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 第234章 南方局势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34章 南方局势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23 18:02:16 来源: 62小说网

皇宫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秘密的地方之一,关于海上贸易的事情,并没有能保密多久,很快风声就传开了,而贵人们也不再禁止宫女和宦官们讨论此事,反而都对于这件事情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

原因也很简单,宫里实在是没什么新鲜事,高高的宫墙就像是囚笼一般,把在这里日复一日生活居住的人们,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都囚禁于此。

外面的人削尖了脑袋,甚至不惜自宫,都想要挤进来,但里面的人却早已对这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感到无聊透顶。

所以,当得知要由皇室出钱做海贸生意的时候,宫人们有些激动的反应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几天皇宫内的议论声如同嗡嗡响的蝉鸣一般不绝于耳。

侍女苏日娜穿梭于长廊之间,偶尔在只有宫人们会停留的地方驻足,耳边总能捕捉到关于朱雄英提议之事的各种讨论.这些隐藏在偏僻角落中的讨论,几乎不会传到贵人的耳朵里,整个皇宫还像是表面一样宁静。

“听说了吗?圣孙提议要开展皇室主导的海上贸易,这可是个大手笔啊!”

“是啊,是啊,我还听说马三保那个小子加入船队,辅助规划航线呢。”另一位年轻的宦官接过话茬,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羡慕。

“要是我也能跟着出海就好了,我家在宁波,打小就会水。”

“那你怎么不去呢?”

“嗐,这里面说法可多了去了。”

内廷要出人不假,但这次航行还是以水师为主导,内廷涉及的人员,也就是负责买卖货物以及负责宣旨的,而这两种人,显然与内廷绝大多数人是无缘的。

首先,宫女都是皇帝名义上的女人,因此宫女肯定是不能随船出海的;其次,代表大明负责宣旨的,按照惯例一定是高级别的宦官,哪怕不是太监,也得是少监这一级别的,而且只有一两個人;最后,剩下的宦官也不是都有均等的机会被挑中的,内廷共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包括了皇宫这个庞大系统的全部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缝衣服、制作靴帽、染布、酒醋、果蔬等等全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真正负责管理皇室资产,并且有可能加入到贸易船队里的,只有御马监、内官监还有内承运库这三个权势部门。

内官监是负责采办御用物品的,还兼着给皇帝当出纳的职责;御马监除了本职工作负责养马和一支内廷小型卫队以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财政职能,也就是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内承运库就是内帑的实际管理部门,负责当会计。

所以这三个部门才是内廷管钱的,这里面的人才可能被选入其中。

因此,绝大多数的宦官都是不可能跟马三保一样幸运的,而内廷的正常运转肯定也不能因为这件事受影响,再加上这活是个不折不扣的肥差,因此能被派出去参加海外贸易船队的,一定是内廷里有过硬关系或者贸易能力突出的人,这些人加起来恐怕也就几百人,剩下的上万人,就都是水师的官兵了。

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朱雄英的书房,他正在埋头撰写着一份关于海上贸易的详细条陈。

苏日娜轻轻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盏新沏的茶。

“殿下,请用茶。”苏日娜将茶盏放在案头,轻声说道。

朱雄英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疲倦,但看到苏日娜,脸上又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有什么消息?”

“殿下,这几日皇宫里都在谈论您提议的海上贸易呢。”苏日娜说着,目光中流露出几分钦佩。

朱雄英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条陈,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是啊,这件事情毕竟关系到内廷未来的‘钱途’,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朱雄英放下茶盏,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苏日娜,你知道吗?这次海上贸易,不仅仅是为了筹集经费支持远洋舰队的建造,更是为了打开大明与海外诸国交流的大门,海洋才是大明未来要发展的方向。”

苏日娜微微颔首,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朱雄英的崇拜:“殿下,奴婢明白。但奴婢心中仍有疑虑,这海贸利润究竟有多大?我们真的能从中赚钱吗?”

“利润,自然是有的。”朱雄英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打着窗棂,“从古至今,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在海外极受欢迎,这些都是海外生产不了的,尤其是安南国和占城国,他们更受华夏文化的影响,贵族们都对这些商品趋之若鹜。而且,贸易是一来一往的事情,除了卖东西,我们还可以通过贸易带回海外的珍稀物品,如象牙、沉香等等,这些在大明同样有着极高的市场价值,皇室贸易是独占性质的,因此卖给国内能消费得起的富人也是赚钱的。”

“但殿下,海贸毕竟风险极大。”苏日娜担忧地说道。

朱雄英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着苏日娜:“你说的没错,海贸确实风险极大,但正是因为风险,利润才会更高风浪越大鱼越贵听说过吗?”

“而且,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送来的海上定位设备,可以让舰队在茫茫大海中准确找到航线,而且第一步只是在南洋航行,没有那么困难的。”

苏日娜点了点头,又问道:“殿下,您真的相信马三保能够胜任那个职位吗?宫里的很多人都对此议论纷纷。”

“我相信他。”朱雄英重新坐回书桌前,拿起笔继续撰写条陈,“马三保虽然年轻,但他有着对航海足够的热爱和天赋,只要给他机会,他一定能够证明自己。”

详细的写好了条陈以后,朱雄英前往在皇城南部的户部值房拜访左侍郎傅友文,因为有着皇帝对于此事的许可,所以这也算不上私自结交大臣。

之所以要找户部,还是之前说的原因,如今的内帑,是归属于内廷的内承运库管理不假,但同时还要接受户部的双重管理。

做生意是需要成本的,购买大量用于出售的货物,就必须要动用内帑的钱,所以也必须经过户部。

来到户部,在大堂右侧的值房里,朱雄英见到了左侍郎傅友文。

傅友文见到朱雄英到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朱雄英开门见山,将朱元璋的诏令以及自己的计划详细地向傅友文阐述了一遍。

傅友文听后,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我已略有耳闻,殿下整体计划之宏大,实在是令人惊叹,不过只进行这第一步倒也难度不大,只是海上贸易虽然看起来一本万利,但实则风险极大,从前南宋朝廷做海贸生意,血本无归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还需要谨慎行事.关于第一批下南洋贸易的规模,最好还是先小规模尝试,逐步积累经验。”

朱雄英点头称是,他明白傅友文的担忧,之所以不止一个人跟他提这件事情,是因为海上贸易确实风险极大。

为什么大明建国这么多年不搞海贸?除了海禁政策本身的因素以外,就是因为这项活动确实不是百分百赚钱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再加上有成本,一趟下来要是遇到点飓风,货品卖的不如意,那赔钱也不是不可能。

但朱雄英肯定不能因为风险就止步不前,毕竟,海上航行这件事情,安全性跟舰队规模是肯定成正比的,舰队规模越大,对抗海盗就越稳妥,同时遇到飓风等天灾,抵抗灾难以及搜救人员、物资的能力也越大。

而且郑和下西洋已经印证了这个观点,因此朱雄英把握还是很充足的。

他拿出条陈,向傅友文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想法,条陈写的很详细,包括如何选择行进路线以减少航行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商品来提高贸易利润等等,显然,这是一份合格的项目计划书。

傅友文认真地看完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说道:“殿下计划周密,既然皇上已下诏令,户部自然全力支持。”

然后傅友文又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包括海上贸易的具体细节,也就是船队的组建、商品的采购与运输、人员的选拔与培训等等,干这种大事就是要把前期的这些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才能开始着手筹备第一批下南洋贸易的事宜,不然的话根本就是无从下手。

“不过,安南国内,现在好像不是很太平。”

傅友文忽然提了一句:“广西都指挥使韩观前段时间给靖宁侯叶升写信,就提到了此事,边境的土司始终叛服不定,而且时常有摩擦产生。”

韩观是高阳侯韩成之子,不过韩成这个侯爵是战死在鄱阳湖之战后的追赠,因此韩观并未袭爵,但韩成早年基本上是打满全场的状态,跟明军的高级将领们关系很好,这份遗泽也就由韩观受用了,起初他以舍人之职宿卫禁宫,被朱元璋赏识,授任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此时的广西,境内极度不太平,跟云南和贵州一样,境内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由土司统治的,这些土皇帝与朝廷派来的流官有着严重的利益冲突,经常会掀起叛乱,抢掠郡县杀害守官,广西都司的官兵都不敢出战,而韩观性格凶狠,该杀该罚的毫不手软,对抓获的叛贼都处以极刑,偶尔放过一两个人也是让他们回去告诉各地蛮人,蛮人大多产生了畏惧心理,广西境内因此得以安宁。

韩观在广西镇压蛮族叛乱中表现的非常铁血,杀的人头滚滚,因此累升为广西都指挥使.这种做法,不能说错,毕竟小人畏威不畏德,文官们的招抚怀柔之策,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无数次验证了其不可行之处。

但是,韩观的做法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广西边境的部分土司开始倒向安南国。

要知道在大明与安南之间,可是没有那么清晰明确的边境线的,而且因为两国接壤的地方有很多的山脉,深山老林里的蛮族,不仅自己没有国家认同的观念,而且连大明也说不好他们的具体组成。

这片土地,从汉朝以来,就始终对着中原王朝有着很强的离心力,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那自然好说,而一旦中原王朝衰落,这地方必然会形成割据独立,而且很容易被南方的国家所占据。

所以,朝秦暮楚在土司们这里,实在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而恰好安南国这时候也不安分。

朱雄英微微一怔,因为大明对于国外情报的落后,所以安南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确实不是特别清楚。

当然,如果傅友文只是一个正常的户部侍郎,那么他肯定也不清楚,但作为蓝玉小圈子里的“军师”角色,傅友文能从军方获取的信息,却比普通文官要多得多。

因此,傅友文给朱雄英解释道:“从安南那边的土司听说占城国的国王制蓬峨似乎战死了,安南国的主力已经从南线抽身,得以调兵北返,而且安南国内的局势也不太平。”

“详细说说。”朱雄英的面色有些凝重,他没想到,傅友文的消息比锦衣卫还要快。

因为海贸的事情,所以第一时间就交代给锦衣卫,令其侦查安南国和占城国的情报了,但是南方长期以来都是锦衣卫活动范围较少的区域,也是情报的薄弱之处,所以消息都很滞后.哪怕这时候下令查,等到查清楚反馈回来,也得有一阵子了。

不过既然傅友文这边的消息更快更全面,那么提前了解自然是更好的。

经过傅友文的介绍,朱雄英对眼下南方的局势,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安南国和占城国,版图有点类似于越南战争时期的北越和南越,长期以来,都是安南国压着占城国打,但是在三十年前随着制蓬峨成为占城国国王以后,局势开始转变了,制蓬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他继位以后大力整顿了占城国的军队,因地制宜设计了以象阵为核心的军队体系,并且趁着安南国陈朝的内讧,不断吸纳逃亡到占城国的军官,实现了军力的大幅增长。

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安南国陈朝的陈裕宗派遣大军讨伐占城,被制蓬峨设伏大败,随后趁着安南国皇位争夺事件的混乱,大举出兵北伐,攻破安南国的首都升龙府,大肆焚烧掳掠而归。

洪武九年的时候,安南国内的混乱初步平息,新任国王陈睿宗为了树立威望亲自带兵攻打占城,然后结局比明堡宗还惨,直接战败后一命呜呼了,安南国元气大伤,首都升龙府再次被制蓬峨攻陷,洪武十一年,制蓬峨第三次攻陷安南国首都升龙府,两国攻守之势可以说是彻底逆转。

不过,在这种亡国危机下,安南国内也出了一位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那就是外戚胡季犛,在第三次被攻陷国都后,胡季犛上位兼任小司空,并推荐其结义兄弟阮多方为将军,党羽范巨论为权都事,在朝中竖立自己的党羽,逐渐掌握安南国陈朝的大权。

而后在洪武十三年,制蓬峨第四次北伐进攻清化的时候,胡季犛领水军、杜子平领步军前往防御并击败了制蓬峨,这是陈朝第一次击败制蓬峨军,胡季犛在朝野和军队中的威望大大地提高,而战后杜子平托以疾病的原因被免职,胡季犛独掌军权。

随后,胡季犛命手下弑杀了陈废帝,陈艺宗继位,而随着今年制蓬峨第五次北伐但却在海潮江遇伏身亡后,胡季犛的外部压力彻底解除了,安南军一路南下,占城国丢失了不少土地,不过制蓬峨留下的军队还很强大,安南国没有一口气吞掉占城国能力,所以双方最终以横山关为界暂时罢兵言和。

而安南国对占城国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两国之间高下已分,安南国有更多的兵力可以抽回北方,再加上安南国对北方边境始终有领土要求,因此在韩观镇压下利益受损的边境土司们,也开始倒向安南国,这就形成了安南国与大明之间的边境摩擦。

只不过这种边境摩擦还没有引起大明的重视,毕竟跟安南国比起来,高丽国那可过分多了,不断越过鸭绿江屯田、建立城堡、迁移人口,并且收编残存的女真人当打手.安南国这种小打小闹,广西地方就能处理,还传不到中枢的耳中。

傅友文总结道:“所以,大明如果派遣舰队保护着商船前往安南国进行贸易,那么在这个时间档口,其实是有可能引起安南人其他猜测的,整个航程也会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甚至有可能引发战争。”

“如此说来,事情倒是要更复杂一些。”朱雄英认真以对,“不过问题倒也不大,这次下南洋,本来舰队也有威慑南洋诸国,散布大明天威的意思,其实反过来想,难道安南国就不虚吗?”

傅友文微微一怔,朱雄英这话说的很有意思,是啊,安南国就不虚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安南国这么多年以来,始终与占城国处于战争状态,制蓬峨五次北伐,三次攻陷安南国都,整个安南的政治、经济都受到了战争的极大影响,正是因为两国的战争,渴望当权者能保护他们利益的大地主才会支持外戚胡季犛上位.当然,安南国内的大地主们不久以后就会迎来胡季犛的背刺就是了,胡季犛会做出跟李成桂一样的选择,那就是清查私田。

说回现在,安南国的国力、军力,其实是不足以再次支撑一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要是安南国有能力跟大明开战,那他们为什么不一路平推先把南边的占城国给灭了?是他们不想吗?

肯定不是。

所以,久经战乱的安南国,这时候肯定是不敢公然跟大明开战的,这也就是反应了他们奇怪的心态,一方面想在北方边境招降纳叛拓展势力,另一方面还不敢跟大明公然叫嚣。

故此朱雄英判断,此行安南国是不敢对大明的舰队动手的,大明舰队的到来,反而能起到威慑安南国,继而维持住安南国与占城国之间的态势均衡的作用。

“有了大明舰队的干预,安南国想要大举南下,彻底灭亡占城国,肯定是会有顾虑的。同时,维持住现在两国之间的局势,对大明来讲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不管是安南国强大还是占城国强大,都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而在占城国的角度来讲,在安南国的压力下,他们也会更加地亲近大明。”

“所以这次下南洋,我认为是利处很多,弊处很少。”

听了朱雄英的分析,傅友文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南方局势的担忧稍稍地减轻了,如此说来倒是一举两得,既能赚钱,又能稳定南方。

两人继续讨论,话题转到了第二站占城国。

占城,即占婆补罗(“补罗”梵语意为“城”),所以又叫占婆,这个国家在洪武二十三年的今天,国土是北起横山关,南至大海,以前是汉朝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后来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杀了县令自号为王,建立了占城国,隋唐的时候国土极盛,曾发兵攻打唐朝,占领驩、爱二州,后被唐朝的安南都护张舟所败,占城国开始把领土扩张的目光转向了西方,趁真腊分裂之机入侵真腊国,不过很快吴哥王朝建立,真腊国与占城国陷入了长期战争,最后占城国被真腊国吞并,再次独立后,又遇到了蒙古人的南侵,在蒙古南侵的过程中,占城国表现相当出彩,安南国被蒙古人灭国了,占城国反而坚持住了,甚至凭借着茂密的丛林地形,数次击败了蒙古远征军。

朱雄英说道:“占城国虽小,但其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南海要冲,是我们通往更远海域的必经之路。不过跟安南国相比,占城国基本上没有受太多的汉化,这一点倒是有些遗憾。”

文化输出是增加大明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环,以大明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形成的文化认同,其实无形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过这种东西的实际效果还是要依赖于军事,兵强马壮说话才硬气。

傅友文点了点头说道:“占城国确实是个重要的中转站,不过,由于占城国与安南国、真腊国,都存在恩怨,在前往时还需格外小心,避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大明不站队,才能处于超然的地位。”

朱雄英微微颔首:“这是自然,到时候得跟水师的将领详细说明这一点,这一趟探查情报和军事威慑都在其次,主要目的还是做生意,得确保我们在占城国的贸易能够顺利进行。”

接着,朱雄英和傅友文又在财务方面估计了一下,包括几种主要货物的进货成本和利润,以及远航的具体费用,最后算出的预估利润还是挺令人满意的,最起码能支撑第二批次风帆战列舰的建造了,除此之外还能富余一些。

“有一就有二,只要这次远航顺利,能够带回来几十万贯的利润,那下一次下南洋就好说多了,若是一年能有一到两次皇室主导的远洋贸易,整个大明的财政都能宽裕不少。”

朱雄英点了点头,站起身向傅友文告辞:“谢您解惑,今日受益匪浅其实只要户部支持,这件事情筹备起来会很顺利的,海上贸易定能取得成功。”

“殿下过誉了。”傅友文回礼道:“能够参与此次远洋贸易的筹备,也是户部的荣幸,户部定会全力支持殿下的计划,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户部的杨尚书那里?”

“无妨,我会去说的。”

户部内部的勾心斗角和权利争夺,朱雄英就不打算参与了,他这个身份也不合适。

跟户部沟通完,内廷方面就好说多了,作为皇权的附属,宦官们不可能反对这个计划,他需要注意的是不让宦官们从海贸里中饱私囊太多。

朱雄英步出户部值房,阳光斜斜地洒在他的脸上,映出几分坚毅。

什么叫大航海时代的开端?

对于朱雄英来说,这次的海上贸易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活动,更是大明向海洋迈出的重要一步,只要先让朝野看到海贸的利润,那么有利可图,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办更多的事情,肯定还有接下来的行动,而这种东西,肯定都是规模越来越大的。

海外贸易,虽然目前仅仅是皇室主导的海外贸易,但涉及的产业链却很广泛,毕竟皇庄皇店也不会直接生产丝绸、茶叶、瓷器,最后采购带动的都是这些行业的发展,而从海外购买的商品,回来销售,同样也能带动国内市场的活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