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直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朱棣才真正开始了朱元璋全民为兵的政策,将整个江淮地区,高过车轮以上的男子,全部都抓了壮丁。
这一次,朱棣倒是大开府库,拿出了不少武器装备,对于这些壮丁进行装备。
但是,他哪里有那么多的库存?
因此,被装备起来的也依旧还只是一小部分。
剩下的绝大部分,依旧还是镰刀,斧头,锄头这一类的。
而全民皆兵这一手,虽然说遗患无穷,可是,到底也让江淮地区爆发出了最后一丝抵抗之力。
当时的郭子仪,本来是想要趁着江淮空虚的时候,轻骑下寿春。
但却没有料到,到底他也还是慢了朱棣一步,在这里吃了一个小亏。
那个时候的郭子仪,身边只有几千骑兵,发现未能如愿之后,也就直接退了出去,直接退到了徐州西部地区。
那个时候的郭子仪,既然轻骑奇袭未下,那就准备调集主力大部队,堂堂正正从徐州方向横扫江淮。
但是,就在那个时间段,汝南的田穰苴所部风云激荡。
等到郭子仪等到他的主力大部队之后,谢艾所部的兵马却也已经进入到了江淮地区。
不过,好消息倒是,这一件事发生没多长时间,位于汝南的田穰苴余部就已经从上至下齐齐降晋。
自此,郭子仪领大军从徐州方向进攻江淮,而斛律光也是令汉中大营兵马从汝南方向自北向南南下江淮。
斛律光所部兵马直攻寿春,但是,从徐州地区进攻的郭子仪这一路上距离寿春就比较远了。
这一次的郭子仪则是带领着大部队稳步推进,当然不可能像之前那样轻骑绕到过中间的城池直取寿春。
然后,在各方面的巨大优势之下,郭子仪依旧先后攻下了钟离、当涂、东城、阴陵之地,直到了曲阿的时候,才受阻于扬州军大将陆抗。
虽然说在徐州的时候,陆抗受阻于陈登,在扬州的时候,更加成为了陈庆之的踏脚石之一。不过,这两次之败,并不能抹杀他也同样是一名名将的事实。
而且,他的旁边,还有着曾经的徐州军大将王坚相助。
王坚其实最一开始也是在汝南田穰苴帐下的,并且,在战争的初期,还立下过不小的功劳,以孤城对抗王贲四万大军,让田穰苴得以能够先打退张辽,重整汝南防线。
最开始的阻拦,他的防线的根本都是建立在南阳方向。
可是,由于中原大战败的太快,谁都没有想到,豫州那么快就已经连续丢失了数处重地,以至于让张辽可以配合斛律光两面夹击汝南地区。
为此,被火线提拔起来的田穰苴,他在接过了汝南军务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构建汝南防线。
只不过,在战争初期立下大功的王坚,却也同样一步步被赵匡胤削弱了手中的权力。至于理由嘛,和当时位于长江之上的周瑜几乎相差不多。
而王坚,也同样是跟随谢艾离开的将领之一。
王坚虽然在赵匡胤这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可是,等他们进入了江淮地区之后,当朱棣得知王坚这么一名名将也在这一次众多将领之中的时候,他也表现出了对于王坚的兴趣。
同时,对于谢艾一支兵马,朱棣也毫不客气。
虽然并没有直接吞并他们,以防止在这种关键时候引起对方的反弹。可是,却也牢牢的要下了这一支兵马的指挥权。至少,就算是谢艾,名义上也要接受他的指挥。
谢艾当然不想要这么轻易就交出指挥权,可是,人在屋檐下,他却不得不低头。毕竟,如果没有朱棣的话,他连手底下这四万大军的口粮都拿不出来。
故而,在郭子仪所部连续推进的情况之下,王坚被朱棣直接越过谢艾,调到了陆抗那里等副手,以此阻挡郭子仪兵进寿春,并于曲阿一线,以区区一万两千兵马,成功暂时挡下了郭子仪。
而寿春位于九江的最北部,几乎就紧挨着豫州。
正因为距离这么近,当时的谢艾才能够撤的这么快。
但正是因为如此,斛律光率领汉中大营的兵马,打下了下蔡之后,所部的兵马就浩浩荡荡的压迫向了寿春。
下蔡作为九江门户,如果这个地区掌握在手中的话,至少可以给寿春当一个前哨阵地,如果可以固守这个地方的话,朱棣自然是非常乐意的。
可那个时候兵力有限的他,也只能暂留选择放弃了这个地区,而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寿春、合肥重地。
斛律光的攻势相当的猛烈,就算是朱棣手中有寿春这样的重镇以为屏障,但却也依旧艰难无比。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棣也不得不改变了之前的想法,提前动用了扬州的世家兵马。
至于王翦,从江夏方向出兵的他,一开始也是势如破竹,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了金兰、商城等重地,并率领五万大军,气势汹汹挺进大别山。
只要翻过了大别山,寿春、合肥尽皆在望。
而驻守在大别山之上的,正是曾经的中原名将,赵匡胤军中有名的儒将谢艾。
谢艾此前并没有和王翦交过手,而他对于王翦这一名名将,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一出手就是全力以赴。
不过,谢艾用兵,主打的就是一个以谋取胜,而他的对手王翦,却也同样主打的是以谋取胜,而且是在稳步推进的情况之下,以谋取胜。
因此,谢艾的首战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反而还折损了上将军种世衡,被后羿于军中一箭射杀。
也就在这个时候,全民皆兵的江淮地区,让三路晋军主将,一个个都不由得苦恼不已。也看着只等着三路大军胜利会师了,但朱棣这个时候来了这么一手,还是给他们平添了不少的变数。
然而,就算是如此,他们依旧对于打赢这一仗有足够的信心。
可是,还不等他们这里打出一个结果,交州落入晋军的手中的这条消息,快速席卷了晋扬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