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画哪一笔,怎么画,我画哪一笔,画在哪,她画哪一笔,用什么颜色。(x)
我们要画什么。(√)
-
排练就是这么一件矛盾的事情,越排问题越少,同时越排问题也会越多。
上一秒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可能下一秒又牵扯出一个大问题。
下一秒解决一个大问题,可能又忽视了上一秒的一个小问题。
几个没有职业经验的乐手凑到一起合排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问题出现的频率和问题的程度取决于他们每个人的个人水平。
个人水平越高,问题出现的平率也就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就越艰深,越不容易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享誉国际的室内乐团都是一群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人群组成的,千万别觉得他们是大器晚成。
这些人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独奏家的水准,那么他们时间都去哪了?
大都贡献给了排练室,贡献给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忽然有一天,一场大型音乐活动把他们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推向世界舞台。
一曲成名天下传。
这是某支职业室内乐乐团的发迹故事,说实话,他们已经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了。
殊不知有太多太多与他们经历相似的室内乐团只因欠缺了一点运气而最终无奈解散。
尽管艺术高于生活,可搞艺术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嘛。
室内乐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表演形式,如今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其中包含并不仅限于音乐家的包装、履历的撰写等等等等。
音乐家们就像被摆在展柜里的商品,他们的组合就像是茶具三家套或家纺四件套螺丝刀八件套,搞个全场三折或季度优惠卡也是常有的事,商家们的做法无一不在向有限的听众表达一种悲壮的情绪,求求了,来听听他们的音乐吧。
有人问了,说这么惨,搞得这群音乐家像是跪着要饭的似的。
别不信,还真是。
也别以为这样就会吸引来观众,如今的音乐观众和文字读者一样,品味越来越高,越来越帅,越来越漂亮,眼光也越来越毒辣,他们还都具备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备远超作者的大智慧。
他们已经不太关注音乐家们的小故事,他们清楚什么样的作品更值得他们付费。
可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为车尔尼op256付费。
可能就像秦勇所说,如果一支职业三重奏乐团的开端是从车尔尼作品开始,那么他们注定连滴在地上的那摊泔水都舔不到一口。
好在好在李安陈璇王盼盼三人不是要组一支三人室内乐团,回归现实,从那个音乐家的世界回到真实人间,三个人只是为了一点手头工作,临时决定排练这样一首作品。
可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到了最后王盼盼都快迷失了方向,他们是要干嘛,难道不是只是为了录一个招生宣传视频吗。
四月的某晚。
李安:“我们还有时间。”
陈璇:“再来一遍。”
王盼盼:“亲姐,十二点了。”
陈璇:“再坚持一下盼盼。”
李安:“就当加个夜班。”
王盼盼:“那有加班费吗?”
李安:“赶紧拍个小视频发给你哥,兴许能有。”
那晚王盼盼回到家躺倒在床上已经是凌晨两点半,合上眼那一刻她好开心好开心。
她开心的点不是终于可以睡觉了,他开心的点是老大和璇姐终于达成了“和解。”
她终于不用再听两个人为作品演绎的风格唇枪舌战了,确定了风格,她也就不用再每拉一个音都提心吊胆了。
紧接着的第二天晚上,她惊喜发现他们的音乐质感提升了一个档次,结果她还没来得及开心,就听两个人又因为一个段落接口的速度问题开始了。
还好还好,只是一个小问题,最终老大妥协,okok,我们继续。
李安吃了个亏,因为他没有排练过这种室内乐作品,如果三人还有下次,他一定会在一开始就让大家先讨论确定好曲目的演奏风格,而不是像这次,边排边摸索。
秦勇后来和李安聊过这个问题。
秦勇说,如果把合奏过程比作一群人共同画一幅画,那么排练就是动笔前的研讨会。
研讨什么呢?
你画哪一笔,怎么画,我画哪一笔,画在哪,她画哪一笔,用什么颜色。(x)
我们要画什么。(√)
作为一名有过专业学习经历的指挥,在对于排练作品的大局观上,远超三人,讲道理他是不是应该在三人排练前提前给三人打个招呼呢,哪怕简单的说一说。
应该,但秦勇又觉得有陈璇和李安两个人,他没什么可操心的地方。
可令秦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李安陈璇的带领下,三个人录给他的第一遍完整视频就给他一种带有“职业范”的感觉。
一些细节打磨的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