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青云打柜子,先从里面拿出了一件瓶子,放在陈阳面前,示意陈阳看看。
陈阳从桌面拿过瓶子看了起来,这是一汝釉纸槌瓶,瓶盘口,长颈,方折肩,筒形直腹至底渐敛,卧足。通体罩施仿汝釉,釉质莹润,釉色幽隽,厚若凝脂,淡恬似玉,散见开片,足呈黑色,但此系在足胎之上罩施黑釉所致,形制端庄古朴。底面稍向内凹陷,带有三颗芝麻大小的支钉痕。
明仿汝窑天青釉纸槌瓶
纸槌瓶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类制式,它形制尤如造纸打浆时所用的槌具故而得名,纸槌瓶亦称直颈瓶,纸槌瓶的用途,除了单纯的摆设外,应该是宋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瓶。只是对于宋人来说,这样一件器物在欣赏之余,或许还能寻求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这是专属于宋代的理性之美,是一种深受宋代统治者青睐的器物之一。
宋代汝窑瓷器多为小件器物,能有一件这样的纸槌瓶,那可真是发财了。
陈阳一边看着纸槌瓶,开始脸上喜笑颜开的,越看眉头皱的越紧。汝窑瓷器釉色天青色,而自己手里这件釉色灰青闪蓝;釉色比汝窑更透亮,釉面具有明代瓷器特有的橘皮纹,陈阳将瓶子对光斜视,釉面泛起橘皮纹清晰可见。器身开片比宋代汝窑瓷器密而规整,布满细碎的纹片。
不对,这是一件老仿,如果自己没看错,这应该是一件明宣德年的官仿!
“这不对呀,”陈阳抬头看了一眼宋青云,“师叔,你在这考我呢!如果我没看错,这根本就不是汝窑,从特点上看,这纸槌瓶应该是一件宣德年的官仿!”
在明代,仿烧宋代名窑瓷器始于永乐时期,仿汝釉瓷器是从宣德时期的开始的。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匀净,开细小纹片,釉面橘皮纹明显,外底多署当朝年款。虽然这支纸槌瓶底部没有署款,但是从特点上不难看出,这就是宣德的官仿!
明代仿汝窑开片
明代仿汝釉瓷器纹片比宋代汝窑瓷器密而规整,布满细碎的纹片。
“好眼力!”宋青云笑了一下,“来给你看件更好的!”说着话,宋青云转身从柜子里将一件汝窑盘放在了桌面上。
汝窑盘,坦腹小撇口,口沿有包金时打磨痕迹,圈足微微外撇,造型线条舒展,制作工艺精细。釉水腴润柔腻,色泽青中泛蓝。整体格调如汝似官,透露着简洁凝练、端庄静雅、清正高贵的气韵。足底“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款秀雅工整。虽为盘形,但应不是一般日用品。
清代 雍正 仿汝窑青釉盘
最关键的,这又是一件官方!
底款
汝窑仿造,在明宣德和清雍正、乾隆时期最多,明代还好一些,根据记载,只有宣德朝仿制了不少汝窑,其他朝代几乎都没有仿制;但雍正就不同了,雍正一朝瓷艺臻至顶峰,其中又尤以仿古单色釉最能体现其审美意趣,雍正皇帝临位虽仅有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方面成就显赫,从《清档》之记载可知雍正时仿古瓷或出于圆明园下旨仿造或收起搁置养心殿,以便朝野之外陶冶心灵。
《竹园陶说》载:雍窑珍品多仿古,当时由宫中发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厂仿制,制作有本,好其出器甚精。由此不难看出,宫廷命唐英烧制仿古瓷,通常是由宫廷御用画师从内廷搜集历代名瓷,画样后由皇帝审阅,并根据皇帝的要求修改后,用木旋成样子,再送交唐英仿烧。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载由皇宫内廷发旨定烧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铜骨无纹汝釉」等。
雍正、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清雍正时期仿烧汝窑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酱色胎、天青釉,但是也有一种鱼子纹的细开片、灰白胎,釉面也有蟹爪纹,釉色净光透亮,釉面多棕眼。最关键的,雍正时期的汝釉瓷器则没有开片,缺乏宋代所独有的沉稳神韵,这是最好鉴别的一点。
雍正仿汝窑,没有开片
“嘶!”陈阳皱着眉头,倒吸了一口凉气,抬头看了一眼宋青云,“师叔,你不会告诉我,你手里这三件汝窑都是官仿吧!”
宋青云微微轻哼了一声,说了一句,“你瞧不起谁呢?”
话音落下,宋青云将最后一件汝窑摆在了陈阳,这也是一件纸槌瓶。
这件纸槌瓶浅盘口,长颈,溜肩,筒腹,暗圈足。通体满施青釉,釉色莹润朴雅,釉质润泽、厚而不重,可谓莹莹若凝脂,只怕化心间。其色如雨过初霁般清新、爽朗。釉面光洁清透,玻璃质感强,局部带有土沁痕迹,土沁在氧化层内层,这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与土壤接触才能形成。
汝窑,天青釉长颈纸槌瓶
近看釉面满布细碎透明及浅色开片纹,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如梅花枝错,层层叠叠,堪称一绝。
汝窑开片的形成,开始是高温焙烧下产生的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色泽多变化好像能看到它的流动,静静的看着,仿佛潺潺细流滴入心田。内包装物品陈旧,带有明显的历史沧桑感。
瓶口处开片
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如果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
放大镜下气泡
汝窑釉下的气泡是汝窑的典型特征之一,根据专家对馆藏传世品的微观观察显示,气泡呈现同心圆状态。
底面稍向内凹陷,四周有三颗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带有明显的土沁痕迹,是用支钉支起施满釉的瓷器底部,烧成后将支钉打掉,仅在器物底部留下细小支烧痕迹的支烧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使器物表面满釉烧成保证器物美观。
漂亮!陈阳轻轻抚摸着面前的纸槌瓶,这才是真正的宋代汝窑,摸起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女人的肌肤,光滑细嫩,如果你很久没有碰女人了,摸起来就会有一种不想松手的感觉。
“对么,”陈阳这次脸上露出了笑容,“你别老那么抠门,拿点好东西出来让我长长见识!”陈阳一边看着,一边向宋青云说道。
“你别跟我在这哭穷!”宋青云抽了一口烟,顺势白了一眼陈阳,“你不也有么?你不是刚从莲花山弄回去一件天青釉瓷盘么,回家看你自己的去!”
切,一件汝窑怎么能够呢,如果自己再有一件其他的汝窑,那自己就可以卖出去换钱,这样不但有钱,自己手里还能有一件汝窑,那多好!
“好事都TM是你的了!”陈阳说完,气的宋青云打了他脑地一下,示意他把瓶子放下,“你就不好奇,我这三剑是怎么来的?”
经宋青云这么一说,陈阳这次将瓶子放在桌面上,看着眼前的三件汝窑,一件宋代汝窑,一件宣德仿,一件雍正仿。不要小看这两件官仿,曾经有一件雍正年仿的汝窑六棱盘,拍出过800多万;明宣德仿的汝窑纸槌瓶,自己曾经在一个私人拍卖会见到过,有人用十五万元拍走了,三年后这物件出现在拍卖会上,直接拍出了50多万,只不过那件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的署款。
“别好奇了,我跟你说,”宋青云看着陈阳得意的笑了下,“这三件是从一个坑里出来的,除了这三件之外,还有两件钧窑!”
“一个坑里?”陈阳听完一愣,随即顺嘴说了一句,“师叔,你刨坟掘墓去了!”
“去你小子的!”宋青云骂了陈阳一句,向陈阳说起了这几件东西是怎么来的,“那是88年的时候,那天我在店里,突然来了一位乡下人,问我要不要老物件,家里翻地跑出来的,不过得跟他去乡下。”
起初宋青云并不太想去,当听说他家里刨地挖出了一个老式行李箱,里面除了银元之外,还有几件瓷器。当时这小子把银元戴在了身上,宋青云仔细看来银元,确实没有问题,这才同意跟他回去看看。
“他家住在牛头山下面的夏家村,”宋青云抽了一口烟说着,“当我到了地方之后,看见土坑里埋着几件物件,土坑是新挖的,物件连遮挡都没有,就很简单的掩埋在土里。当时我真以为,遇到了埋雷的了,心里还想着,这次估计是白来了。”
等宋青云将物件拿出来看过之后,当时宋青云就惊呆了,坑虽然是新挖的,但物件却都没有问题。宋青云在陈阳面前伸手晃了晃,“一百八十块,收了这三件汝窑,另外两件钧窑,是从其他村民手里收的。”
说到这里,宋青云狠狠抽了一口烟,“你现在也知道我来江城的目的了,这几件东西出现之后,我频繁在夏家村出现,可惜的是,别说好东西了,连件像样的物件也没遇到过。”
“后来那小伙子跟我说了实话,物件不是在地里挖出来的,而是上山打兔子的时候,在山上发现的.....”
“等会,师叔!”陈阳伸手打断了宋青云,认真的看着宋青云问道,“师叔,你刚才说是牛头山,对么?”
宋青云点点头。
“师叔,等我,我回家一趟!”陈阳起身就往外走,走到门口的时候,指着宋青云,“别走,天大的事就在这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