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反对声浪如潮水般涌来,奏折堆满了御案,向丁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深知,新学与旧学的碰撞在所难免,而他作为帝王,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这场变革。
“朕意已决,要在国都兴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图书馆,广纳天下典籍,让知识的光芒照耀每个角落!”向丁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坚定有力。
丁瑶望着眼前这个男人,眼中满是钦佩和爱意。她明白向丁的雄心壮志,更明白他要走的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但她不会退缩,她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排忧解难。
“陛下,臣妾愿为图书馆的筹建尽绵薄之力。”丁瑶柔声说道,目光温柔而坚定。
向丁握住她的手,感激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丁瑶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也是他最信任的伙伴。
很快,兴建图书馆的旨意传遍天下,举国震动。能工巧匠汇聚国都,无数珍贵木材、玉石被运送到此,一座宏伟的文化殿堂开始拔地而起。
丁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规划与设计,她走访各地,搜集了大量关于图书馆建设的资料,并结合现代图书馆的理念,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
“陛下,臣妾认为图书馆的藏书应该分类明确,方便读者查找。同时,还要设置专门的阅览室,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丁瑶指着图纸,向向丁详细解释着她的想法。
向丁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赞许。他知道,丁瑶的这些想法虽然新颖,但却非常实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爱妃考虑周全,朕甚为欣慰。”向丁笑着说道,“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图书馆一定会成为天下学子向往的知识圣地。”
图书馆的建造如火如荼,然而,一场关于藏书的争论也悄然拉开了序幕……
“陛下,老臣以为,图书馆的藏书应该以儒家经典为主,方能弘扬我华夏正统文化!”老成持重的苏大儒手持笏板,语气坚决地说道。
而年轻的李夫子则持不同意见,他拱手说道:“陛下,新学提倡科学理性,注重实用,也应在图书馆中占有一席之地……”
苏大儒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便是治国之本,在朝堂之上更是根深蒂固。李夫子的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荒谬!科学理性?实用之学?不过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如何能与圣人之言相提并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吹胡子瞪眼,怒斥道。
李夫子也不甘示弱,反驳道:“儒家经典固然是文化瑰宝,但时代在变,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学提倡格物致知,探索世界运行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
一时间,大殿之上,新旧两派的学者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向丁坐在龙椅上,并没有出言阻止,他乐见这场辩论,更想看看这场文化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丁瑶站在向丁身旁,安静地听着这场辩论。她深知,新旧文化的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座图书馆,正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
最终,在向丁的调解下,这场争论终于平息下来。双方达成共识,图书馆的藏书将兼收并蓄,既要有儒家经典,也要有新学着作,让不同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
苏大儒和李夫子受命共同商讨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两人虽然观点不同,但在治学态度上却是一致的严谨认真。他们仔细研读每一部着作,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一份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藏书目录。
与此同时,王书生带领着一群学生也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他们搬运书籍,整理书架,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王书生原本对新学嗤之以鼻,认为那是离经叛道,但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新奇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原来,这世上还有如此之多的学问是我们不知道的……”王书生望着眼前浩瀚的书海,心中感慨万千。他放下手中的书籍,抬头望向远方,那里,赵学士正带领着众人,为了图书馆的建设四处奔波……
赵学士肩负着筹集图书馆建设资金的重任,四处奔走,费尽心思。他深知,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不仅需要大量的书籍,更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他向富商巨贾慷慨陈词,讲述知识的力量,文化的价值,最终打动了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为图书馆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还亲自设计图纸,监督工程进度,力求将图书馆打造成为一座文化地标。
数月之后,一座气势恢宏,典雅庄重的图书馆拔地而起。高大的门楣上,“文渊阁”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仿佛在昭示着这里将成为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
开馆当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向丁身着龙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文渊阁。他的目光扫过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