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也不想哭,可如果当时那碗剩下的自制高糖糖葫芦是我吃的,我妈妈是不是就不会得糖尿病了?糖葫芦本就是妈妈给我做的,是我贪玩没吃,爸爸也不爱吃甜的,妈妈为了珍惜粮食才吃的,如果妈妈没有这么爱惜粮食,是不是妈妈就不会得糖尿病了?
我才22岁,父母却都50了,也就是我在出生的时候,他们就三十岁,也应该属于晚婚晚育了。
为什么我出生的这么晚?为什么当时小学的我要拒绝爸爸再要一个孩子,如果那个时候,我选择同意的话,在父母四十岁的时候,我是不是就当姐姐了?妈妈是不是就不会有机会患糖尿病了?如果真的可以重生,我好希望回到小学,选择有个弟弟或妹妹,选择不像现在这般的孤独无助,再贪心一点的话,我希望我重生在会说话的时候,让我老爸借钱买房,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在这个地方有自己的家了,就能省下租房的钱了。
以下是糖尿病的相关信息:(我希望我能够记住,也能努力地预防一些事情)
一、糖尿病的病因:(来自百度百科)
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二、糖尿病前兆5个信号:(来自SQ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张燕妮副主任医师)
1.糖尿病前兆有不明原因的,口渴多饮,每天喝好多水,仍然感觉到口渴难忍。
2.吃的食量较比以前明显增多,尤其喜欢吃甜食,小便的数量增多。
3.体重无明显原因的下降。
4.容易感冒,抵抗力明显下降,常常在治疗肺部感染或者手术的时候才发现血糖的异常。
5.自身无明显不适,但是常常感觉到乏力。
针对以上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诊治,查明原因后方可针对性的治疗。
三、临床表现:(来自百度百科)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诊断:(百度百科)
1.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五、糖尿病的并发症:(百度百科)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