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呵呵,盛,资质平平,非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只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执事而为,不朽之业,此等大事,还是由子厚你们去做吧。”
杨继盛听了朱平安的劝说,呵呵笑了笑,爽朗说道,晨曦未露,却一脸的阳光。
“师兄何出此言!师兄被贬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请嫂夫人传授纺织技术,一改狄道蛮夷落后、不知诗书之风,文而化之,授而富之,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尊称师兄为‘杨父’,等师兄离任时,狄道各族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师兄治国之才,窥一斑而知全豹。若师兄资质平平,那平安就是朽木一根了。还望师兄三思啊......”
朱平安闻言,忍不住再次劝道,举了杨继盛贬谪狄道期间的成绩作为例子,劝杨继盛三思而行。
“子厚,我有自知之明,狄道所为,不值一提,且狄道弹丸之地,盛就已经倍感吃力、举步维艰了,更枉论治国济世了。”杨继盛笑着摇了摇头,目光坚定,不为所动。
即便杨继盛如此坚定,心如磐石,朱平安也没有放弃。
朱平安深知杨继盛弹劾后,结局如何,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位直臣走向悲剧。
“师兄,严嵩乃当朝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权势滔天,党羽众多,遍及朝野,互为犄角,又深得圣上信赖,此诚当今大势,不可戳其锋芒。师兄,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还望师兄三思啊。”
朱平安再次劝道,这一次用了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希望可以劝住杨继盛。
“好,好一个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愧是子厚,此等见识,方是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盛自愧不如。大明有子厚你们在,盛就更放心了。”
杨继盛听了朱平安这句天下大势之论,忍不住击案赞不绝口......
子厚,大明有你们这样有见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在,希望和未来就在。
于是,杨继盛目光更加坚定了。
朱平安见状,不由愣住了。
不对啊!
师兄你抓错重点了吧!
这一刻,朱平安真是简直了。
“师兄......”朱平安愣了一秒后,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准备劝说。
不过,未等朱平安劝说的话说出口,杨继盛就笑着打断了朱平安的话,言辞慷慨激昂,“呵呵,子厚,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他严嵩何德何能,又岂能代表的了天下大势,我看他是天下伪势还差不多。以盛之见,廉洁奉公、天下为公,拨乱反正、兼济天下,方是天下大势,惩治奸臣严嵩,方是天下大势......”
呃......
朱平安看向杨继盛,杨继盛气魄雄伟,宛若一座大山一样,巍峨屹立,风雨不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英勇无畏!
这一刻,朱平安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杨继盛弹劾严嵩的决心,绝不会改变。无论自己再怎么劝,舌灿莲花也好,口若悬河也好,都不可能改变杨继盛弹劾严嵩的决心。
也是。
如果杨继盛能被自己说服了,那他还是嫉恶如仇、生性刚烈的杨继盛吗!在杨继盛的世界里,世界万事都可以用对和错来衡量,清正廉洁是对的,贪污**是错的;举贤任能、体恤民情是对的,残害忠良、欺侮百姓是错的......对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要改正,如果你不改正,那我就来帮你改正,不管你是谁。很明显,在杨继盛眼中,严嵩贪污受贿、残害忠良、玩忽职守、坐看鞑靼闹北京......严嵩的所作所为就是错的,那就要改正,你不改正,那我就来帮你改正!知不可为而为之!
唉......
朱平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子厚,堂堂七尺男儿,何作此小女儿形状。盛非一时心血来潮,盛夙兴夜寐,为弹劾严贼准备两年之久,此一奏,定要争取还我大明一个乾坤朗朗。”杨继盛一脸阳光,慷慨激昂的鼓励朱平安。
对此,朱平安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心里默默一声叹息。
师兄,如果我不是来自几百年后的现代,如果我不知道历史......那我也能像你一样一脸阳光、慷慨激昂。
“呵呵,且放宽心吧,子厚。不管乌云再厚,再遮天蔽日,太阳仍旧会照常升起。”杨继盛见状,不由笑了,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朗声宽慰道。
乌云只是暂时的,哪怕是阴雨绵绵数月,但终会散去,太阳仍旧会会照常升起。
杨继盛对此深信不疑。
是的.
乌云终会散去!
朱平安被杨继盛的精神所触动,也打起了精神。既然无法劝说杨继盛放弃弹劾,那就换一个思路,既然无法改变弹劾的命运,那就改变弹劾的轨迹吧。
历史上杨继盛弹劾严嵩,其实是很有效果的,据说严嵩收到杨继盛死劾的奏疏时,大为惶恐,奏疏直击自己要害,有一种凶多吉少的感觉,但是在看到杨继盛奏折末尾“皇上或问二王”六个字时,在儿子严世蕃的提醒下,严嵩豁然开朗、仰天大笑,身上冷汗顿消,完全放下心来。继而,严嵩马不停蹄奔赴西苑请罪,名义上是请罪,实则是针对“皇上或问二王”六个字,诬陷反咬杨继盛。
嘉靖帝本来就对杨继盛奏折中这句“皇上或问二王”大为光火,这触犯了嘉靖的两个禁忌,第一个禁忌是“二龙不相见”,我是龙,我儿子也是龙,二龙相见必有一伤,你杨继盛还让我去问我儿子,你是何居心;第二个禁忌是“不许群臣和藩王走的太近”,大祖制规定藩王未经皇上允许,不得干政,严防各大臣同藩王接触,现在你杨继盛说“皇上或问二王”,让我儿子给你作证,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摆着说你私下跟朕的两个儿子接触通气了吗,朕如何能忍。
再加上严嵩的诬陷、捅咕下,嘉靖帝更是怒不可遏,下旨将杨继盛关入牢狱,最终弃市。
也就是说,杨继盛弹劾失败的直接原因便是“或问二王”这四个字!
既然无法劝说杨继盛放弃弹劾,那就帮杨继盛完善奏折,去掉“或问二王”这个隐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