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这里,从陈保平认识到农村的弊端后,王致远就已经决定帮他一把了。
也不能说帮,按照惯例,一般都是熟悉县里工作的同志接替上位,这个时代尤为明显。
毕竟更多的还是人治,很多东西都要靠各县的同志去传达和贯彻,对当地情况不太了解,空降过去也不太合适。
现在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了,已经不是刚解放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各地都缺少干部。
肥城县的人事问题,王致远对那边地委也旁敲侧击了一下,目前主要还是因为整风没有过去,那边地委还没有下定决心,担心提拔的人员再度出现问题,索性准备等整风过去后再确定。
陈保平按惯例是机会最大的,王致远也准备出点力。
接下来王致远跟陈保平开始就往事叙说了起来,说着过去在学校的那些事情,后面他也说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陈保平算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当时华北需要人,他在那边当联络员,基本是避开了战争。
对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他做得比较多,也很了解当地农村的情况,解放后直接在肥城县做了第三书记。
可惜跟县里的书记不那么对付,农村也难得出太大的成绩,这些年也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没有动。
运气也是不好的,当初他的首长,后来直接从华北调走了,去了南方,他当初没有跟去,现在比较熟悉的首长都少。
从他口中,王致远知道他这些年也算兢兢业业,肥城县农业发展还算不错,这一年又开始大力发展合作社,成绩还是很突出的。
这其实就是大部分干部的真实写照,在一个地方当干部,很多时候就一直在那个地方,能干到一把手就算很厉害了。
在一个地方干上十几年,碰到起风才会有大的变动,不是谁都可以像王致远这样,爬升这么快,成绩这么突出。
当初王致远离开部队,要是没有周子瑜的帮助,勉强也是担任一个县的第三书记,甚至只会担任某个县区里的书记。
“你很可惜,要是当初你跟着一起走,现在当个地委副书记,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陈保平笑了笑:“当初想着在哪里不都是一样,而且南下也是要挑选的,以我当时的经历,那个时候还真不一定挑选得上我。
后来没有想到,在县里也不是那么安生,情况真的跟当初参加工作那会不一样,当初大家都是想法设法的去完成任务,想的都是如何更好的取得胜利。”
“你这个想法还是要保持下去,后面还有更艰难的任务要你去完成,有更大的责任要你去担负,干劲要保持着,出了成绩组织不会忘记你的。
同时还要多学习,要善于斗争,直来直去是不行的。”
王致远说着说着,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他也是不善于斗争的,只是他知道大势,可以以势压人。
“我一定认真学习,有什么不足,还要致远你多提点。”
“接着好好干,省内合作社是发展的大趋势,只要这个路线不偏移,出成绩是迟早的事情。”
多的话王致远就没有说了,这点陈保平还是听得懂的,要是这都不理解,做一个县的书记也是不合格的。
新的一天,王致远已经开始筹备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的方案了,这也是最难的一项,单靠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
这一项在冀省,王致远估计需要花费十年之久,才能彻底完成,在别的省,那就更难了,需要的时间会更久。
其中要是有什么政策变化,那时间就说不好了。
农业如何改造,这点上王致远目前也只能着眼于合作社,通和地区实行的合作社。
这个是属于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的升级版,兼具了两者的优点。
对于人民公社,王致远认真的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以目前的生产力,这种方式是不合适的。
而且人民公社也存着分配的问题,其中就体现在了照顾弱势群体。
以目前农业的生产力,如果不是当时的人民公社,是不可能一家养四五个甚至十来个子女的。
能存活下来的,也不会超过一半。
主要是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多劳多得虽然有体现,但是那是在照顾弱势群体后的多劳多得。
如果一个公社,除去税收和积累后,生产总值是,那么其中有30%左右用来照顾了弱势群体,其余的40%用于劳动者自己的消耗,剩余的30%再用来分配。
这点上面是分配对劳动者是不太公平的,干得好的公社,如果副业多,可分配的就多,照顾一些弱势群体,也是没有问题的,社员分的多,怨言也不会太大。
如果是以农业为主,这对劳动者而言,分配到手上的和生产的是不相匹配的,分配到手上的劳动果实太少了,分配给弱势群体的太多。
后来单干,有的地方欢呼,有的地方坚持走集体,也是因为当时各地情况不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