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咸雍元年(宋治平二年)十月底,一场属于契丹贵族的‘冬狩庆典’在檀州密云县盛大开幕。
与‘捺钵’(na四声bo一声)同行的人员之多,队伍之庞大,让韩明这个穿越众第一次见到,不由得震撼当场。
“侯爷这是第一次见到‘捺钵’(辽帝行营)吧,可以说这是辽国特有的政治制度。”
“辽国皇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
“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
“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
贺正儒见到韩明有些愣神,就知道对方是被辽国这种‘捺钵’制度震惊到了。
“该说不说,确实是有一种异域的美感大气在里边。”
“也就是放在辽国这些游牧民族身上了,若是在中原王朝这么干,可是会被骂劳民伤财的。”
韩明不由得感叹一句,对于辽国的‘捺钵’制度有些感兴趣。
“其实作为辽国真正的军政中心,‘捺钵’的人数和体量还是后话,真正的重点在于这样一种可移动的国家体制,能够让辽国统治更加安全。”
贺正儒开始讲解他所了解到的关于‘捺钵’的情况。
“凡捺钵之内,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
“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
“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最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
“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我们也赶得巧,这次说不得能见到整个大辽权贵阶层。”
“同时对于捺钵的禁卫法制也是十分森严,要求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着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
“从这一方面来看,确实如侯爷所言,劳民伤财,但也一定程度上留存了契丹贵族的势力。”
“这种流动性让辽国能够在战时或者面临国破家亡时的危急时刻,能够快速保存全**政体制和有生力量。”
“即便能够短时消灭他们,却也能够快速卷土重来,重新在这篇土地上扎根立足。”
听着贺正儒长篇累牍的介绍这种‘捺钵’制度的优势,韩明无奈一笑,想到未来的金灭辽之战。
“正儒兄,一个国家若是真的再走下坡路,无论如何优秀的体制制度,都无法挽回覆灭的结局。”
“大辽如今就是如此,表面看似强盛无比,实则外强中干,只要有一个引子爆发,整个帝国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和我们大宋一样,若是辽国不进行改革变法,接下来要落于人后的就是他们了。”
韩明轻夹马腹,带着永曾跟上捺钵队伍向北而去,徒留下贺正儒与杜纪阳等人一副沉思的面容。
檀州(今北京密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幽州置,治所在燕乐(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割与契丹(辽),隶属南京道析津府,管辖密云、行唐两县。
耶律洪基等人今年的‘冬狩庆典’就选择在这里,从此处往北数十里是白河与潮河的交汇处,跨过此处在行进百里就是着名的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空并没有明长城的加持,只有北齐长城的固有旧址,外加隋、唐、后梁、后唐、辽这几个国家加固修缮得来的古北口。
韩明此次虽耶律洪基等人北上,除了参与冬狩,最为重要的是想考察一番这座古北口长城,为日后北伐做准备!
十月二十七日,捺钵进驻密云郊外便不再前进,从此时起,将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冬狩庆典。
这是独属于契丹族的喜庆节日,所有权贵都憋着一口气准备在这场庆典中大显身手。
而韩明负责谈判的两员大将贺正儒、杜纪阳也早早的和随行的辽国大臣洽谈‘重熙增币’的问题。
庆历增币,辽朝称为“重熙增币”,是指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兴宗重熙年间)辽朝趁大宋内外交困之机迫使宋朝增加对辽岁币的历史事件。
这个赠币的基础是按照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才得以结束。
甚至在这中间,辽兴宗还派耶律仁先和刘六符再次使宋争得一个“纳”字,即岁币是宋方纳给辽方的,不是赠送的。
最后先仁宗委曲求全予以应允,而条件是辽朝须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毕竟当时宋夏第一次战争已经走向了大宋不利局面,先仁宗皇帝期望能够借辽国之手干预,与西夏和谈。
对于这件事,还是富彦国大相公当年亲自出马坐镇谈判的,这点韩明还是听自家祖父闲聊时说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