军官隆重的举行军事会议。
在铁营的中军大帐内挂着一幅简易的草图,这是王铁根据昨天探查结果找人画出来的图。虽然比较潦草但好歹能让人看的懂,比王铁自己画的强的多。
王铁拿着根棍子指着草图上说道:“诸位请开,这是延安府治肤施县,这是甘泉县!这是岩秋山的位置!”
“你们看,岩秋山的位置刚好在两地的交界处!这个地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这个地方就遏制住了延安府通往甘泉县的官道!”
“李卑要想快速救援甘泉只能走这一条道!别的路即使可以走他也走不了!”
官府解甘泉之围不单单是一个军事问题,其中还掺杂着更多的政治因素在里面。这也是王铁为什么肯定李卑一定会走岩秋山这条路的原因。
“在岩秋山环山官道以西有个村子,村子再往西便是一片林子了!”
“咱们的埋伏地点就是在这片林子里!”
王铁此话一出惹来下面人的一片议论声,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总之什么意见都有。接着就有一名张一川营中军官起身对王铁抱拳行礼道:“王将军,为何不在岩秋山设伏?!却要跑到西边那片林子里?!这是何道理啊?!”
王铁听后哈哈大笑,没有回答这个军官的话。接着贺一龙向他解释了为什么在林子里设伏的原因,这名军官听后便不再说话表示同意。
在王铁告诉周兵他们几个作战计划之后便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人觉得与其天刚亮展开进攻,还不如趁官军刚到的时候发起攻击!
王铁听后感觉有些道理,但是自己也拿捏不准到底哪个主意更好。于是就在今天的会议上展开讨论。
“诸位兄弟,进攻时间这块有的说天刚亮时进攻好,有的说刚到的时候进攻好!你们都说说哪一个更好些!”
-张一川虽然不参与伏击官军,但一样承担着少部分风险自然对伏击李卑也比较上心。听到王铁这话,张一川想了想说道:“王兄,我认为还是官军刚到的时候进攻好一些!”
王听后问道:“哦?!为什么?!”
张一川答道:“官军从府城走到岩秋山这赶一天路必然累的精疲力尽,如果此时攻击官军不说毫无还手之力起码不会抵抗太激烈!”
“兵法有云‘半渡而击’,此次官军援救甘泉便犹如渡河,行至岩秋山便如渡至河之中间力以竭,官军渡至河中此时击之岂有不胜之理?!”
“如果等天快亮的时候动手,到时候官军休息了一整夜体力早已恢复,到这时候再攻击官军就相当于是等官军上岸了再打,这时候再打哪能有胜算?!”
王铁听到张一川这番话后心中细细的思考了一番认为说的很有道理,不过王铁认为还是差了点什么东西。紧接着就有人上来补充了。
杨英站起身来说道:“掌盘子,属下有些想法!”
王铁点头示意杨英说下去。
“张将军所言确有其道理,但张将军漏掉了一点!”
“岩秋山及其附近山头无法埋伏兵力!如果我军在官军刚至时仓促进攻的话便无法将其包围!这样一来就不是伏击而是攻击!”
“我军人数虽多,说句不好听的都是乌合之众,这样的乌合之众怎么能主动去攻击官军呢?!那怕即使是官军疲惫也不是我们能击败的!”
“天刚亮的时候进攻固然官军体力恢复,但是有一点!”
“在这一晚上的时间内我军可以从容布置将官军围在村子里!官军身陷重围心中必然胆怯,仓皇之下官军必生变乱,我军趁机机会进攻便大有胜算!”
杨英这番话说的也有他的道理,这两个都有道理,这到底该听哪一个的呢?!一时之间整个会场都沉默了,大伙们也都不知道该支持谁。
最后还是贺一龙起来说道:“俗话说水无常态兵无常势,我看先去埋伏吧!到时候随机应变!”
王铁听后叹了口气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
再来看李卑这边,在十天前接到延绥巡抚的调令后李卑便马不停蹄的向延安赶,从府谷到延安足足有八百多里地,李卑仅用了十天便赶了回来。
也就是说李卑每天急行军八十里地,这个速度在官军里面是非常恐怖的,要知道官军正常的行军速度每天也就六十里。
这还是李卑在缺少马匹情况下的行军速度,整个部队的辎重几乎都是靠人来运输。至于为什么不用马,不是没有马而是用不起。
连官兵的粮食都不能保证,哪还有余粮保证骡马的消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