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圣旨从御书房颁发了出去,分别是周家,吴家和沈家。
周家和吴家是联姻的旨意,而发往沈家的则是任职的旨意。
如果在沈青岩案之前,沈伯彦没有要入朝的打算,现在则不同,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吴家做大,夏皇料定,这份旨意沈伯彦断然不会拒绝。
从御书房出来,赵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无奈叹息,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断然不会祸水东引。
赵晋很了解自己的夫人,只要联姻的消息传了出去,曹夫人哪怕再认可吴忧,也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于别人做妾。
去吴家宣旨的依旧是朱高,圣旨的内容还是老套路,先是一顿长长的夸赞,什么为民请命,国之栋梁之类的言辞,最后才说到联姻。
前面的内容自动被吴忧忽略了,听到后面,吴忧是一脸的错愕。
他和赵轻柔的事情还是不清不楚的,这一道圣旨完全打乱了节奏。
晋安郡主周安,吴忧印象深刻,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在离心湖时一幕,她喜欢牵着一只哈士奇,而且身边总是跟着一个护妹狂魔。
他和晋安郡主只是相识,突闻要娶她,吴忧一时间愣愣失神,况且晋安世子周平的性格,要是得知了这个消息,非打上门来不可。
“吴大人,接旨吧!”
朱高的话语传来,吴忧有些不知所措,他如果娶了晋安郡主,那赵轻柔怎么办?
“谢陛下隆恩,陛下圣明。”
没等吴忧有所反应,吴敌便兴奋的接了过去,如果是其他的圣旨,吴敌这样做不合规矩,但是亲事不同,只要父亲认可了,儿子必须遵从。
“那就恭喜吴大人了。”朱高道了一声贺,便率仪仗队离开了。
“恭喜少爷,贺喜少爷。”
…………
百事通和吴坎等人纷纷上前道贺,他们心里清楚,周家的势力远胜于赵家,若得到周家的助力,吴家的路才更加的好走。
看着众人喜笑颜开,吴忧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周吴两家联姻,以及沈伯彦任中书令的消息很快传开。
赵府。
听闻消息的赵轻柔愣愣出神,她憧憬的未来还未开始,便已结束,心里酸涩,两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到下巴。
待消化完这个消息,她擦干眼泪:“不行,我要去见他。”
刚到府门处,便见赵晋已经等在了这里。
“这段时间,你哪里都不许去。”
赵轻柔的性情和曹夫人太像了,如果让她出去,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有前车之鉴,赵晋可不蠢。
“爹,我只想去见他一面,算女儿求你。”赵轻柔哀求道。
“来人,看住她,不允许她踏出府口一步。”赵晋语气冷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说完,他又看向小葵:“还有你,如果再敢与吴家接触,以后这个家便容不下你。”
闻言,小葵脸色苍白,扑通跪在地上。
此时有数名丫鬟仆役到来,守在府门前。
见赵晋这次是铁了心了,赵轻柔无奈,含泪跑回到了房间。
“柔儿,请原谅为父,这次不能由着你的性子。”见赵轻柔远去的背影,赵晋低声喃喃。
这时,曹夫人走了过来,问道:“是你做的?”
沉默了片刻,赵晋放缓语气:“夫人,你我这么多年的夫妻情份,什么事情我都可以让着你,但是这件事情关系到我赵家的存亡,我不能坐视不管。”
“罢了,我去看看柔儿。”曹夫人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多说无益。
上官府。
上官白手指拨弄琴弦,悠扬的琴声入耳,让人迷醉。
一曲终了,伺候在一旁的青鸾将煮好的茶摆放在石案之上。
微微迟疑,青鸾问道:“主人,吴忧还杀吗?”
青鸾明白,上官白之所以要杀吴忧,是因为赵轻柔,现在吴忧和晋安郡主联姻,已经对他没有了威胁。
上官白端起茶盏,微微笑道:“杀,当然要杀,依吴忧的性情,如果得知了真相,必定会报复,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轻抿一口茶水,上官白继续道:“得把吴忧调出城,否则我们没有机会,此事先缓缓吧。”
京都城乃天子脚下,除了沈青岩那个傻缺,只要是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选择在城内动手。
只能等,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参与科举的人太多了,当邹县丞把整理出来的名单拿给吴忧看时,吴忧也有些愣神。
近七千人,这些还是将年龄限制在三十五岁以内的结果,否则还会更多。
即使如此,这个数字也是相当的恐怖,和邹县丞商量了许久,二人终于拟订了一个章程,然后写成了奏折,呈报给了夏皇。
夏皇很是满意,大笔一挥,直接批了一个准字!
自王通去了北方,王文是卯足了劲发奋读书,科举的前两天,王文出关了,此时的王文足足瘦了一圈,双眼布满了血丝,和之前判若两人。
足足休整了两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才恢复。
吴忧把烤好的羊肉串递了过去,问道:“有没有把握?”
王文也不客气,接过去,咬了一口,点了点头:“我尽力。”
虽然只是童生试,对所有的读书人意义重大,不仅王文,这段时间京都所有学子都在用心苦读,只希望榜上有名。
以往,只要会写几个字,念几句酸词,便可以把自己定义为读书人,现在童生试将是区分读书人分水岭,迈过去了才算是有学问之人。
这是真正的考验!
李波和蒋俊,以及二十几名武将团体也来找过吴忧,吴忧也没有隐瞒,把他的计划一一道出,让他们保密后,在众武将惊愕的表情中,将他们送出了门。
大夏,元丰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
童生试在京都府衙正式开考。
由于人数过多,考试地点安排在了府衙之外,无数的桌案摆满了整条街道。
北城都卫司统领韩鹏,早早的便封锁了这个区域,前来的不仅仅有参加科考的读书人,围观的百姓更多。
喜欢大夏烟雨请大家收藏:()大夏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